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党现代性与现代政党的特征
1.政党现代性
政党现代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要了解政党现代化,就必须了解现代化、现代性、政党发展形态及功能等诸多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首要的是要了解和把握政党现代化与政党现代性的关系。所谓现代性,是指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所体现出的若干特性,这些特性是判断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基本标准。现代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状态和历史秩序,在经济上表现为实行市场经济,追求平等竞争和责任契约;在政治上坚持实行民主政治;在文化上倡导平等、自由、博爱。现代性又是一种反思的精神,它包含了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代价的一种审视、反思与批判。政党政治作为人类特殊的政治共同体,不仅是现代民主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性得以拓展和延伸的一个重要领域,其自身包含的内容与特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体现出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政党现代性是现代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现代化政党就是具备了现代性的政党。[1]从理论上说,政党现代化是政党从缺乏现代性状态向现代性政党转变的过程,只有为政党的现代性(或者说现代政党)确立一个明确的尺度,才能对政党现代化的目标、方向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才能真正把政党现代化作为目标层次的问题来加以对待。基于对现代性和政党制度发展演变的考量,政党现代性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政党的合法性。是政治上有效统治的必要基础,即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一种自愿认同、服从和拥护,其内涵既包括政治统治能否以及怎样以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方式运行,也包括政治统治有效性的范围、基础与来源。
政党的民主性。是指充分保障全体党员的人权与自由,尊重他们为全面实现政党的公共性而在一切问题上享有最终决策的权利。
政党的法治性。是指以政党章程和国家宪法作为政党活动的总规范,并依据政党法律和国家法律对政党实行全面规制的治理模式。
政党的参与性。是通过政党来实现的,它是政党为了公民与政府保持沟通与联系的桥梁与平台。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现代性意义所在。
2.现代政党的特征
现代政党这一语汇直至17—18世纪才在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使用。当时政党与派别同义,并且同时使用,指社会上一部分政治观点和利益相同的人组成的政治集团。直到19世纪,政党才与派别区分开来[2],并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党。一般认为,现代政党发轫于英国和美国,英美两国的政党是西方政党的典型。当今世界五大洲共有194个国家,无党制国家已寥寥无几,只限于一些教权统治传统极深的小国。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权运作皆是由政党来主导的。但真正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政党为数不多。有些国家的政党虽有执政党的称号,却没有现代政党应有的特征。现代政党是在近代政党创造的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适应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和改革自身的各种功能。因此,较之近代政党而言,现代政党的功能比较完备,也比较明显,并且成为现代社会政治乃至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柱。从议会的选举、政府的组织,到社会的动员、国家的治理,一般都是通过政党的作用来实现的。现代政党不论通过何种方式产生,从其发展形态与政治功能来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政党一般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既是政党现代化的标志,也可以说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标准模式。
(1)综合社会利益
政党政治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任何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之后一般会出现两个相互交织的现象:一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是社会利益的急剧分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是与阶级矛盾的激化和政治不稳定相伴随的。如何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统一起来?人类的智慧就是要搭建一个政治平台,让社会各阶层进行利益诉求,然后通过政党对社会利益进行整合。西方国家的政党由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中执政,因而代表少数资本家阶级利益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国家政党的现代性并不是最典型的。但必须看到,随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选举权的普及,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在纲领政策上会考虑多数选民的利益,因而现代性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因素。尽管西方政党在选举时的口头承诺与实际行动并不一致,但综合社会利益的功能确实比过去强得多。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整合社会的功能日益凸显。如果党不能把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政府政策不能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同样没有现代性。因此,推进党的现代化,首先是发挥好综合社会利益的功能。
(2)公开政治面貌
政党的政治面貌主要是指公开的政治主张和自身的组织状况。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判断这个党”[3]。因此,现代政党为争取执政地位,会依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纲领政策以吸引选民。现代政党在政治运作时,要把党纲、路线、方针、政策等政治主张公之于世,并且公开自己的组织章程、组织机构、领导成员和普通党员的规模。同时,还要从事公开的政治活动。通过这些公开,民众可以了解该政党的性质、能力,然后作出判断和选择。当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某些政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具有保密性,但大多要逐步公开化,因为这样才有利于争取群众。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全面公开组织的性质、规模、党员队伍的状况,因而在这方面具有显著的现代性。
(3)参与政治竞争
西方政党无论是其领导人的产生还是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有一个按制度规则进行竞争的问题。政党的领导人接受党内成员的选择,政党接受民众的选择。因此,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不可能按少数人的意志圈定领导人,或少数领导人按自己的意志把领导人强加给党的代表大会。在政党选举时,政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政治纲领和候选人强加给广大选民。应当说,政党在竞争中执政,显现了现代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是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正常顺序发展起来的,多数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执政后又搞计划经济,强化了一元化领导,因而缺乏竞争性。在我们国家,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国情也没有搞多党制的基础,所以必须强调共产党领导的唯一性。只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同时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不等于消灭竞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搞多党竞争,但通过党内民主机制进行竞争是必需的,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也是必要的,否则,党就难以显现现代化特征。
(4)吸纳和推荐社会精英
政党是代表民众控制政府的,因而民众有权利推举或任用干部。政党的作用,就是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活动,把认同党的政治主张的社会精英吸收到党内来储存起来,并把他们作为本党的候选人推荐给民众。尽管民众不可能完全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但他们可以根据对各个政党的了解,来确定自己支持的方向。政党的这一作用在政治学上叫政治录用功能。政党发挥政治录用功能一般是从两个渠道进行的。一方面,政党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注意观察和寻找认同本党意志的社会精英并吸引到党内来,以备执政时推荐到政府的重要岗位;另一方面,政党把这些社会精英推荐给民众,由民众把他们推荐到权力机关中去。政党通过政治录用的形式,实现了民众选择官员与官员忠诚于执政者的统一。推进政党的现代化,必须使干部有这样的特征:认同本党的政治价值观和得到民众的拥护。如果官员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而不认同本党的政治价值观,政党的目标就不会实现。相反,如果官员认同本党的政治价值观而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政党也无法执政。因此,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挥政治录用功能是体现其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5)遵循宪法和法律
政党政治与封建政治的显著区别是前者在宪法和法律内活动,后者实行人治。现代政党制度严格要求执政党按宪法和法律执政,否则就会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弹劾和制裁。同时,现代国家有一整套行政运行制度和机制,政党夺取国家权力后只有依照法律制度行政,国家才能正常运转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可见,政党依法执政是现代政治制度的要求,也是现代政治社会运转的一个特点。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虽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并非任何政党都能做到。政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把自身活动纳入到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之中。
(6)适应时势变化
从政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来看,首先,适应时代变化的政党要在思想理论上进行创新。思想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一个政党思想僵化了,其纲领政策必然落后于时代。而且,思想僵化还会带来制度僵化、成员僵化,从而窒息党的生机和活力。其次,适应时代变化的政党必须改进自身的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政党的功能、结构、机制和活动方式都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当社会发生变化的时候,政党必须抛弃与时代不相适应的体制和做法。最后,适应时代变化的政党还要把自身确立的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予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度化的政党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西方的政党有悠久的历史,因而制度化的程度比较高。发展中国家的政党由于受民主政治的影响较少,因而推进政党现代化需要加快制度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