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23-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张赵根陈加明马佳[摘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的理念,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了“创业带动学业”创业教育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业知识传授与创业实践难以紧密结合、在校生创业与学业冲突的矛盾和创业学生后续保障乏力等问题。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赵根 陈加明 马 佳

[摘 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的理念,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了“创业带动学业”创业教育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业知识传授与创业实践难以紧密结合、在校生创业与学业冲突的矛盾和创业学生后续保障乏力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模式 创业能力 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陈加明,男,1970年出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副教授,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创业教育;张赵根,男,1973年出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马佳,女,1984年出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工程师,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研究方向:孵化器建设与管理。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做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学校提出“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学校还提出,创业教育既是普适性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业教育,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兴趣,提高创业素质,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又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教育,为少数确有创业愿望、又有可行项目的学生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提供服务,创业园是重要平台。基于这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新理念,学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创办了高职学生创业园,并依托学生创业园实践平台,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构建了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并不断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业促进学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初步形成了“创业带动学业”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渐进式创业教育体系

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应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而应依托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重构”,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通过剖析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等,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基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构建了创业通识教育、创新教育、专门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渐进式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img5


图1 创业教育体系示意图

(一)通识教育

加强“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建设,按照分阶段、模块化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人文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之中,引导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要求每个院(系)开展2门以上创业选修课,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点制定个性化创业课程教学包。同时,鼓励各专业基于专业自身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特色教材。

(二)创新教育

学校要求各专业融入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企业岗位创新的典型案例,开发创新教育课程。同时,依托教师工作室、研究所、专业社团培育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开展创业大讲堂或企业文化大讲堂、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选拔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高职学生创业论坛、创业集市大赛等创业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专门教育

对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学校组织开展SYB创业培训和模拟公司实训。由校内专业教师、创业讲师和校外创业导师共同组成实训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加强创业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经营项目选择、公司框架搭建、产品市场分析、营销计划制定、财务收益预测、创业风险分析和创业计划完善七大实训模块。通过培训,一方面让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掌握基本创业技能。学校已举办了162期SYB创业培训和模拟公司实训,参加培训学生4006人。

(四)创业实践

经专门教育并具有成熟创业项目的学生,可向学校申请入驻高职学生创业园进行真实创业实践。在杭州市大创联的支持下,为创业企业安排了“一对一”的企业创业导师和专业指导老师,对创业学生及其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和指导。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评选优秀创业企业和创业之星等,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定位,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促进专业学习。

二、立足高职学生创业园,创建多层次创业实践平台

(一)区校共建,创建一流的高职学生创业园

2007年底,在开发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学校在全国首开学生可以在校内真实注册公司进行创业的先河,并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引入孵化器管理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为学生搭建了全真的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创业园管理办法、培育孵化和淘汰制度,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工商注册、法律咨询、创业融资、人才推荐、市场拓展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企业联盟和直属学校党委的创业园党支部,大力推进创业“领航计划”,引导已在创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专业学习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中,拓展了创业园的教育功能。目前,学校创业园企业已达85家,学生创业企业年产值5000余万元,利润600余万元,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唯一一家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二)依托专业,成立院(系)创新创业中心

学校依托二级院(系)专业资源,充分整合校内的专业技术研究所、国家级和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创新工作室和投资3亿元的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资源,在二级院(系)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愿的优秀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进入创新创业中心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创新活动,可以获得创业导师亲自指导以及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学校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优势,已在合作企业建立了8个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企业运营与管理,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参与技术创新项目或产品开发,不断积累经验,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

三、加强创业扶持,完善全方位创业保障机制

(一)建立区校企协调机制

创业教育不能单纯被看成是学生工作的范畴,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必须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来统筹管理创业教育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由教务处牵头,联合学生处、团委、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等部门成立了学生创业发展中心,统筹学校创业教育、创业平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同时,聘请杭州市、开发区相关部门领导、企业成功人士、创业指导专家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评估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指导学校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形成了区校企联动的创业教育协调机制。

(二)设立创业“护犊资金”

很多大学生担心创业会失败,即使有了好的项目也不敢付诸实施。因此,学校不仅要把创业学生“扶上马”,还应在后续资金、运营管理等方面“送一程”,保护这些“初生牛犊”的利益。为此,学校每年出资100万元专门设立了“护犊资金”,为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持续保障。“护犊资金”不要求回报,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敢于创业实践,同时允许学生创业失败,不让创业学生背负债务走出校门,免去其创业的后顾之忧。在护犊资金的支持下,学生创业发展有了保障,已先后有8家企业发展为“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创业学生申请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助、科技局种子资金、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等项目。目前学校已有50余家学生创业企业获得了400余万元创业资金。

(三)制订创业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在校生创业总会碰到“创业与学业两难”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既能参与创业,又能顺利完成学业。针对这一难题,杭职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在校生自主创业教学管理原则意见》,规定“创业学生所取得的各项创新成果、科研成果等经认定可计入学分”“创业学生所进行的创业活动经学分认定可抵公共选修课、实践课学分”“与创业学生创业项目、创新成果与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相近的可申请免修”等,同时要求各二级院(系)针对创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创业期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创业学生进行专门化的组织和管理。这些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创业与学业矛盾的难题。

(四)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到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和高校进修、培训,更新了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优势,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企业家、技术创新能手和成功创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建立创业导师资源库。目前已培养了国家创业指导师3名、SYB培训师27名、模拟创业公司培训教师6名,有20名老师被聘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同时,聘请了40名知名企业家和社会成功人士担任学校创业导师,初步构建了一支“创业讲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的“三师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注重跟踪反馈,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一)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从两个方面健全创业教育效果监控体系。其一,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分析毕业生薪资待遇、就业与专业对口率、就业层次、岗位升迁状况等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动态资源库。其二,对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情况进行调研和信息收集,研究分析创业人数、创业与专业对口率、创业成功率以及创业质量等创业信息方面的内容,建立学生创业信息动态资源库。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分析,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与监控体系,加强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提高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学生创业能力,指导学生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从而不断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重视工作交流和创业案例分析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创业教育经验交流、座谈和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创业教育经验,探讨如何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建设,如何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成果的总结,组织编写了学生创业案例汇编,尤其是加强对创业失败个案的总结与剖析,教师将这些真实的创业案例运用到创业教育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五、创业教育实践成效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2009年以来,学生在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累计获奖40项(其中特等奖10项),在全国“赛伯乐”杯创业大赛上获奖2项,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1项。至今学校已累计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117家,其中市高新技术企业8家;312名学生参与创业,带动了1120名大学生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7.76%。

通过创业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业,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创业经历的学生更是深受企业欢迎,如多家企业点名要创业学生所在班级或专业的学生。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远远高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平均就业水平。学校“创业带动学业”的创业教育模式实践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了“杭州大学生就业创业十佳示范点”“杭州市创业教育示范项目”等多项殊荣,已作为案例写入首次面向社会发布的国家版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六、结语

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已不容忽视。创业教育首先体现的应该是它的教育性,不能单纯以学生创业的成败来评价创业教育的成效。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老板”,而是通过创业教育与实践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专业有特长、创业有基础、就业有优势、发展有空间”,为学生体面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为引领,构建了“创业带动学业”创业教育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业知识传授与创业实践难以紧密结合、在校生创业与学业冲突的矛盾和创业学生后续保障乏力等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将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校企共同体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2]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校企共同体”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0(25):41.

[3]陈加明,张赵根.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叶鉴铭,张赵根,陈加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2(34):16—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