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城乡统筹中,社会组织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在城乡统筹中,社会组织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时间:2024-09-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会员理事或精英负责制,董事会型的则比较少。只有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企业、公民才愿意捐资给社会组织,因此,中国要加快社会组织发展,最终还是依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完善。另外,政府应对社会组织的经营活动免税,以促进其发展。

结   语

在城乡统筹中,社会组织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社会公益等领域中彻底改变城市偏向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摆脱城乡分割、重工轻农、重经济总量增长轻结构优化、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战略模式,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社会组织行动中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消除城乡之间的樊篱,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实行城乡统一规划,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实行城乡协调发展。在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中,既不能只重视城市、忽视乡村,也不能偏重乡村、忽视城市;在目前国家上下呼吁、重视“三农”建设时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以前重视城市,现在却重视农村而忽视城市;要城乡统筹兼顾,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共同进步。

社会组织治理首先意味组织权的分立和制衡,其次,社会组织治理离不开身处其中的环境,外部有效监机制与内部治理结构的匹配共同构成社会组织治理结构。中国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会员理事或精英负责制,董事会型的则比较少。这种情况对于重庆市的各种行业的社会组织的影响也比较深。社会组织在城乡统筹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完善行业类型的同时,也要实现组织的规模化、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即国际上流行的董事会型治理模式。

第一,营造一个适合的法律法规环境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管理社会组织的有力措施。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在充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已颁布的有关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根据发展中国社会组织的需要,尽快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组织法》,加强中国社会组织管理。

第二,拓宽社会组织筹资渠道。社会组织的筹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公民的志愿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企业、公民才愿意捐资给社会组织,因此,中国要加快社会组织发展,最终还是依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完善。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等于不可以营利,它应大力提供医疗、教育等事业的适当有偿服务,也该有自己的利润,只是其利润不能分配给组织里的个人,而应该属于组织,成为组织筹措资金的一部分,为完成组织的目标和使命而使用。另外,政府应对社会组织的经营活动免税,以促进其发展。最后,社会组织在相当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资助,其自治性不应成为政府减少或拒绝资助的理由。

第三,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应当明确自治、自立、自养的独立意识,明确其产生源于社会需要而不是政府需要,它是政府的“伙伴”而不是“代理”,它们之间是平等的法人关系。现阶段要做的是,优化“双重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合理分工。登记管理部门首先要把好准入关,严格审定社会组织的章程和宗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年检、审计、财务、社会捐赠使用等方面的监督,严格审定社会组织的营利使用。业务主管部门则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预先审查,严格审定业务资质,确保社会组织有能力开展活动;加强业务指导和沟通,引导社会组织在政策制定和相互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健全业务评估管理制度,促进业务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加强与登记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管理机制。

第四,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管内容多样化,监管程序规范化,对社会组织健康快速地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社会组织要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建立健全自律机制。要强化章程约束机制,社会组织的一切活动都要以章程为依据;要建立行为准则约束机制,维护社会组织的社会信誉和地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对内部财务收支、社会捐赠、服务收费使用等进行监督;强化自我评估意识和机制,建立详细的工作考核评估机制,树立社会形象,赢得社会信任和支持。其次,要不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培育一批专业评估机构,对社会组织的活动进行评估,政府按照评估的结果,确定资助对象和标准;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允许和鼓励公民、特别是捐赠人对社会组织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情况和财务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在对于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机构建设党支部或党代表有利于党对于其工作指导,坚定社会组织社会主义方向,也有利于防止跨国集团利用社会组织进行违法犯罪,也有利于防止国际社会组织在慈善、救济等领域从事颠覆社会主义、分裂国家行为、窃取国家机密行为或民族文化行为。

在城乡统筹的发展机遇中,各地应该举行专家、政府和社会组织三方学术交流会,考虑制定社会组织的地方性法规,实现社会组织宽进严出、优质扶植、弱小淘汰、违法严惩。在有条件的社会组织中率先引入董事会型管理制度和社会组织监督检查委员会,培育强大的社会组织监管和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