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长效机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探析

基于长效机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探析

时间:2024-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中,通过明确辅导员职责与定位、稳定辅导员队伍、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构建起的职业化过程中的“长效机制”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与应对这一问题。但就目前状况来说,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职业化过程中长效机制的构建还不是非常完善。这样就为长效机制的建构提供了稳定的队伍基础,使大批辅导员能够在辅导员职业化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最终达到构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长效机制的目标和效果。

基于长效机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 职业化路径探析(1)

谢云琪 王和平

[摘 要]如何能使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是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与瓶颈。而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中,通过明确辅导员职责与定位、稳定辅导员队伍、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构建起的职业化过程中的“长效机制”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与应对这一问题。对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与职业化水准,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 职业化 长效机制 路径

[作者简介]谢云琪,男,1964年出生,浙江平湖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贸易分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统计学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和平,男,1986年出生,山东潍坊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贸易分院辅导员,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及学生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需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社会的变化为基础,新时期的高职学生在政治引导、个性需求、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和变化。因此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和需求,就必须有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而要使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要使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能够“经常化”,要基于长效机制,而不是一蹴而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如何使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能够基于长效机制并找到其相应的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长效机制的构建现状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对于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基于“长效机制”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更能使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但就目前状况来说,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职业化过程中长效机制的构建还不是非常完善。

(一)职业定位不清晰使长效机制的构建缺乏清晰的目标定位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白加黑,五加二”是对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个真实写照。而辅导员这种琐碎无序,具有很大随意性、机动性,到处充当“救火队”的工作状态,很大程度上源于学校和辅导员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够明晰,很多学校将辅导员作为“万金油”来使用,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辅导员都要参与其中,由辅导员来引导和督促学生去完成。这就导致辅导员的大量精力被牵扯到一些非常琐碎繁杂的事情当中,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后筋疲力尽,临睡前想一下却发现好像什么都没做。这就使得大部分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明确的定位,找不到职业化发展的明确目标,只能缺啥补啥,不能系统地对自己进行提升,从而使长效机制的构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二)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使长效机制建设易“前功尽弃”

当前由于辅导员队伍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与制度规范,使得当前辅导员队伍存在收入较专业教师偏低、工作量较专业教师偏多、身份认证模糊、出路不明晰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一大部分辅导员仅仅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的一个过渡阶段,并没有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辅导员工作当中,而是能转岗就转岗甚至辞职另谋出路。这就导致当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而这种不稳定性也给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长效机制构建带来一定的困难。往往一批辅导员经过几年的工作与职业发展,在工作能力与职业化程度上都有了较大提高,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想让他们在辅导员职业化的道路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而在这过程中有大批的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了辅导员队伍,大批新人补充进来,从而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的职业化水平又回到了原点,徘徊不前,导致长效机制的构建“前功尽弃”,甚至无从谈起。

(三)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使长效机制的构建缺乏实施规范与保障激励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构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长效机制都比较重视,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在新辅导员上岗之前会进行岗前培训,同时鼓励有一定知识基础和能力的辅导员去参加一些诸如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师等培训。虽然这些措施行之有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仔细看来这些措施往往具有不连续性和自发性的特点,与长效机制的构建有一定的距离。但到目前为止,不论是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没有制定和颁布关于构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长效机制”的相关制度规范和激励保障措施,从而使“长效机制”在建构过程中缺乏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

二、基于长效机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探析

(一)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和职责定位,用辅导员自身力量推动长效机制的建构

针对当前由于职业定位不清晰,给长效机制的建构所带来的挑战,高校和辅导员本人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地界定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属性和职责定位,使辅导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万金油”“救火队”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考量自身职业化的定位方向,有更多的时间朝着定位的方向努力,有更多的时间把职业化的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来,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层次与水平,使辅导员的职业化与其工作水平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而这种良性的互动促使辅导员不断地去寻求更深、更高层次的职业化目标与水平,从而使辅导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觉地走上一条基于长效机制的职业化道路,以达到自己不断提升职业化水准、不断提高自身工作层次与水平的目的。

(二)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和条件,使长效机制的建构能够有稳定的队伍基础

面对当前辅导员待遇较专业教师偏低的状况,高校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台一系列的针对辅导员的保障激励制度,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的待遇保障,从而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调动辅导员工作的自主性,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使大批辅导员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而不是天天想着转岗、另谋出路。这样就为长效机制的建构提供了稳定的队伍基础,使大批辅导员能够在辅导员职业化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最终达到构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长效机制的目标和效果。例如,尽量解决辅导员的身份认证问题,而不再是行政和专任教师两边“推皮球”的状态;同时在进行校内相关职务职称的竞聘中要向辅导员进行适度倾斜,保障辅导员同其他专任教师有同样的机会和机遇。同时根据学校情况,适度提高辅导员收入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辅导员津贴,以保障辅导员的待遇能够达到专任教师的水平;学校要加强对于辅导员的人文与精神关怀,要经常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尽量为他们解决困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建立规范的辅导员准入制度,使“长效机制”的建构能够有良好的人员素质基础

辅导员工作是一种对理论水平、政策要求、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水平与能力都要求很高的工作,因而对于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在各方面的素质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学校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转变以前“辅导员是打杂的,谁都能干”的错误认识,在引进辅导员时要进行严格的选拔与竞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逐步建立严格规范的辅导员准入体系以及科学的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当中来。只有这样,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之路才能一直畅通无阻地进行下去,达到长效机制的目标和效果,不至于因为辅导员队伍基础素质的原因而使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长效机制进程受到阻碍,半途而废或者前功尽弃。

(四)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使长效机制的构建能够有据可依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长效机制的建构离不开相关的标准体系、培训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保障激励体系及相关的规范性政策文件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因此,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及各高校要审时度势,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总结和体会,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使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长效机制在建构的过程中能够有据可依、有规可循。同时,在逐步构建长效机制的基础上也要及时制定有关长效机制的评价与测量标准,涉及评价方法的制定、评价程序的公平公正实施和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评价设计不能一刀切,而是要结合各个高校自身的运作模式,既要考虑辅导员的工作结果,又要考虑辅导员的工作过程。设计简洁高效的职业化评价方法与程序,编制相应的评价表格,确定评价周期。

三、长效机制对于当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长效机制的建构使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进程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对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当中,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往往缺乏一个系统的职业化标准与模式,从而使职业化的进程往往走走停停,很难连续地进行下去,取得明显的成效与作用。而长效机制的建构,通过一系列标准体系、培训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保障激励体系等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能够使辅导员原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在相关文件的规范和约束下持续地进行下去,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层次与水平。

(二)长效机制的建构能够有效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养及事业心、奉献精神的工作。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长效机制的构建使辅导队伍在职业化进程中的人员聘用、考核、激励、晋升、流动等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辅导员摆脱“万金油”“救火队”“谁都能干”的形象,提升辅导员行业的吸引力与社会认同感,从而可以吸引更多德才兼备的人员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三)长效机制的建构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及我国高等教育自身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及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长效机制的建构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及德育工作的新机制之一,通过一系列标准体系、培训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保障激励体系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辅导员的管理、教育和培养,引导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和创新观念的职业化理念,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职业化水准,以自身素养与职业化水准的提高为基础,根据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变化,不断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从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队伍,是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长效机制,则是保障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长效机制”的构建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智旭.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探究[J].高教探索,2007(5):133—135.

[2]李向成.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31—33.

[3]陈垠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61—63.

[4]张建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J].职业时空,2009(1):133—134.

[5]廖翠兰,邓金梅,赖敏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探讨[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54—56.

【注释】

(1)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12年课题“基于长效机制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2B34);本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年5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5843,国内统一刊号:CN22—1339/G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