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坚
[摘 要]选取宁波8所高职院校的师生作为调查样本,运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创业教育认知在专业类型、性别、年级等因素上存在差异,通过创业政策、创业教育质量等满意度评价后发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授课内容等环节存在问题,提出完善高职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创业教育 数据调查
[作者简介]陈坚,1980年7月出生,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器械与制药设备系学生支部书记,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创业教育。
一、引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的212万上升到2013年的699万,其中高职毕业生占半数以上,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多种不利因素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创业成为解决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认为把推进创业教育作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宁波具有代表性的8所高职院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网上填写电子版的问卷和发放纸质问卷两种方式,共计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27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保留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93.5%,男女比例为52.4%和47.6%,其中学生442人,教师72人,全部来自学生工作一线。
表1 问卷调查样本分布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调查表
学生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学校、院系、专业、年级、性别、学生来源。教师基本资料包括学校、院系、性别。
1.高职创业教育情况问卷。包括对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态度,学校提供创业教育、创业指导的内容等共10项内容。
2.创业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评价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定距尺度,记录调查对象从“完全不能满足需求”“基本不能满足需求”“能满足需求”“基本满足需求”“完全能满足需求”的评价态度,分别被赋予1—5的分数,调查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创业外部环境支持,评价本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教材质量、教学效果等。研究结果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表2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变量在各因素上的差异
对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上不同专业类别、年级的学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经管、理工类专业了解程度高于人文、师范、生物制药类学生,高年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认知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度较女生高,详见表2。
调查发现,创业教育课程从未实施过占1.4%,曾经实施过占5.6%,准备实施占1.4%,正在实施占66.7%,一直在实施占25.0%,经方差方程Levene检验,教师与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态度认识上F值为1.512,显著性为0.219,普遍认同创业教育的理念,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已成为一种趋势。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调查发现,自身有创业实践和经验占33.3%,受过创业知识相关培训占48.6%,校内普通老师任教占4.2%,就业指导老师兼任占13.9%,其中具备“双师”素质占54.2%,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尚未形成。
表3 创业教育效果比较
a.值为1时制表的二分组。
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方式上,教师和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前两项较一致,分别为开展旨在提高创新能力的课外活动和开设系列创业管理课程,具体数据见表3,表明开展创业素质培养和提升的实践活动与创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教育需协同发展,创业课程设计须注意教学内容与创业体验有机结合。
表4 创业环境和创业教育质量评价
(二)创业环境和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
创业环境和教学质量满意评价指标中(详见表4),学生和教师对创业教育总体评价为3.539和3.250。其中,学生项中创业教育授课内容满意度最低,为3.360;教师项中创业教育教师数量满意度最低,为2.764。在宁波市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创业教育教材质量和授课内容上,教师和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为0.014、0.034和0.043,两者对创业环境的满意度较高,表明政府和学校通过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植政策,优化了大学生创业环境,但需要在学生中进一步宣传政府和学校的创业教育政策。
四、讨论与建议
根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2011届高职高专自主创业比例达2.2%,比2010届高出0.6个百分点。虽然近两年高职生创业比例有所提高,但是远远落后于国外,主要原因是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高校创业教育缺乏经验。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创业意识[1]。
目前,宁波市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尚处在探索阶段,各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实践活动、师资建设、文化环境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一)以创业教育目标为导向,构建多学科支撑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将创业教育目标分解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业内容,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按学科要求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加大选修课程比例,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并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科教学特点,将创业社会知识传授、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创业能力训练与提高渗透在相应的教学实践中[2],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
(二)以优化结构为目标,建设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创业经历的教师,支持校内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访问工程师”计划,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具备学术背景的行业专家、创业精英等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既有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培训,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协会的实训和交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工学结合的创业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倡导行动导向、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如沙盘模拟、角色扮演、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等,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全方位的创业品质素质
搭建内容丰富的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丰富创业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和提升创业能力。举办以创业技能为主导的科创竞赛,如挑战杯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创业生涯规划等;搭建以创业自主性为目的的社团活动,如社团举办的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俱乐部等;实施以创业体验为核心的自主活动,如学校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网店、校园商铺、工作室、公司等;构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校外实践实训平台,创业教育与企业资源对接,如利用现有的“产学研”校企合作平台、就业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平台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创业基地,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在实习、实践、实训中感受企业的运作流程,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3]。
(四)以创业环境支持为导向,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和尊重创业者的氛围
政府部门在不断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出台落实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需健全规范创业法律法规,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体系,加强大学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展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金融中介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咨询[4],鼓励企业进学校,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实习基地,搭建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交流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创造良好的校园舆论,从教学、资金、场地方面保障创业教育的开展,合理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帮助甄选创业项目,加快建立集咨询、指导、培训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基地,提供更高的实践平台和更多的实践机会[5]。此外,家庭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子女创业,提高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全社会应积极看待高职学生创业,形成鼓励支持高职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以宁波帮商业文化为引领,提升高职创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结合宁波帮商业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和人才。宁波区域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环境是宁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助推器,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宁波帮”精神以特定的文化形态和行为特征,为高职创业教育提供了文化动力[6],促进创业文化与区域文化对接,可以将“宁波帮”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融入创业文化中,提高学生宁波精神价值的认同,促使价值观念的转变,激发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韦家旭.欧债危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J].轻工科技,2012(10):109.
[2]刘洋,李杰,张金胜.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160—161.
[3]张芬.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构建高职创业教育模式:以苏州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62.
[4]陈英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影响[J].高校教育管理,2013(3):117.
[5]朱永跃,胡蓓,孙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01.
[6]谢秀琼.“宁波帮”精神对现代高职创业教育的启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39.
【注释】
(1)本文系宁波市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GH1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