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 如何进有不良癖好的老人家门
在社区中,常能听到和见到极个别老人或因子女不在身边,或因生活条件较差,或因没有称心的交流对象和其他爱好,养成一些不健康不卫生的癖好,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收藏包装垃圾,由于收来的东西长期不处理,对环境安全和卫生带来隐患,社区工作者应怎样去做工作呢?
一般来说,有此不良癖好的老人,生活比较孤独,且性格较为孤僻。这类案主的最大特征是拒绝与人交往,不愿沟通,你即使讲了一箩筐的话,他却一字不吐,事后则我行我素,若强行清理其东西,会产生强烈的反抗行为,将场面搅得极为难看,事情未必能解决,因此一味注重面对面做工作既耗时又费精力且效果不佳。
正确的做法是,若有子女的先做子女工作,动员他们到现场来看,讲清危害性及可能要承担的后果,并及时将群众的反映告知,形成一定的压力。若经济上有困难的,要求子女负起赡养责任,社区民政工作也要落实长期的帮扶机制。在解决经济问题后,社工要动员其子女常回家探望并做好必要的疏导工作,社工要密切关注案主的生活动向,挖掘他们的情感兴趣点,主动引导他们走出家门,参加健康的社交活动,拓展他们的生活圈子。其中邻里老人的相助相帮和交流至关重要,社工要努力挖掘这方面的潜能。有些案主是存在心理障碍的,必要时可通过专业工作者的心理疏导,以求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但凡不良癖好者均具有癖好的顽固性,别指望一次两次能把工作做通,而是要建立长期工作计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正面受阻挠外围包抄,今朝不行明天再来,切忌急躁,尤其是不能采取强行措施,避免案主情绪激化,对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案例
屋内垃圾山搬走了
张老伯和老伴均年逾七旬,虽身体都不太好,但每天早饭后总能见他俩双双挎着蛇皮袋出门,午饭前蛇皮袋满载而归,倒出来的全是可乐瓶、矿泉水瓶、小纸盒等包装垃圾。由于天天出工,家里和走道里堆满了二老的“战利品”,每逢天热或潮湿天气,堆积的垃圾气味难闻,而且飞出许多小虫,邻居们反响很大,只得求助社工来做工作。
小金是分管该块的社工,几次上门都被二老拒之门外,有时能讲上几句话,但二老从不搭腔,然后依旧我行我素。小金决定从其子女身上寻找突破口,但开始其儿子以工作忙为由不予配合,小金再三联络他才答应回家看看。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小金同老人的儿子一起上了门,房门打开,一股异味扑鼻而来,家中堆积的垃圾已接近房梁,老人儿子看了也有些傻眼。小金见缝插针道:“你看看,老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对身体不是极大伤害吗?你们真得多关心关心。”再看桌上,仅有两盆吃剩的青菜和咸菜,而各种药品却占了半个桌子,显而易见,二老是被生活所困才出去捡垃圾的。见此情景,老人的儿子面露羞愧,同意坐下来与社工一起商讨对策。
小金将张老伯儿子请到社工会议室,并先开了口:“你父母只有一份退休工资,吃低保又不够条件,而每个月的药费要耗去收入的近半,生活困难是明摆着的,你能否给予一定补贴,这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啊!”张老伯儿子还是懂道理的,看社工这么热心,他当即表态每月给二老300元。小金看事情有进展,接着说:“我们居委对二老也不会不管不问的,逢年过节我们会争取给他们一定补助的,但经济问题还不是唯一根源,由于二老已养成了捡拾的习惯,希望你时常来看望他们,要耐心做工作,不要训斥他们。”老伯儿子频频点头。
事后证明张老伯儿子是守信誉的,几乎每半个月来一次,帮助二老清理走道和屋内垃圾,并向邻居们赔不是。现在邻居们都反映二老出门次数少了,捡回来的东西也能及时卖给废品回收站,卫生状况大有改善。
其实社工也没闲着,他们利用星期天组织一批学生上门为二老打扫卫生,从中发现二老对小孩很有感情,于是让学生做二老工作,收到了很好效果。社工们还经常拿着血压器上门为二老量血压,有时还给配药和取药,天热和天冷时,搀他们来活动室避暑和取暖,吃长寿面时还破例为其送上门,而社区有文艺表演则陪他们来看。社工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二老已经很少再去捡拾垃圾。
点评:不良癖好的形成是有具体原因的,因此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社工应利用案主的主要社会关系和丰富的社区资源,协同开展工作,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消除个体的不良癖好,其中人性关怀是工作之本,要着力做好。
(俞逸青文 邵志红提供案例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