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全球合作的综合发展战略
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理论是一种全球发展与大国治理理论,那么中国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来说也将是全球发展战略。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2006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国务院新闻办2005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尊重和照顾他国的利益,与各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信守国际义务和承诺,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和国际事务,努力发挥建设性促进作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平等相待,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28]综合白皮书和中国领导人的公开阐述,我们认为,中国在21世纪所确立的全球发展战略是一种全球合作的综合发展战略,着眼全球视野,注重发展优先,强调综合发展,贯彻合作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直接产物。
首先,全球主义。在21世纪,中国发展的视野是全球主义。中国要想谋求长期的发展,就必须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对外开放,继续推进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确立参与世界的发展战略,利用国际大循环为中国发展服务。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让中国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难追上。”“总之,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社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29]把自己封闭起来,连信息都不灵,只能越来越落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优势互补,并不断创新,才能赶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
其次,发展优先。中国依然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非常不平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现代化任务依然没有完成的大国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展依然是中国长期战略的优先选择项。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经济优先还是安全优先的论争,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要发展为世界大国,应该首先关注安全利益,国家安全比经济利益更重要[30];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不是任何外敌的入侵或其他战争,而是中国自身能否保持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31]。其实,从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来看,两者并非完全矛盾,造成分歧的原因在于对安全和发展之间的概念模糊上。在全球化时代,安全概念的内涵扩大为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广义内容,安全对一个国家来说内部化了;而发展概念的内涵也增添了社会、文化、政治和人文的内容,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外部化了。此种概念的泛化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无论强调哪一个优先,其所强调的重点都是从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这样一个前提,而这一前提本身则是发展战略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如果从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角度而言,中国发展战略的优先选择当然是发展优先。在发展优先的选择项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当然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经济保持发展,才能为军事发展、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当然,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许多必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维持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和确保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战略能源和资源的战略要道的畅通,维护能源安全和国际环境的稳定,为中国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二是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协调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大矛盾,维护国内社会的稳定与安宁,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内社会发展环境。如果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无论中国的安全还是发展,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发展战略应当集中精力于解决制约发展的社会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理想,崛起为世界大国。
再次,综合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社会情况复杂,不同产业、部门和区域的差异较大。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是涵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政治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综合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自主技术创新这个关键,切实将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为此,中国必须牢固树立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全面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推进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建立和完善产学研有机互动的发展机制。这是中国最终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发展还必须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化经营,协调好重大比例关系,真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最后,合作精神。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已经与全球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此,中国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合作的精神,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通过扩大科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来寻求动力支持。为此,中国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从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的合作伙伴,充分尊重和照顾他国的利益,认真履行作为国际体系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对话来扩大合作空间,妥善处理交往中产生的矛盾和摩擦。这是实现中国长期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从大战略的角度对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进行了不少颇具启迪意义的研究。尽管学者们在大战略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些许差别,但总体上都充分考虑了中国长期和平发展可能遭遇的挑战,并提出了大量有见地的化解思路,在寻求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国际合作、共同安全、参与世界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共识。这一切都充分表明,走和平发展道路,确定全球发展战略,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趋势,具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劲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