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喜欢雪茄,去年的时候建立了一个雪茄客公众帐号,这个帐号就是分享我看到的关于雪茄的好文章,自己也写了不少。后来这个帐号被搜狐时尚频道发现,被邀请在搜狐新闻客户端开设了一个专栏,然后就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经营这些个帐号大概需要每天30分钟左右的时间,同时不定期的做线下的雪茄殿堂沙龙。没想到这月初的时候,有一家雪茄公司找来,希望收购这个帐号,开价20万,自然没卖。可这确实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记录自己的爱好然后持续的做内容输出,结果成为了自媒体,而且这个自媒体还能产生经济价值,这并不是预先的规划。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传播的介质,从来如此,但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电子介质激活了人与人之间的弱联系,凭借信息技术,一个人可以延伸到所有的人。这也决定每一个在网的人都是一个自媒体,只要拿起手机个人就能成为现场记者。每一人是资讯的消费者又是资讯的创造者。未来所有的产品都会在网状态,手机、电视、冰箱、洗衣机、眼镜、手表、鞋、衣服、桌子等等,沉浸在互联网是我们无处可逃的选择。我们的每个行为将被记录,每个记录都可以成为信息对外传播。
我想雪茄客这个自媒体帐号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聚合了一个雪茄爱好者的社群。每个人只要能表达、有听众就是一个自媒体,同时移动互联网实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人在移动互联网内趋向于社群化的存在。社群生活是每个人的志趣和愿望,再怎么孤僻的寒江独钓也会希望有人能暖酒对酌,对着你说,今天钓的鱼,牛。社群可以不需要个体,个体却一定要依附于社群。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产品的社群形成逻辑让个人能够非常容易的找到同道,能够非常简单的形成群落内的互动。群落的全部意义就是让个人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这是要获得归属感背后的缘由。
现实中通常都是先有了社群,而后根据条件筛选个体入会,在培育社群壮大的同时,确保群落内参与者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也是现实中个人很难融入一个稳定组织的原因,是社群选择了个人。这种社群的建立逻辑在现在的社交网络中正好相反,不管是微博、微信还是新闻客户端中群落建立的主动权在个人。
我们关注媒体首先是泛化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的自我优化,最终锁定真正拥有共同志趣、可以形成互动、便于观察的关注对象,社群由此建立,可以说个人是这个社群的构建者,另一方面微博中的社群是动态变化的多核心形态,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群的核心,这很好理解,微博信息不管从那个信息源发出,到达你面前的时候,只有你反应了,才能在你这个节点产生价值。只有你传播了,才有可能通过你这个节点扩散影响。
同时由于个人的网络行为有不同的动机、多样的志趣,这就决定了个人所构建的社群是立体交织的,不同的圈子围绕个人相互交织,这种交织的结果让每一个人在网络中的信息有了跨科层传播的可能。
回头再看现在比较出色的自媒体,无一例外都是长时间经营,着重于一个细分的领域,不管是自己絮絮叨叨还是资讯纵横捭阖,说的时间长了,一定会有同好聚集,不管多偏,林子大了总有喜欢这一款的那些人,关键就在持续(沈禄政/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