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3-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马德龙[摘要]自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以后,经过了20多年的实践,创业教育在各类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作者简介]马德龙,1979年7月出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党总支宣传委员,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教育与管理方向。

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马德龙

[摘 要]自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以后,经过了20多年的实践,创业教育在各类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更是将创业教育搞得如火如荼,形成了创业教育的潮流。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必须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并提出了“思政课”教学必须从教学观念、内容和方式上全方位改革,这样才可以促进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以培养“企业家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创业教育 高职 思政课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马德龙,1979年7月出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党总支宣传委员,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教育与管理方向。

一、创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甚至在大学期间,就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

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2年4月,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同时举办了“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1]实际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并不迟于普通高校,早在1999年4月26日至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就提出了“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强调培养创业能力、创造性、集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创业教育是涉及职业教育深刻变革的思想教育,是提高青年人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2]。在此之后,国内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也陆续展开。2004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助推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建立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实践“门店创业——大学生创业街——大学生创业教育园”教育模式;[3]2006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经过两年时间,先后有69家学生企业参与创业实践,涌现出一大批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优秀创业者,在2007年底,中央各大主流媒体称这一改革为“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4]2006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建设高职院校时,打出了“三园三体系”的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办学理念,至2007年国家示范建设开始,扩建的6000平方米的创业园中,有100多个学生创业团队,有600多人参加创业实践,其中入驻精品园的13家,商贸园的8家,草根园的88家。参与创业的学生占了该院学生总数的将近一成,而学院投入支持学生创业的经费达3000万元;[5]义乌工商学院从实际出发,紧抓区域优势,以网络创业实践载体为指引,量身打造了学院特色教育模式,学生网店信誉度达钻级以上的有400多家,校园内已形成一条电子商务供应链,多家快递公司进驻学院专门给这些创业学生提供快递服务,商业触角遍及海内外。60%的学生通过打工创业自理生活费,近20%的学生能自己交学费,近3年来11%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6]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创业教育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了高职院校全国性的创业教育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是关于“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创业教育提供教育方向和精神动力。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本质上具有相同性,在教育目标上具有相近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融性,在教育功能上具有贯通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教育本质上具有相同性

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本质都支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育“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际国内的形势,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掌握一般性的创业能力,使其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由此可见,两者的教育本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具有相近性

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付诸社会实践,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来实现创业型人才的塑造。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培养创业型人才,都是为了适应现实社会变革的需要,通过形势教育,达到目标相近的教育效果,来满足社会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融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和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其内容涵盖了学生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创业教育是通过对创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创业能力,分析现实社会创业环境,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以增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品质的培养。分析现实社会就是形势教育下培养的分析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品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可以相融;创业教育中的守法、诚信经营的实践与民主法制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可以达到融合;创业成功不仅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还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这正是爱国的表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相互融通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教育功能上具有贯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启迪学生的思想,转化学生的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格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创业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两种教育的着眼点是相通的,都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彻底改变教育脱离时代、社会、市场的弊端,使教育更贴近于社会的政治、经济,使人的个性、才华能充分施展,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使人生更加完善。

三、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7]。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所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在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改革“思政课”的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改变“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观念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环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地教授教材知识,而且由于听课学生基本达到上百人,整个课堂无法调动气氛,缺少互动,这种情况的发生,正是“思政课”亟待改变的观念问题。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双师型”的教师,而“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更高,除了有专业基础外,还要具备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以及历史知识,在创业教育背景下,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该具有KAB创业项目培训师资格,既可以借鉴KAB创业项目培训独特的教学方式,还培养了教师广阔的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使“思政课”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企业家型”的复合型人才。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创业教育的共同教育价值观。[8]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形成师导生创的新教学形式,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成为一名咨询者、一名指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参与的主体。这种教学理念一经形成,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以小班授课为宜,人员在40人左右,增加课堂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达到教学的效果。

(二)调整“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虽然处在全国性的创业教育背景下,但在教学中涉及的创业相关内容仍然很少,而且表现出了针对性不强和观念陈旧的问题。为了适应这一教育背景,高职院校有必要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授课中将原有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倾斜。

全国的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主干课程有两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课程在创业教育背景下开课,应该突出形势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意志教育和协作教育。例如,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重点向学生介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内容既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又包括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这些可以当作授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大力宣传自主创业的重大意义,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详解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突出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法纪教育、意志教育和协作教育。授课中,利用案例让学生明确: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大学生,无论做人和创业,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诚信、厚德的良好品质;要想创业成功、守业顺利,就必须掌握法律知识,守法经营;要想个人与企业同时发展,就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协作、领导能力,成为“企业家型”的复合型人才。

(三)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仍然是以传授马列主义知识为主要目标,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厌课现象的频频发生。

“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统一方式。在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要想改变学生厌课现象的现状,同样要实施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思政课”的理论授课中,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借鉴KAB创业教育项目的授课方式,将纯理论的知识用卡片展示在黑白板上,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了解,再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进行模拟、讨论,达到“心、手、脑”的配合,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既把握整体,又了解了局部,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课”的实践授课,是对“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检验理论知识的运用效果,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进行对接,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最大耦合。在创业教育背景下,“思政”的实践课,最主要的是建立各学科的实践基地。例如,《法律基础》课可以建立法庭基地,让学生旁听一些有关经济往来、企业业务往来纠纷的案件,使学生明确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以将实践基地建立在工业区中,学生以调查的方式,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访谈企业家,从中感悟企业家精神,调研企业的劳资关系,感触企业运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思政课”教师在课前的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指导,让学生经过这些实践活动,掌握创业的宏观环境,为学生理性创业打下基础,而且在整个实践课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也增加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基地开展实践课程是主渠道,也可以辅助一些专题的讲座,开展热点、难点的论坛讨论,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

总之,高职院校要想改革“思政课”的教学,不能单单依靠教育政策的改变,而是要各方面齐努力,从观念到实践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去改变。只有这样的课程改革,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黄尧,刘京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7).

[3]大学生老板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纪实[EB/OL].(2007-10-22)[2013-11-20]http://district.ce.cn/right/bwjzzg/200710/22/t20071022_13326967.shtml.

[4]叶辉,周峰.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N].光明日报,2008-01-08(1).

[5]精品园、商贸园、草根园“三园鼎立”温职院创业园模式出新[N].温州日报,2008-06-05(10).

[6]张丽莹,王江龙,叶小燕.“学业+实践”打造学生创业“孵化器”[N].义乌商报,2009-08-03(2).

[7]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6-16(1).

[8]赵效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