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时代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初探
王桂芬
[摘 要]当下中国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共产党员传统的一元化价值观形成了强大冲击,一元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被颠覆和解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时代共产党员价值观建设,必须首先提炼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使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观能与充满包容性的新时期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统一在党员价值观建设领域。多元文化时代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开放兼容的有机统一体,贯穿于党的建设、党的先进性教育以及走群众路线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多元文化 共产党员 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简介]王桂芬,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转型期价值哲学。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任何人的价值观都与其生存方式必然地、内在地结合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主体变得越来越多元,利益诉求也越来越繁杂。共产党员作为社会人,其生存方式、社会地位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多元文化对共产党员价值观的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丰富了当代共产党员价值观的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越需要社会整合。[2]中国共产党要想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首先使广大党员的价值观保持先进性,而价值观的先进性教育又与党员的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能不能使广大共产党员既适时又适度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决于党员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
一、多元文化时代对共产党员价值观建设的冲击
价值观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行为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是处理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并作为一种内心定向系统,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因而对主体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明显呈现多元化态势,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撞已成为普遍现象,在给社会带来观念更新、思想活跃、主体作用增强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人们思想混乱、是非模糊、价值判断失去参照标准。八千万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样也在经历多元文化的涤荡,传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新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主流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固。在对共产党员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厘清党员中存在的因多元文化而导致的价值冲突,牢固践行价值观中的积极成分,对走群众路线、确立党员与群众的新型关系、增强执政为民的信心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价值观建设的前提。
(一)党员身份的分化成为共产党员价值观培育的难点
党员作为党内权利主体,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但党章所规定的政治身份平等并不能完全抹杀党员社会身份的差异。改革开放前,党员的身份有普通党员与党员干部的差别,普通党员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阶层,身份划分较为单一。虽然社会分工以及生活方式不同,但在社会利益方面高度一致,使得普通党员的主流价值观也能保持一致。党员干部则是有所谓“行政级别”,对应于官本位制度的核心,党内事实上存在着严格的下级服从上级的向心化价值观调控机制。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党员干部,党员都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行为,党员的价值观教育也就可以通过简而易行的行政命令来实施。社会转型带来的全面改革使社会阶层分化成为现实,党员中同样也出现了收入相对较高的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企业家等阶层,以及产业工人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公务员阶层、属于农民阶级范畴的农业劳动者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又分解为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两个阶层;此外,在非公企业就业者以及个体户、失业者中的中共党员,人们又称之为“社会党员”群体。这些不同阶层或群体的普通党员在经济收入、社会心态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君子不言利”的计划经济时代到今天的确保、扩展自身利益并将其合法化时代,各阶层共产党员伴随着巨大的身份分化共存于一个政党内,并被要求在价值观上保持一致。社会身份多元的社会成员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非常困难的,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新时期共产党员拥有大体一致的即共同的主流价值观必须成为一种可能。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国家的某些政党的实践也证明,拥有大致一致即拥有共同的主流价值观是可能的,但完全一致的价值观教育对于不同社会阶层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党价值观必须转化为八千万党员甘为孺子牛的政治身份化符号,如果不能不断强化共产党员这一政治身份化趋势,则会使一些共产党员尤其是公务员阶层的党员干部通过各种社会力量致力于追求身份特权。当身份特权在利益分配中具有决定性影响时,党员就不会对其普遍性的政治义务(执政党党员身份)以及党内的政治生活产生兴趣,对党员干部个人身份特权的追求就会取代对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追求。这将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利益结构、权力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使执政党的利益结构碎片化、党内关系原子化、党群关系淡漠化。长此以往,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官本位依旧存在的体制背景下,党员的价值理性最终会走向对成功和特权的迷恋。改革开放以前的党员干部基本上进入公务员阶层,即所有纳入公务员范围管理的政府官员以及党派和人民团体中的专职干部,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经济待遇也有所提高,不少人有政治上的优越感。然而,事实上,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员干部作为一种身份已开始被削弱,聘任制、差额选举、民意测验等措施促使党员干部利用身份优势获取利益的余地大大缩小。[3]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在价值观上提高对执政党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并加以固化,官员腐败现象必将屡禁不绝。
(二)多元利益结构挑战党内一元化价值观
多元文化时代各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和利益上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不同的利益主体行为有可能遵循不同的价值标准,从而导致个体价值相对化。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多元利益结构不仅使党员整合度下降,也使党员作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差距被迅速拉大,传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奉献精神等具有内聚力的一元化价值观被淡化,个人主义开始在党内凸现。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上的进退失据会导致其自我价值实现以及自我确证成为问题,其直接后果不仅使党内集体主义基本原则发生动摇,党员对党组织的整体认同度下降,甚至还可能出现个别党员干部的意志凌驾于党组织的意志之上,践踏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削弱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意识形态及党组织的控制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的,“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4]。目前,这一优势正在受到挑战。
与普通社会成员不同的是,共产党员必须认同一个共同的善为绝对价值,这一共同的善是所有党员的行为规范,即所有党员行为的评价尺度。也就是说,无论多元文化时代如何解构,共产党员必须遵循并高度认同、坚决维护共产主义的一元文化、一元价值观,并直接表现为共产党员对党以及党的纲领的忠诚意识。当前,一些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党内拉关系、搞宗派,表现出政治方向上缺乏坚定的价值目标追求,或缺乏执政为民意识,把对党的忠诚意识功利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当政治业绩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冲突时,以一己之利或小团体之利来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不能自觉维护公民权利、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难以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基础上,把法治原则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及羞耻感、责任感、荣誉感等。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党员最终没有解决对谁忠诚、为谁服务的问题。当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有的党员干部将负面情绪发泄在日常工作中,甚至贻误或损害党的事业;有的党员干部在品行操守上缺乏根本目的性、坚定性和持久性,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出现“权力寻租”行为,能勤政不能廉政,或者既不能勤政也不能廉政,其价值指向都不是“为民”,损害的是共产党员强大的人格魅力和社会感召力。
(三)党内公权力与党员私权利变得难以平衡
党内公权力和党员私权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冲突。所谓党内公权力是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为维护党内基本秩序及执政党基本职能,对全体共产党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以及对党内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决策的权力。党内公权力是为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维护和增进党内公平公正而设的权力,有利于实现党的执政为民核心价值观以及保障每个党员私权利,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党员的私权利通常是指党员在民主、平等的党内生活中所拥有的、以满足党员个人需要为目的的党员个人权利,如党章规定的党员应当享有的党内的各项权利,以及党员作为公民所具有的各种权利。伴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党员的私权利不断被唤起,[5]党内民主集中制基本组织原则仍要求党内公权力对党员维持着较强的干预和控制力。二者的严格界定和平衡不仅关系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有序,也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生态。
在现实生活中,党员个人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整体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并非完全一致和相容,不同党员和党组织从自身的客观需要出发,所接受和持有的价值观念有一定差异性。多元文化导致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具有事物信息的不同来源和认知,使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对相关事物价值的判断以及主体自身利益的判断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态势。通常会基于自身利益确立价值观判断的基本准则和立场,即往往从党员干部自身、小团体或地方利益出发来选择价值。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员任何个体的选择和行为所涉及的客体环境往往超出了党员个人、党组织自身的范畴。一旦有党员干部公、私权不分或私权利扩大化,而此时公权力监督和惩罚机制又不健全,必然会出现党内公权力的异化和党员私权利的扩大化。从我国民主政治体制角度而言,执政党公权力的行使本身不应当为行为人产生利益,行为人的报酬和福利应当由我国法律直接规定,但一些党员干部利用公权为部门或者为个人谋取法定报酬以外的利益,直接或者间接侵害了所有党员乃至全社会的私权利。近年来反腐事实也证明,由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私权利的被唤起,在党内公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不到位的前提下,部分党员干部价值取向的自利性显性化,甚至把私利最大化,用功利化的价值标准评判和取舍一切。
在党内,若党员私权力过大、党组织公权力过小,这个政党根本发展不起来。一个政党只有在党内公权力和党员私权利比较协调的时候,党员私权利才会得到更好地维护。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协调党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党员关系,整合各阶层党员利益,发挥党组织公权力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多元文化时代党员价值观建设必须提炼出核心价值体系
在党员社会身份多元条件下整合党内思想,既涉及共产党员这一价值主体自身的努力,也与各级党组织机构的理论创新紧密相关。基于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考虑,多元文化时代共产党员价值观建设必须合理地对共产党员核心价值观进行体系结构的调整和内容的创新,即党组织必须率先提炼出符合时代要求、包容社会各阶层党员共同愿望的核心价值体系,使新时期共产党员价值观不仅被广大党员认同,也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根本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最主要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根本愿望、根本需求、根本理想、根本利益等,是主体决策和行为的根本依据,包括主体的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宗旨、指导方针等一系列价值观念元素。[6]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关联,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前者主要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政党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核心价值观在党员思想观念领域的反映;后者是我国当下社会主义制度多样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内在要求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体系。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但同时也要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用以引领和整合党内思想观念和思潮,在尊重各阶层党员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历史和实践已反复证明,没有党员核心价值体系,一个政党就不可能强大起来,全党就不可能拥有强有力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多元文化时代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激励先进分子,又要照顾大多数党员,把价值观教育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并培育党内鲜明的政治文明导向、政治生态,促进党内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多元文化时代的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崇尚民主法治和改革创新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共产党员价值观建设中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在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的建设长期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全社会、全民族、全党的共同愿望,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在党内都应当得到提倡和弘扬;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实现共产主义都是共产党人特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致力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努力与实现党的最终价值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宗旨和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与其他任何政党的价值观相互区分的显著标志,已深深熔铸在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7]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内在地规定了共产党员必须以人民的基本权利为本位,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改革创新则是当下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最能激励共产党人锐意进取的价值取向。
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这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作为核心价值体系,它将相对稳定地对共产党员价值观建设起长期作用,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断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开放、兼容,创造性地吸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执政为民核心价值观。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党员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全党灌输、推广,为广大党员所认同,并转化为党员的自觉行为。要把多元文化时代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走群众路线的全过程,贯穿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有利于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氛围、制度保障,使得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共产党人在多元文化时代过程中的道德基础,也将统领当下中国文化的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刘明.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J].福州:福州党校学报,2005(2).
[3]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12—48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3.
[5]李惠斌.关于八个重大主题的转换[N].北京日报,2010-01-25(17).
[6]包心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N].光明日报,2012-01-14(11).
[7]肖贵清.试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