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孕育了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知识化方向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与信息和通讯技术相关的产业发展迅猛,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首次界定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表明知识、信息已成为现代世界发展的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引发了一场新的思想革命。这场革命摒弃了以往知识不能作为生产要素的传统理论,确立了知识在诸生产要素中的主导地位。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之上,知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因此,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并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工业经济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原材料和资本;而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知识,包括数据、信息、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②在工业经济中,经营部门的价值可以用楼房、机器、股票和库存等固有资产来计算;知识经济中的经营部门的价值日益取决于它们获得、生成、分配以及战略性和操作性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取决于资本占有的优势;知识经济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④工业经济中系统整合能力差;知识经济中管理复杂的程序,要求新的领导方式和极端高度的系统整合。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工业经济是规模经济;而知识经济是速度经济。(6)
现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已经从武力转移到智力,从资本存量转移到知识存量,从生产能力转移到创新能力。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位置从外生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知识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一般因素发展为重要依靠因素。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必然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成为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与根本机制。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世界范围内政府管理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政府管理的思想和观念、职能与管理体制的调整、政府管理目标、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现,如环境污染、能源耗竭、人口膨胀等。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以可再生资源和开发新材料取代不可再生资源,将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以保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以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为基础的内涵式发展逐渐取代以获取更多资源为基础的外延式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知识经济,要求政府为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前期投入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立一套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和能够充分调动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积极性的政策体系,并为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提供及时有效的协调服务。为此,需要政府管理的职能作出适应性转变。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先后进行政府管理改革,如重塑政府、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兴起等。其基本内容是认为政府直接管理的事务应限于诸如稳定宏观经济、维护市场秩序等公共事务,对于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得到有效解决的社会事务,应该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或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承担。其基本做法是重新划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的界限,将政府兴办的大部分企业通过私有化或私营化交给市场和社会,以出让、出租和承包等手段转移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从而转移政府职能,缩小政府规模,精简人员和机构,减少行政经费。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提出挑战,从而引起政府管理目标和方法的变革。西方许多国家将企业经营中注重品质、成本、顾客的观念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来,确立了追求创新、高效、高质的政府管理目标,开启了用企业精神重塑政府的新潮流。现代通讯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也为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政府都积极推进本国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建设电子政府,积极实现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政府工作方式及工作效率等领域的重要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手段的利用,政府组织结构日益呈现出组织网络化、扁平化、精简化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时代对行政领导的挑战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即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同时也步入信息时代。信息革命促使人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而深远的变革。信息网络化的重点是使信息依附于网络,互联网是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标志,是信息网络技术的一场革命。互联网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变革。
信息网络化时代对行政领导提出了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广泛、公开与共享,对领导权威形成一定的冲击力。
其二,网络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与推广,必将改变领导决策的条件与状态,从而深刻地影响着行政领导决策。网络技术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丰富广泛的信息基础,提高了领导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强化了行政领导决策执行的监督,从而有助于推动行政领导决策的发展,促进行政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但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也容易对现实领导决策产生消极影响,如网络技术下过量信息的提供会引起盲目决策,行政机构信息系统的意外故障会阻滞领导决策过程。
其三,互联网引起领导方式的变革。由于网络组织信息流通的社会化,以及网络的结构可以比任何其他现有的组织以更快的速度、更节省能源的方式沟通信息,并使网络中的一切东西趋于平衡,从而导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效力减弱,进而将对社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产生影响。在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中,信息源不可能是高度集中与唯一的,而是分散的、众多的。层多点少的金字塔结构演变成层少点多的扁平结构。组织的扁平化意味着组织管理的范围扩大了,管理所有的下属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领导与管理策略,尤其是对于一个虚拟组织而言更为复杂。领导方式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革。(7)
由此可见,信息时代对领导者的内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的信息观念和意识。资源是工业社会的战略资本,而信息是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本。作为领导者,必须拥有掌握、利用信息的头脑。决策的制定要以信息为基础和前提,决策的实施过程也要靠信息进行控制和协调,并要利用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调整和修正。可以说,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一名行政领导者水平高低和进取精神强弱的标志之一。
二是领导者的知识素养。大多数学者认为信息社会具有四个特征:①信息社会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与知识;②信息社会是智力密集的社会;③在信息时代,价值的增长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④信息社会人们注意和关心的是未来。信息社会的自身特征对领导者的知识素养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其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如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法律、科技等专门知识均要有所知晓,要精通包括经济管理、行政管理、领导科学、人才学等多方面内容的管理科学。此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和外语等工具。这是信息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
三是领导者的综合能力。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行政领导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对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的要求较高。信息时代对领导者综合能力提出了更全面、多方向的要求,包括筹划和判断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中改革创新能力对于领导者能否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引领组织以创新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