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节庆习俗
景颇族的节日有全民性的传统目瑙纵歌节、生产方面的新米节、青年人的能仙节等。
一、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景颇族支系叫“目瑙”,载瓦、浪莪、勒期等支系称“纵歌”,现在统称为“目瑙纵歌”,其本意均为“跳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十六日举办,一般为期2~6天,时间取双不取单。举行庆典活动时,首先要选择一块风水良好的吉祥之地作为场地,在场地中央竖立4棵目瑙柱,每棵柱上都画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正中间交叉着两把长刀和宝剑。紧靠目瑙柱的是两座奏乐高台,围绕高台的木桩上挂有各种乐器,如铓锣、大皮鼓等。以目瑙柱为中心,用竹片等围成一个圆圈,来自四面八方的族胞和来宾在瑙双(领舞)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鼓点,伴着豪壮的乐声翩翩起舞。相传在久远的年代唯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目瑙舞。一次太阳王举行盛大的“目瑙”庆典,邀请地球上的鸟类前去参加。雀鸟们学会目瑙舞后回到地上跳时被景颇族的先人看到,大家一同去观看并学会了跳目瑙舞,流传至今,成为一个民族盛大的庆典。旧时目瑙纵歌节主要由山官和有财力的人主持,用于祭祀、庆祝农业丰收和战争而举办,还请董萨前来主持和组织,吟唱景颇族的创世史诗,杀牛宰鸡祭鬼魂。1980年以后,中断了20余年的节日重新恢复,其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摒弃了原来念鬼祭鬼的内容和程序,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
二、新米节
新米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年在谷子成熟未正式收割前举行。传说,天地形成后有了人类,那时什么草都能长出米粒,由人们随便摘吃。人们不劳动就有粮食吃,对粮食也就不看重了。看见老鼠、鸟雀、野兽践踏米粒,人们不去赶一赶,还拿米粒舂成粑粑,拿又大又软的粑粑给娃娃当坐垫。天神看见了,非常生气,说人太作怪了,嘴上吃着,屁股坐着,真不像话!天神一发怒,就把米粒全收上天去了。于是,人只得吃树叶山果。狗饿极了,每天抬头望着天哭。哭了6天7夜,天神可怜狗,丢给狗一团饭。饭团才落地,就被填不饱肚的人抢去了。天神看见了,连忙给米粒穿上衣服,变成谷穗丢下地,人就用饭团跟狗换来谷穗栽种。新米节前,主人将自己地里长的最好的谷子收回来,晒干,舂好,并备好酒菜。在节日的那天,邀请邻里来做客,用新米煮饭,让大家来品尝。在宴庆开始之前,主人要举行祈祷仪式,感谢谷魂和众鬼给了一个好收成,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获得更大的丰收。新米节实际上也是个交流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农耕交流会,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边谈论农事,谈论来年的计划。
新米节
三、能仙节
能仙节是以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佩带各种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