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与邮政系统模型的比较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与邮政系统模型的比较

时间:2024-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邮政通信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与千家万户联系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邮政系统的通信原理如图1.36所示。邮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表面上看,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若从通信原理的角度来看,则有着惊人的相似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信原理如图1.37所示。

邮政通信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与千家万户联系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邮政系统的通信原理如图1.36所示。

图1.36 邮政系统通信原理

◆ 用户之间的约定:写信双方必须采用互相都能理解的文字书写,通常信的开头是对方称谓,最后是落款和日期等,是对信件内容和格式的要求。写信双方可以采取特定的约定,使用密写方式,对信件的内容加以保护。同时有法律做出规定,第三方无权拆阅他人信件。

◆ 用户与邮局之间的约定:用户写好信件之后,需要转交给收信人,若距离很近,则可以直接交付,但很多情况下因双方相距很远,需通过邮局转交。为此,用户将信件封装到信封内交由邮局寄发。此时,用户和邮局之间产生约定,即用户须遵守邮局所规定的关于信封的书写格式且必须向邮局付费(通过贴邮票的方式实现)等。例如:在我国境内寄信,信封上必须填写邮政编码、收件人地址、姓名以及写信人地址和姓名。

◆ 邮局和运输部门之间的约定:邮局在收到信件后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拣,将不同类别、不同目的地址的信(含信封和信纸)装到不同的邮政包裹里面,而后再交由相关运输部门(如航空公司、铁路部门或公路运输部门等)进行运输处理。此时邮局和运输部门之间有相应约定,如:运输部门对邮政包裹形式的要求、邮局对包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要求等。

◆ 运输部门之间的约定:运输过程可能需要不同运输部门参与,例如,航空公司和公路运输之间的配合,包裹的转交过程需要一定的约定,同时,不同地区的运输部门之间也需要有相应的约定。一旦邮政包裹经由运输部门运到目的地后,首先由运输部门将包裹送到邮局或邮局派人到运输部门领取(取决于二者之间的约定),然后邮局再派人将信件送给收件人,收件人在收到信件之后打开信封,取出信件来并阅读,至此,一次完整的邮政通信结束。

邮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表面上看,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若从通信原理的角度来看,则有着惊人的相似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信原理如图1.37所示。对比图1.36和图1.37可知,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协议和接口正如邮政系统中的各种约定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协议就好比邮政系统中各相同部门之间的约定,例如,邮政系统中的各个邮局均须根据邮编和地址来分拣信件(邮政协议);而接口则好比邮政系统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约定,例如,邮局可以根据价格表选择交通运输服务(交通运输接口)。

图1.37 网络参考模型通信原理

按照信息的流动过程,可将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功能分解为一个个的功能层;在不同机器上的同等层之间采用相同的协议;同一机器的相邻功能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信息传递。在网络参考模型中,每一层都为它的上一层提供某些服务,服务定义了该层应做些什么,但不包括如何工作的或上一层实体如何访问这一层;每一层的接口告诉上一层的进程应该如何访问本层,规定了有哪些参数,以及结果是什么,但接口无须说明本层内部是如何工作的;此外,每一层上用到的对等协议是本层内部的事情,它可以使用任何协议,只要能够为上一层提供所承诺的服务即可,它可以任意改变协议而不会影响它上面的各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