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吸虫病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血吸虫病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 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日本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并发症 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anicum)。在我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

      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和清除虫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组织血管内形成,堵塞血管,破坏血管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这类病变主要见于虫卵沉积较多的器官,如肝和结肠。在肝内,虫卵肉芽肿位于门脉分支终端,窦前静脉,故肝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重度感染患者,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在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内,称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fibrosis),是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

 

      病理改变

      1、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出血、水肿,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实验证明,感染小鼠的血清和淋巴细胞被动转移到正常小鼠,再用尾蚴接种(初次接触尾蚴),也可产生尾蚴性皮炎。说明这种免疫应答在早期是抗体介导的。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2、成虫所致损害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3、虫卵所致的损害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随着病程发展,卵内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逐渐消失,坏死物质被吸收,虫卵破裂或钙化,其周围绕以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异物巨细胞,最后类上皮细胞变为成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肉芽肿逐渐发生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

 

      流行病学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不论何种性别、年龄和种族,人类对日本血吸虫皆有易感性。在多数流行区,年龄感染率通常在11~20岁升至高峰,以后下降。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是三个重要的环节。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感染度、免疫状态、营养状况、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不同而异。日本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当尾蚴侵入皮肤后,部分患者局部出现丘疹或荨麻疹,称尾蚴性皮炎。当雌虫开始大量产卵时,少数患者出现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变态反应性症状,常在接触疫水后1~2月出现,除发热外,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蚴孵化结果阳性,称急性血吸虫病。然后病情逐步转向慢性期,在流行区,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此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不定期处于亚临床状态,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一个病人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在临床上常见是以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因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晚期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其他因素可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致侏儒症。因肝纤维化病变在晚期常是不可逆的,并且对治疗反应甚差,从而导致临床上难治的晚期血吸虫病。 

 

      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在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并有下列临床表现:

  ①急性血吸虫病:疫水接触部位皮炎,发热,肝肿大伴肝区压痛,腹泻,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

  ②慢性血吸虫病:无症状或慢性肠道感染症状,肝脾肿大,嗜酸粒细胞高于正常。

  ③晚期血吸虫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肝硬化,生长发育障碍,或腹部肉芽肿。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下列任何一项:

  ①粪便发现血吸虫卵或孵化检出毛蚴。

  ②直肠粘膜或肝组织活检找到血吸虫卵或虫卵肉芽肿。 

      并发症

      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仿制措施,只要做好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和注意饮用水安全,就能有效地预防血吸虫病的感染。

      主要措施有:

      (1)集体防护措施

      ①改造自然环境

      疫区生产场所易积水和要涉水的低洼滩地,应事先开沟沥水,平整坑洼,修整道路,搭桥设渡,避免不必要的涉水。在江河湖草滩上搭建工棚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的地方,铲光住地周围的杂草,灭光钉螺。

      ②改革生产工具和改进操作方法

      经常在水上生活和作业的人,应尽量做到以工具代替下水生产。

      ③减少接触疫水的人数

      尽可能压缩生产接触疫水的人数,尤其是易感人群,在进行抢险、清障、修堤时,要进行合理分工,尽量减少下疫水的人数和接触疫水的时间。对非生产性接触疫水的人要劝阻。

      ④杀灭水中尾蚴

      在感染性钉螺中,因生产、施工、防汛抢险等必须下水的地方,应在下水前用药物杀灭尾蚴,防止大批人群感染,甚至急性感染。

      杀灭尾蚴的药物和用量:生石灰,每10m3量施用3kg;10~20%的六六六乳剂,每平方米水面喷洒10ml;氯硝柳胺,每立方米水用2g。

      ⑤建立安全带

      湖沼地区村庄、居住地周围内,灭光钉螺,使居民点与有螺地带之间建立一条安全带。对暂时难以消灭的易感地带,要作好“此地接触血吸虫病疫水危险”的标志,以避免误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

      ⑥消灭重点区钉螺

      湖沼地区垸外堤套、防浪林及垸内沟渠、坑洼感染性钉螺较多,人群接触疫水频繁的重点地方。要采取措施消灭钉螺。

      ⑦设立防护监督岗、示警示牌。

 

      (2)个人防护措施

      ①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

      ②穿戴防护用具:如缠布绑腿、穿长统胶鞋、尼龙裤、塑料裤等,可阻止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使用以1%的氯硝柳胺浸泡的血防水裤、手套、袜子、绑腿等,防护效果更好。

      ③涂擦防护药物有:皮避敌、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和油膏等。药物的防治效果多数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如下水时间长,应增加涂药次数。长江委研制了9311防护霜,主要成份为呲喹酮和特种载体霜,具有附着性强,药物脂脱性好,涂于皮肤舒适的特点。有较好的防护作用,持效可达8小时。

      ④口服预防药物蒿甲醚等:在人体接触疫水1~2周开始服用蒿甲醚胶囊,每2周服用一次,成人每次每公斤体重6mg(以360mg为限),连服4次;脱离疫水后,继续每二周服用一次,每次用药剂量同前,连服二次;对短期接触疫水者可在7~10天内口服青蒿琥酯片,成人每周一次,连服3~4周;对未采取任何措施而接触疫水者,在25~30天内,可用吡喹酮早期治疗,每公斤体重40mg,晚饭后一次顿服。

      ⑤饮用安全卫生水。

      ⑥对人畜常到的有螺环境要灭螺杀蚴。

      ⑦人畜同步治疗,消灭传染源。

 

      (3)安全用水

      安全用水是预防血吸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减少肠道传染病的重要一环。

      ①因地制宜,安全用水

      A、挖浅井:在河流域溪边开挖浅井或竹管井,使疫水通过地下水砂层自然滤过入浅井中,而尾蚴不能进入井中。

建土井或砖瓦井应尽可能地筑高井台,并备井盖和公用吊桶。在井边应建洗衣、洗菜池和排水沟。井址应远离厕所和贮粪池,以免造成污染。

      B、分塘用水:在湖沼地区无螺环境开挖饮用水专塘或对原有水塘采取灭螺措施,然后再使用。饮用水应分开,以减少肠道传染病。

      C、河心深处汲水:尾蚴一般分布在水表面,船、渔民用水可采用河心深入汲水方法,以减少感染。其方法是用一长竹竿,打通竹节,做成简单的唧水筒。一端深入河心,一端安放在贮水缸内,然后抽取河深处水供饮用。有条件者可用潜水泵。

      D、砂缸滤水:在桶或缸的底部开一个小洞,安上一根出水管。在桶或缸的底部依次铺上碎石、粗砂、细砂、碎木炭、细砂、粗砂和碎石,共7层。滤层的厚度以不超过桶或缸深度的2/3为宜。这种砂滤水装置可以清除水中的杂物和尾蚴。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水质开始混浊,应将碎石和砂子冲洗干净,换上新的碎木炭。滤层按上述方法铺垫。

      ②杀灭尾蚴,减少感染

      杀蚴方法如下:

      A、加热:将水烧热至60℃以上即可杀死尾蚴。

      B、药物杀蚴:主要的药物有漂白粉、碘酊、生石灰及氯硝柳胺等。药物用量:每50kg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精片0.5g;3%碘酊15ml;生石灰12.5g。漂白粉和碘酊加入后15分钟,生石灰加入30分钟即可使用。氯硝柳胺杀蚴采用药布的方法。药布放置在水缸或水桶的水面上。如缸口为50cm,氯硝柳胺布10cm2即可,放入药布后水中尾蚴立即死亡,药物对人体无毒性。

      ③兴建自来水厂、站

      在人口密集的流行村庄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建造自来水设施,以达到安全供水的目的。

 

      1、血吸虫病有哪些危害?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急性或慢性病人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血吸虫在人体内不断产卵,放出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急生命;妇女得了此病,严重的会影响生育,造成家庭不幸;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成为矮小人“侏儒症”。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附近的门静脉血管内。成虫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随血流进肝脏、造成肝损害,另一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逸至水中,遇到人畜仅需10秒钟即可经皮肤钻入人体内发育成虫。如此循环,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小小的血吸虫,曾经给中国南方13个省的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被称为“瘟神”。新中国建立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专门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调动千军万马,围歼血吸虫,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1958年,毛泽东主席知道江西省余江县首先消灭了血吸虫病,非常激动,夜里睡不着觉,迎着旭日,远望南方,写下了《送瘟神》的诗篇,慨叹过去:“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赞颂今天“六亿神州尽舜尧”,“纸船明烛照天烧”。 

      血吸虫是寄生在人体或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寄生虫。在我国曾经流行的是体长不过20多毫米的日本血吸虫。它的成虫雌雄异体,常常互相合抱,在人体肠系膜的静脉内交配产卵,内含毛蚴的虫卵顺着血流进入肝脏或逆血流进入肠壁。毛蚴在这过程中逐渐成熟,进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虫卵与水接触后,毛蚴便从卵内出来;若遇到钉螺就主动入侵,进行无性繁殖,产生许多胞蚴。胞蚴成熟后又产生尾蚴。一条毛蚴进入螺体后能增殖到 数万条甚至几十万条尾蚴。尾蚴从螺体出来后,就悬浮于水面上,当接触人、畜的皮肤时,就会钻入体内,再进入肠系膜静脉,进行一次新的生活史循环。

      人体感染了血吸虫就会引起血吸虫病。受感染的成人将丧失劳动力;儿童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为侏儒;妇女不能生育,甚至危及生命。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消灭钉螺是消灭血吸虫病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还要管好粪便和水源,防止带有虫卵的粪便流入有钉螺的水体。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才能彻底消灭血吸虫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