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宏景颇族

德宏景颇族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保卫章凤街的战役中,景颇族人牺牲了50多人,为保卫祖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司拉山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纠正了违反共产党宗教政策的做法,先后出席陇川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保山专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被选为陇川县各民族联合政府副县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关押。
近现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_中国景颇族

第二节 近现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近现代涌现的景颇族英豪确实累若联珠,多如繁星,代表了景颇族的高度智慧和千秋正气。景颇族杰出人物或英雄人物,不是上天生的,也不完全取决于他的主观资质及是否努力,更重要的还是客观上存在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以及某种机遇。

一、早乐东

早乐东,景颇族,男,1855~1919年,是清末云南陇川县一位反帝爱国的景颇族山官。他性格刚强,青少年时期就养成爱民爱乡思想,成年沿袭山官后,严格治理山寨,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望。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西南边疆不断受到英法殖民主义者的各种侵略。1897年冬,中英两国在陇川勘定中缅边界时,英国企图在1894年与1897年两个界务条约的基础上,更多地掠夺我国的领土,遂胁迫清政府把界标内移六七十里,此行为激起了边疆景颇、汉、傣等各族人民的坚决反抗。陇川县王子树乡的景颇族爱国山官早乐东也挺身而出,向英国侵略者提出严正抗议,并出示虎踞关、铜壁关两块碑文拓本,证明这块土地历来属于中国领土。当侵略者对此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强行占领我陇川县章凤街时,愤怒的群众在早乐东的领导下拼死抵抗。在战斗中,早乐东勇猛无比,奋力冲杀,把侵略头子奥氏从马上抓下,在其告饶后,将其驱逐出境。凶恶的侵略者在我国各族人民的英勇抗击下,狼狈逃窜。在保卫章凤街的战役中,景颇族人牺牲了50多人,为保卫祖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与此同时,早乐东的爱国气节与维护民族尊严的不屈精神是可歌可泣、令后人所敬仰的。

二、尚自贵

尚自贵,景颇族,男,1894~1974年,云南陇川县王子树乡罗朗寨人,邦角景颇族山官,其曾祖早乱于清光绪年间从罗朗寨到邦角任山官,传至尚自贵已有四代100多年。其父布当堵死后,尚自贵当了山官。1911年他组织300多人的民间武装攻打梁河小陇川大地主刘铁松,刘跑到潞江司署避难,后到腾冲得到李根源的支持,组织了200多人的武装反击尚自贵,结果也失败。从此,邦角48寨(含东山9寨)全部由尚自贵统领。尚自贵将48寨划为六个半单,每个单设有管事人,由其直接委任。尚自贵一直是个满腔热血的景颇族汉子,1942年5月,腾冲刚沦陷不久,他应赵宝忠之约组织数十景颇族壮丁集中九保,准备打击来犯之日军。1942年8月6日至27日预备二师在梁河三区芒东一带战斗中,尚自贵的景颇族民兵武装与梁河设治局河东乡杨育榜所组织的民兵相互策应,主要防守曩宋河南岸来敌,预备二师在傣、景颇、汉等各族民兵配合下,粉碎了敌人企图扫荡洪行所部中心地区芒东的目的;9月中旬,尚自贵的景颇族武装被正式编入滇西边区第二路军,尚自贵自领两个大队,有100多名汉族、景颇族精干武装,活动在邦角山区。战斗在曩宋河三角地带打响时,尚自贵奉调率景颇族武装百余人前来参战,部队开到九保时日军已退去,尚自贵返回邦角前曾托尹明德转告洪行副师长说:今后附近有战事,随调随到,竭力助战,歼灭敌人,保卫乡土。尚自贵后来也正是按他的诺言进行活动,竭力协助联军抗战,得到了各路自卫武装的敬佩。

新中国建立后,尚自贵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统战政策的感召下,宣布放弃山官剥削制度,当选为德宏州政协副主席,他对家乡的社会事业十分关心,就教育、交通等问题积极向上级反映,得到政府的支持,为边疆的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雷春国

雷春国,景颇族,男,1923~1967年,又名木日道光阿国,云南陇川县王子树石婆坡隘抚夷、厅子房景颇族世袭山官。1950年春,人民解放军对雷春国采取团结争取的方针,他很快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解放军出力,为巩固国防作出贡献。1951年6月,参加了在保山召开的保山专区各族各界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后积极参加了梁河县联合政府筹备工作,被选为副主任委员。1952年4月,中共保山地委和梁河工委将他送到保山地委民族干部培训班和云南民族学院政研甲班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社会发展史。1952年12月,参加了在保山召开的各族各界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并当选为保山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7月3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成立,被选为自治区副区长(后任副州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参加中缅联合勘界和参加接管片古岗的工作,担任片古岗工委委员、片古岗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61年随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1956年12月在芒市举行的中缅边民联欢会上代表中方发言。他热爱祖国,忠于中国共产党,为疏通边疆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全国第一、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1967年1月12日受迫害致死。

四、司拉山

司拉山,景颇族,男,1923~1980年,云南盈江人,原名木然勒山,景颇族著名宗教首领。他14岁时在缅甸八莫入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共学8年,后成为基督教缅甸八莫“浸礼会”牧师。他既懂景颇语、汉语,又懂英语和缅甸语。1950年5月陇川和平解放,他“决心与共产党交朋友”,经常与当地党政干部接触,反映景颇族受压迫、受歧视的情况。当地党政干部充分发挥他在景颇族中的特殊地位和号召力,教育帮助他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通过他加强共产党与群众的联系。司拉山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纠正了违反共产党宗教政策的做法,先后出席陇川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保山专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被选为陇川县各民族联合政府副县长。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成立时,司拉山被选举为自治区副主席(后为副州长)。后又历任德宏州政协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五、排启仁

排启仁,景颇族,男,1922~1989年,又名排早么,汉语为排大官,1922年农历十月出生于云南盈江县盏西大慕文景颇族山官世家。1946年接任山官。盈江解放后于1951年12月任盏西区区长(盏西区原包括现在的支那、芒璋乡,新中国成立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腾冲管辖,1955年划归盈江),后相继任保山专区各族各界协商委员会委员、德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德宏州副州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关押。粉碎“四人帮”后,于1978年10月平反恢复名誉,任政协德宏州第五届副主席。1987年4月赴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期间突患脑血栓病,在北京抢救治疗一个多月后,于6月转昆明治疗,同年11月转回芒市治疗。经多方治疗仍留偏瘫后遗症,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1989年11月16日在芒市去世。

六、沙万福

沙万福,景颇族,男,1900~1979年,云南盈江县卡场乡人,又名贡推干。景颇族著名大斋瓦(即最高的祭司)和大诗人。沙万福自幼爱听本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叙事诗,聪明好学,记忆力非凡。20多岁时,就能熟练背诵几十万行诗歌,掌握的德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不计其数。经过多年刻苦努力,他对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历史文化烂熟于心,并能流畅背诵德宏景颇族最宏大的创世长诗《目瑙斋瓦》,成为深受德宏景颇族群众敬仰的大斋瓦。景颇族最隆重的目瑙纵歌盛典,必须由斋瓦主持才能举行,届时斋瓦要面对太阳背诵祭词《目瑙斋瓦》,三天三夜不能停顿。德宏景颇族举办目瑙纵歌,都要请沙万福到场主持。人们形容沙万福的歌“比天上的星星多,比树上的树叶多”。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德宏州仅有5名斋瓦,以沙万福水平较高,影响较大,故调他到云南德宏州盈江县政协专门从事景颇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培养出一批德宏州景颇族歌手。1956年,国家民委编写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中的许多资料,便是沙万福提供的。十年浩劫中,沙万福受到迫害,他讲述整理的几十本资料被斥为“封建迷信”而被焚毁。沙万福去世后,根据他生前背诵的《目瑙斋瓦》整理成的景颇文版《目瑙斋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汉文译本共8800行,也已出版面世。

七、岳相昆

岳相昆,景颇族,男,1922~1987年,云南陇川县景罕镇曼软寨人,是景颇族恩昆氏族的后代。岳相昆幼年丧父,10岁时离开陇川到缅甸八莫进教会学校读书。从教会学校毕业后,升入密支那师范学校。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侵占缅甸。缅甸沦陷后,岳相昆只得弃学从戎,参加英国盟军,后转入美军特种部队,到印度受训,从事谍报工作。在缅甸曾与日军激战过数十次。日本投降后,到缅甸国防军工作,后在密支那当出版商,当报社社长、总编辑;出任克钦青年同盟会秘书长。结婚成家后,买车做生意,在缅甸国防军军部任宣传干事,参加诺相将军的起义斗争,坚守金库。返回密支那执行特殊任务,遭美蒋特务暗算后,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国定居。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在保山、昆明补习后,于1955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工作,登上大学讲台。为北京市人大代表,杰出的景颇语专家、语言大师、副教授,曾带过众多的外国留学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下放干校劳动改造,1976年到故乡德宏州第一期景颇文师资培训班任教员。1986年,64岁的岳相昆向院领导请假回云南老家省亲,由于他年高体弱,学校派不出人陪伴同行,没准他的假。先生脾气犟,硬是独自一人离开北京,回到陇川县曼软景颇山故居。1987年7月7日,这位杰出的景颇语专家、语言大师,因患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葬于八宝山公墓。

岳相昆虽然读过教会学校,但不是基督徒,他从不祈求上帝保佑,也不凭主观臆断安排未来,而是顺其自然。岳相昆在事业上,在民族语言方面成绩卓著,著有《景汉辞典》《汉景辞典》《祝词》等著作,为景颇族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八、荣昌苗

荣昌苗,景颇族,女,1935年生,云南盈江县人。出生在盈江县盏西荣氏山官家庭,从小就酷爱景颇织锦。7岁时父母就为她举行了织布拜师仪式,从此景颇织锦便伴随着她成长。她曾到保山地区接受过初等教育;20世纪50年代随丈夫排启仁(德宏州政协原副主席)到了州府芒市。1998年至2001年曾担任德宏州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丈夫遭受迫害,她也未能幸免,被下放到边远的农村。在那艰苦的环境里,尽管连饭都吃不饱,但她从未放弃过对民族织锦艺术的追求,不断挖掘、收集、创新织锦图案,并传授给他人。现在年已70多岁的老人,不用看图纸,便可随心所欲地编织出两百多种具有浓郁景颇族特色的精致的图案。这在景颇族妇女中实属罕见。虽然这位朴实的老人没有参加过任何个人作品展,也没有任何部门给她颁发过证书,但是在景颇族中,她已经是人们默认的传统织锦工艺大师。她的织锦作品已流传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泰国、缅甸、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和民族文物爱好者收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