魏东晓
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一部名为《父亲的旅程》的公益短片使得全国收视观众感动莫名。该剧监制、编剧沈涌与他16:9FILMS的小伙伴们兴奋不已,他们说:“一切都是源自《风回路》。”
《风回路》是上戏微电影2014年度作品,2015年入围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戛纳电影节短片角展映环节。当了多年短片导演的上戏校友沈涌自《风回路》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腾讯上线的《话梅糖》、正在筹拍中的《猎灵师》都是大电影级别。另一个相似的案例,则是上戏微电影2013年年度作品《初见》的导演周拓如,继《初见》获得全网点击量3亿次之后,他执导的《致青春二——原来你也在这里》,携主要演员吴亦凡、刘亦菲正在后期加工中,即将公映。上溯至上戏微电影2012年年度作品《尴尬青春》的导演张长征,其大电影作品《爱情麻辣烫二》已经于2015年完成部分路演宣传,即将于2016年公映。在张长征的创作团队中,编剧、副导演也是他从上戏微电影活动中挖掘提拔的。
上戏微电影是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个微电影校园活动,在这所学生总人数仅2000余人的传统艺术高校已经连续举办了6年,校内外数千人次参加、数百知名校友倾情相助、数十部学生微电影成功制作,在大大小小的各类国内外微电影比赛中获得了上百种奖项。
2011年,国内网络剧风靡各大视频网站,正值以戏剧教育为传统的上海戏剧学院探寻让学生作品直接面对观众接受评判的途径,于是学校领导顺势建立“网络剧教学探索与实践”项目组,调动学生自由整合团队进行视频创作的网络剧活动在上戏校园内蓬勃展开,征集剧本、规划拍摄经费、协调摄制资源、邀请评审专家……一系列活动紧张有序地逐次推进,在多种校园活动中获得了学生的高度关注。然而,第一年的微电影活动收获的片目并不多,项目组对于非影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估计并不准确,因此被邀请来参加最后讲评的专家直率地对项目组负责人说,如果事先知道评审的是这样片子,他是不会接受的。正当负责人愧疚得无地自容的时候,一位参加活动并获得较多肯定的学生对专家说:“如果以后这个活动继续下去,一定请他再次前来,她会和她的团队一起拍出让他满意的微电影。”
2012年,项目组在扎实调研、听取各方反馈的基础上大幅度调整了活动内容,尤其是邀请了曾担任《非诚勿扰》《大兵小将》等片执行导演的校友张长征进行基础讲座,并亲自执导了从学生剧本中挑选的《暗中》作为示范。张导从拍摄现场的垃圾箱、吸烟点设置开始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实践操作,在《暗中》完成后培训了十数位能够进行现场操控的学生,为之后的学生作品拍摄打下了扎实的人员基础。同时,由来自各传媒单位的编剧、导演、年轻记者、编辑、摄影组成评审联盟,在剧本和拍摄各阶段对作品进行筛选和指导;在确定将拍摄的剧本后,还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演职员海选,邀请了声誉鹊起的校友胡歌站脚助威。而张长征导演还导演了上戏微电影第一部年度作品《尴尬青春》,虽然他的主要精力仍然消耗在培养学生实战能力一端,但是在酷6网上线3天后就达到了70万点击量。学生作品完成评奖后,项目组假上海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了群星荟萃的“牵手@动力·‘上戏出品’微电影颁奖典礼”,贾樟柯、罗海琼等发来祝贺视频,程雷、周瑾主持,数十位业内顶尖专家、明星到场为获奖学生颁奖,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播出了现场实况。当时,中央电视台新开设《微影天地》栏目的前6期均为对上戏微电影活动学生和作品的介绍,获得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获奖学生中,项目组优中选优,组队参加了新西兰奥克兰国际48小时短片比赛,这也成为上戏微电影的传统活动。很多学生认为,这一年上戏微电影真正的起步,仅仅3年后,张长征导演当年培养的学生就有数位进入了大电影的主创名单。而项目组则认为,视频网络锁倡导的微电影产品营销模式并非作为高校的上戏所长,但凭借微电影相对小规模的投资进行人才培养,却是高校应为之意,也是能够发挥上戏现有资源优势的方向。而拥有规模性人才队伍之后,微电影产品有可能成为水到渠成的成果。于是,以微电影为中介平台,整合教学和社会资源,前接戏剧综合教育,后联大电影人才输送,成为项目组的基本指导方向。
2013年年底,第二部上戏微电影年度作品《初见》获得了两亿点击量,着实使得项目组和主创团队意外。最初,项目组请校友导演周拓如担纲制作年度作品时,在广告行业打拼了十年的周导对于毕业时的大电影梦想已经几近绝望,而纯粹是从为学校拍摄微电影的荣誉感接手了这一工作。拍摄过程中,周导一以贯之地以创作实践培养学生,而对于作品的“产品指标”,项目组却没有提出要求。在爱奇艺首播后,双方只是得知成绩不错,谁都没有去关注具体数据,直到《初见》男主角在G客G拍获奖前夕,才在微信中被动获悉。在此之后,周导演获得了中影等电影公司的关注,2015年执导首部大电影《致青春二——原来你也在这里》便呱呱坠地,同时之后片约不断。同样,那一年的上戏微电影学生作品跟随《初见》的上线一同面世,更多成名校友返校为获奖学生颁奖。
2014年,上戏微电影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携手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汇梦——映向’2014上戏微电影节”,在新衡山电影院举行的开幕式上,上海戏剧学院和徐汇区领导共同搭建的高校市民共同投入微电影创作平台正式开启,那年的上戏微电影年度作品《风回路》在影院大屏幕放映,不仅征服了参加的学生,而且也打动了自发前来观影的徐汇区普通市民,这部由沈涌导演的微电影也入围了2015年戛纳电影节短片角。两天微电影大赛、国际微电影展映、上戏微电影论坛等活动为徐汇区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斑斓的亮色,也为校园学子打开了向生活学习的又一扇大门。在黄浦江畔的龙美术馆举行的颁奖典礼上,项目组提出,从电影诞生之日那些极具微电影形态的短片,到当今社会人人可以用手机拍摄视频,展示了微电影的无限可能和广阔前景。中国电影的再发展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更需要无数人才的倾力投入。4G时代,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明星。
2015年,上戏微电影年度作品《女神,约吗》则尝试了与边锋网和上海话剧中心的联合制作模式,由校友、即将担任舞台剧《三体》特效导演的张笑帆执导,应用了《阿凡达》的特效技术,呈现了具有相当水准的特效。
在新的形势下,上戏微电影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可能。2016年春节前夕,上戏微电影代表团参加了2016年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二届国际大学生电影节,在与欧洲大学生的短片交流中,上戏学生获得了宝贵的视野和经验。
上戏微电影已经来到第6季,而最初参加的学生很多已经成为业界崭露头角的实力创作新人。无论网络剧、微电影,还是正在成为热点的网络大电影,上海戏剧学院正在关注业态,搭建更能够挖掘新人、创造更坚实的上升平台。也许再过几年,微电影也将呈现“微言大义”的动人形态。
(魏东晓,上海戏剧学院微电影教学探索与实践项目组负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