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概念、特征及要素

文化概念、特征及要素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而言,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紧密相联,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上述要素都是构成文化差异的可辨识因素。文化所包含的符号、文字要素,使得我们在使用文化一词时,时常将掌握语言文字这样基本的教化功能作为“文

广义而言,文化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而言,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一词在西方源于拉丁文cultura,指农耕及培育。后引申至对人品德与才干的培养。中国的典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有“教化”之意。从社会学角度而言,“文化”乃是指以礼乐制度加以教化之意。汉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也属教化之意。南齐王融《曲水诗序》中也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文化在人类学意义上指生活于不同社会群体之中的人们所习得、创造和共享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方式。文化使得人类社群之间相互区别,也使人类与动物迥然不同。一群人的文化包括他们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语言文字、礼仪/仪式、艺术、技术、生产方式、服饰、饮食,等等,以及他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另外,文化是与人类种族的进化,尤其是与智人的进化一同发展的,而且与人类的生物学方面紧密联系。从生物学上讲,人类拥有文化的能力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生理特征:有大的、复杂的大脑;直立的体态;双手活动自如可以抓握和操纵工具;以及可以生成并发出变化多样的声音的声带。

在近代,给文化一词下明确定义的学者不胜枚举,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则主张:“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也将见,社会组织除非视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了解的。”A·R·拉德克利夫-布朗则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是这样定义的:“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与其他人群的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英国人类学家R·弗思认为:“文化就是社会。社会是什么,文化就是什么。如果认为社会是由一群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组成的,那么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克罗伯和科拉克洪的文化定义为现代西方许多学者所接受。

综合林林总总的文化描述,大致说来,文化的一般特征则可以概括如下:

1.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类的活动加工出来的东西才属于文化。例如,纯粹天然的石头不是文化,人类制作的石器却是文化。

2.文化的符号性

文化是基于符号指称和理解观念、对象、情感或者行为的抽象方式,代表着通过使用语言以符号进行沟通的能力。文化的符号性使它成为代际传承和累积文明成果的载体。

3.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人的生物性继承遗传了生理特征和行为本能,文化则是社会性继承。

4.文化是共有的

文化是人群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则不属于文化。

5.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适应的过程

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人们用文化去灵活、迅速地适应他周围世界的变化。

6.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一个民族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这就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阶级之间存在文化差异。

7.文化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文化与社会可以相互影响,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功能。

而文化的要素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

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没有精神文化,人类便无法与动物相区别。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这个标准存在于人的内心,并通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价值观念还体现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之中。

2.语言和符号

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语言和符号起着沟通作用。语言和符号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3.规范体系

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有约定俗成的习俗,也有明文规定的法律、规章。各种规范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规定了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规定语言和符号使用的对象和方法。规范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而设立或自然形成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规范体系具有外显性,了解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文化,往往是先从认识规范开始的。

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社会关系是上述各文化要素产生的基础。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文化的基础。社会组织包括目标、规章、一定数量的成员和相应物质设备在内,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紧密相联,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物质产品

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物品,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物、水坝、公园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在它们上面凝聚着人的观念、需求和能力。

所有上述要素都是构成文化差异的可辨识因素。

文化所包含的符号、文字(以及数字)要素,使得我们在使用文化一词时,时常将掌握语言文字这样基本的教化功能作为“文化”的默认含义。掌握了语言文字,在古代意味着十分特殊的权利和地位,在今天至少仍然意味着能够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去更清晰、更有条理地记录、描述和表达。因此,“识字”“不识字”,就被表述为“有文化”“没文化”。这显然不是文化人类学意义的“文化”概念。同样,当我们谈论文化的先进与落后时,我们预设了统一的文化评价尺度和一致的评判结果,而不是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专注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存。当我们希望用某种文化达到统一和共识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理会后现代思潮对异质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存共荣的强调;当我们努力要“弘扬”某种文化的时候,对文化的崇尚就溢于言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中注入了更多的、对某种理想的文化模式的期许。因此,对文化的理解存在多种角度。这是我们在做理论研究和文化建构时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