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就是犯罪分子利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的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知识实施的犯罪行为。“计算机除了键盘和按钮,它不会对其他任何事件作出响应或承担义务,它对过失不负责任”,计算机本身仅仅是网络犯罪的“帮凶”或“受害者”,网络犯罪的主体依然是行为人。
特点
(一)犯罪人员的高智能性
网络犯罪的主体智能化是区别于传统犯罪的一个最显著特征。
(二)犯罪手法的隐蔽性强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犯罪手段看不见、摸不着,破坏性波及面广,但犯罪嫌疑人的流动性却不大,证据难以固定,使得计算机网络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侦破难度。
(三)犯罪的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
如例用黑客程序的犯罪,只要几封电子邮件,被攻击者一打开,就完成了,因此,不少犯罪分子越来越喜欢用互联网来实施犯罪,而且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范围很广,接受者是全世界的人。
(四)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重,大到国防、电力、金融、通讯系统,小到机关的办公网络、家庭计算机都是犯罪侵害的目标。
(五)犯罪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犯罪分子大多具有一定学历,受过较好教育或专业训练,了解计算机系统技术,对实施犯罪领域的业务比较熟练。
(六)犯罪主体趋于低龄化
犯罪实施人以青少年为主体,而且年龄越来越低,低龄人占罪犯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网络犯罪分子多数都在35岁以下,甚至有很多是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
(七)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犯罪的比例不断升高
利用金融网络用户终端诈骗、盗窃的案例多见报道,大多是以计算机缓存的用户个人信息为目标,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以更多地“赚钱”为目的,窃取用户信用卡号码、银行密码等,达到自已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