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淑 高媛
内容提要 网络与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大众创作电影的新时代。
微电影因其微时长、微周期、微制作的“三微”特征受到广泛欢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兴起,也激发了大学生创作微电影的热潮。本文结合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微电影作品,依据实地有效的调研报告,对高校微电影的创作类型、叙事技巧、采编制作等方面进行剖析,同时探讨高校微电影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继续电影创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高校微电影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微电影 大学生 电影创作 趋势对策
(1)微电影的概念;
(2)微电影的特质。
由于高校学生无须面对票房压力,所以他们多从自己身边的故事着手。微电影创作的类型主要包括青春的校园生活、励志的追梦故事、懵懂的爱情、永恒的亲情和难忘的友情等。作品表现出较强的青春气息,片风小清新,视角复杂,情感丰富。但也有学生将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思考和演绎,或对全新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生态和复杂人性进行剖析。这类微电影较少,但能够传达正能量,并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我们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进行了有关“你最喜爱的微电影类型”的调查,根据收取的200张问卷,我们制作了如左统计图(见图1)。由此可见,在微电影类型中,校园、爱情、动画、亲情及励志类题材比较受欢迎,尤以校园题材最为突出,有32%的比重。这与微电影受众群体多为在校大学生有很大关系。
图1 2015年大学生喜爱的微电影类型统计
根据对2015年谢晋影视艺术学院18部微电影作品的调查情况,我们制作了如下数据图(见图2),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高校创作者大多偏好校园生活题材,情感体验和追梦历程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大胆创新。
图2 2015年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微电影创作类型统计
以下依据15年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18部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在微电影中,为了保证在微时长内受众的迅速跟进、故事的完整性及故事的趣味性,其叙事结构大部分选择“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接续模式,开端和结局往往被尽可能压缩,发展常常被省略,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纵观15年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18部作品,大部分都采用了这样的叙事模式。受众对主人公的了解只是通过影片中的某些符号元素,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比较急促。由此,在一部微电影中,戏剧冲突是节奏感最强、张力最集中的凸显区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影片的成败。那么如何在开端、发展、结局都被压缩的情况下凸显髙潮,并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和精彩行,就十分重要。这需要创作者掌握相当的叙事技巧和创造力。然而,如今高校微电影的创作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在悬念设置、情感挖掘、幽默对白等方面尤为薄弱。
以下依据15年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18部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1)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才能;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依据对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有关“微电影创作的困难”一项的调查,我们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见图3)。由此可见,高校微电影创作的困难多在于资金和时间的缺乏。
同时,大学生人生阅历的局限,对社会生活了解深刻度和透彻性的欠缺以及社会经验积淀的单薄,导致他们微电影创作的题材普通、故事老套、剧情简单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微电影的青春气息过于浓厚,缺乏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格局太小。
图3 高校微电影创作的困难比重
依据15年谢晋学院的18部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1)注重内涵;
(2)重视技巧;
(3)团队协作;
(4)整合营销。
(林国淑,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高媛,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