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族社团活动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当中,德昂族属于特少民族,散杂居于云南省德宏州、临沧市、保山市和普洱市,现有人口约18000人。德昂族多居住于山地,经济相对困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和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德昂族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相对于汉族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汉族来说,其差距是很明显的;另一方面,基于德昂族人口和经济上等方面的原因,德昂族本来就弱势的民族文化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这构成了德昂族日趋复杂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把复杂的民族工作做好,仅靠政府民族工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民族工作前辈赖永良等倡导下于在1988年8月成立了德昂族研究委员会,为促进和繁荣德昂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德昂族民族学会是研究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事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经云南省民政厅、德宏州民政局注册登记后,以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为住所及办公地点,在学术研究业务上受云南省民族学会的指导,并接受云南省民政厅德宏州民政局的管理,其他一切事务和活动完全独立。德昂族研究委员会的会徽为圆锥形龙阳图案,内容为一条彩龙仰着头向着一轮闪闪发光的红日,象征着伟大的母亲(彩龙),在父亲(红日)的照耀下,散发出五彩缤纷的光彩;象征着德昂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彩龙盘绕坐立于图案正中间,压上“云南省德昂族研究委员会”汉文和德昂文字样,四周为金茶花和水鼓耸立龙头下。会旗旗面为浅蓝色图案,左上角有会徽,右边为四色龙(四海龙),象征德昂族四大支系紧密团结在一起。
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集体领导、加强沟通、繁荣文化、推动发展”的工作要求作为推动研究会各项建设的根本要求一以贯之,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依照党的民族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团结本民族工作研究人员和德昂族事务工作者,用科学的方法对德昂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教育、科技、宗教、习俗等)进行研究,以提高德昂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德昂族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德昂族现状,反映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
规划、组织和指导有关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开展对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学术研究成果资料,为各级党委、政府献计献策,这是德昂族研究会成立的目的之一。德昂族研究会自始至终都特别关注有关德昂族群体存在而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通过开展调研,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并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
如芒市三台山分会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先后将允欠、出东瓜、邦外等5个村寨搬至适合发展的地点;梁河分会多年来为修筑公路、重建白路头奘房、成立妇女之家、老年学会,帮助党员科技示范户杨绍文种植水果等项目协调资金达3.8万元;盈江分会草拟了《关于要求解决德昂族干部子女就业问题情况反映》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反映,要求解决子女就业问题;镇康县分会认真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德昂族地区安居房工程、安装电视、学校建设、水利工程等,目前,已完成安居房194户,978人,投入资金77.6万元,安装电视54户,321人,投资2.65万元;瑞丽分会对制约、影响德昂族村寨社会经济发展、村民脱贫致富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形成报告,配合有关部门解决了部分村民的人畜饮水、照明用电、道路建设等问题。每年两会期间,研究会都会找机会召集两会代表、委员在一起讨论有关德昂族群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德昂族社会进步发展的问题,通过各位代表、向大会提出反映,使问题引起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此外,德昂族的教育问题也是研究会十分关心的社会问题,研究会对每个考上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德昂族学子在其生活上给予一定的资助。
二、搜集民间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为保护德昂族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会积极倡导会员开展和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研究活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此,研究会广泛征集德昂族的文化典籍和史诗资料,组织开展对德昂族口传文学等各种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抢救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遗产,搞好资料的精选、整理、编辑、翻译出版和保存,为丰富和发展边疆民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贡献。研究会积极支持和配合潞西市政协文史委做好《古老的茶农》的材料征集及编写工作,《古老的茶农》的征稿在德昂族研究委员会的大力倡导下有许多德昂族干部撰写稿件,德昂族分会员提供的稿件字数达10多万字,此书现已出版。
研究会鼓励、支持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知识,主动开展有关德昂族这一综合性学科的调查研究。有不少会员通过努力,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上百篇,如德昂族文化人杨忠德,近几年来在省、州级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德昂族民间、民俗文化方面的文章,同时,还编著了《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德昂族服饰》;黄光成先生走遍全省德昂族村寨,采访了许多德昂族老人和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了《大江跨境前的回眸》《德昂族文学简史》;许多会员在《云南社会科学》《边疆文学》《中国民族报》《滇池》《民族文学》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李宝莲推出了个人首张演唱专辑《德昂姑娘》录音磁带,这也是中国首张德昂族音乐专辑。
三、协助和组织德昂族传统的各种节日活动,为弘扬德昂族的文化生活打开窗口,为经济发展凝聚力量
宣传和交流是促进研究会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德昂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引导群众自发组织参加各种节庆活动,通过各种节庆活动现场进行文化教育的宣传,同时使大家有机会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增进友谊,提高认识。
1992年,瑞丽分会的德昂族同胞首次以学会组织应邀参加了缅甸南坎德昂族同胞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启了两国同胞之间有组织地友好交往的先河。2003年,瑞丽分会的德昂族同胞以《水鼓传情》《水鼓神韵》等节目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鼓宴”,震动上海滩,媒体以“德昂族水鼓在上海汇集鼓响”为题用专版专题报道德昂族水鼓,同年,香港鼓舞群英会举办的鼓乐节,德昂水鼓再次显示了它的魅力。2004年3月20日,应缅甸德昂族邀请,在瑞丽分会的联系下,研究会组织了包括总会、瑞丽、三台山、陇川分会等40余名人员参加了缅甸南坎举办的“德昂族文化交流暨德昂文字创立32周年大会”。2004年4月15日至17日,梁河分会在二古城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暨浇花节”,梁河分会多年来坚持举办浇花节,把泼水节和浇花节区别开来。2005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研究会参加了在芒市举办的“德昂族更名二十周年庆典大会”。2006年参加陇川县政府泼水节和五岔路乡龙怀平德昂村“泼水节”,之后在北京举办的“锣鼓喧天庆七一”长城民间鼓舞邀请赛上,德昂族水鼓出尽风头,获得了优秀表演奖,也赢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赞誉,10月参加德宏州委、州政府举办的“中缅边民联欢50周年庆典大会”。2007年3月组织会员参加了陇川举办的喇定节。研究会积极组织和参与每年的泼水节和其他节日,组织会员过好每个节日,使大家感觉到德昂族这个集体虽然人少,但还是团结的。
四、德昂族研究会第三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
2010年4月8日,德昂族研究会第三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在芒市召开,来自全州各地和昆明、保山、临沧分会的德昂族理事、会员代表齐聚芒市,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三届常务理事会2009年度工作报告,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德昂族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省科协副主席、德昂族研究会会长赖永良、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管国芳、州政协副主席杨丽云出席会议。赖永良围绕“感谢、赞成、高兴”深切表达了会议召开的心情,并倡议德昂族同胞行动起来,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搞好生产建设,同时为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做出应有的贡献。管国芳代表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目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步入加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德昂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的帮扶下,经济社会也取得了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取得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她提出,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党的各项富民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感恩思进”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不懈努力;二要进一步重视教育,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三要培养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做农村经济发展引路人;四要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全力挖掘、深化、打造德昂族文化品牌,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扩大文化影响力。
会议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宣读了关于筹集互助资金帮助德昂族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以及为德昂族博物馆捐一份文物、献一份爱心的倡议书。
此外,全体参会人员还于4月7日到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参加了德昂族博物馆落成、勐丹村爱国柏油路通车暨2010年泼水仪式活动。
通过开展系列工作,协调并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群众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德昂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组织、规划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和参观考察等学术活动;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努力拓展学术研究的范围,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德昂族研究会扩大了自身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学会在边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