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网络隧道技术解析

计算机网络隧道技术解析

时间:2024-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隧道技术是一种可利用一种网络协议来传输另一种网络协议数据的技术。为了创建隧道,隧道的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必须使用相同的隧道协议。图4.25 基于隧道技术的网络互连隧道技术可分别以第2层或第3层隧道协议为基础。如图4.26所示,其中,AH用于保证分组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通过采用安全哈希算法来对分组进行保护,以防止黑客截断分组或者向网络中插入伪造的分组。

网络隧道(Tunneling)技术是一种可利用一种网络协议来传输另一种网络协议数据(帧或分组)的技术。如图4.25所示,它主要利用网络隧道协议来实现这种功能,通过隧道协议将其他协议的数据重新封装,然后再通过隧道发送。为了创建隧道,隧道的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必须使用相同的隧道协议。

图4.25 基于隧道技术的网络互连

隧道技术可分别以第2层或第3层隧道协议为基础。第2层隧道协议对应于OSI模型中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使用帧作为数据交换单位。例如:常用的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和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均属于第2层隧道协议,是将用户数据封装在点对点协议PPP帧中再进行发送的。

第3层隧道协议对应于OSI模型中的第3层(网络层),使用分组作为数据交换单位。例如:常用的IPIP(IP over IP)隧道协议和IPSec隧道协议(IP 层加密标准协议)均属于第3层隧道协议,是将一个IP分组封装在另一个IP分组中再进行发送的。

在IPSec协议中,定义了两个新的包头增加到IP 分组之中,用于保证 IP 数据分组的安全性。这两个包头由AH(Authentication Header)和 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规定。如图4.26所示,其中,AH用于保证分组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通过采用安全哈希算法来对分组进行保护,以防止黑客截断分组或者向网络中插入伪造的分组。而ESP 则用于对需要保护的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后再封装到IP分组之中,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私有性。

图4.26 AH和ESP隧道模式下的分组格式

(a)AH隧道模式下的分组格式;(b)ESP隧道模式下的分组格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