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推进宁夏新农村建设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推进宁夏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3-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整体目标,努力推进宁夏新农村建设是首要任务。

第二节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推进宁夏新农村建设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农产品供给告别了短缺时代,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摆脱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结构,朝着多种经营的格局演变。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就业结构的变革,推动了农业收入来源多元化和收入较快增长。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通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和积累,包括宁夏在内的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相对于城市,农村仍比较落后。宁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整体目标,努力推进宁夏新农村建设是首要任务。

一、宁夏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来,宁夏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07年,宁夏的GDP已达到830亿元,人均GDP为13600元,财政收入144.4亿元,城市化率达到45%,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180元。这为宁夏“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宁夏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多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商品化生产;缺乏产业化龙头企业,只能提供效益较低的初级产品,深度加工附加值不高;外向农业发展不快,订单农业少,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生产布局不优,区域特色不够明显。

(二)村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缺乏规划

目前村镇建设规划严重缺乏,无序建设、资源浪费特别是土地资源浪费很严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不健全,包括农村交通、农村卫生、农村社会保险等等,尚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及中长期发展纲要。其他诸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等,都必须抓紧制定和完善。

(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水利设施不配套,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资金不足。城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项目争取难度大,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缺少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差甚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四)村容村貌整治难度大,建管脱节现象较为普遍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建筑垃圾随意运到市郊,给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带来极大隐患。河道排水不畅、淤泥堆积、污水排放不规范等水环境污染问题亟须整治。

(五)文化事业发展投入不足,精神文明建设薄弱

由于投入不足,区、县文化馆萎缩,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乡镇、村级文体活动场所不健全,活动器材缺乏,民间文艺团体服饰及设备更新缓慢、生存困难,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缺少有效载体,内容和形式单调。

(六)农民素质偏低

农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农民的主体,加之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滞后,许多农民缺乏一技之长。低素质的农民工很难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劳动条件好、报酬高的工作,往往从事收入低、风险高、缺乏劳动保护的工作。

二、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进一步推进宁夏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通过推进宁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尽快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创造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对努力形成民族地区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在推进宁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建设步骤、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宁夏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是核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缘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的严峻现实,以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因此,宁夏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完善全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基础设施档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选为村级道路、农田水利、农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和农村医疗卫生等方面。由于宁夏山区跟川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平衡,因此,就宁夏而言,重点是加大山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首先要加大山区农村公路尤其是村级道路建设的力度,争取在2010年解决山区农村道路问题,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等级公路,通油路的行政村达80%,行政村基本通班车,实现高山与低山之间,村与村之间,乡村道与县道、省道之间相互联通的公路网群,彻底解决山区交通不畅和出行难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重点放在对南部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修加固和维护,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川区继续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其次,要根据各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及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农村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改变目前乡镇农业技术站形同虚设、不发挥作用的现状。要高度重视组建各类专业协会,改变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积极培育建立农产品产业链,在“公司+农户”模式引导下,延长农产品生产-储存-包装-运输-市场的产业链,引导农民参与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中间环节,形成农民自己的经纪人队伍。三是借助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对青年农民进行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进城务工并定居。集中对贫困村重点扶贫,对于部分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继续实施异地搬迁脱贫。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条农民增收的途径。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优质粮食的生产,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加强绿色食品和保健蔬菜的开发。在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等城市郊区扩大温棚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同时,加快银川市郊区花卉栽培的面积;继续扩大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的种植面积;在中宁、海原、红寺堡等县区扩大枸杞种植面积,培育壮大枸杞精深加工企业,深度开发枸杞保健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以中卫、海原为主要基地的100万亩硒砂瓜产业,争取在较短时间创出品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发展以西吉、隆德等县为主要生产基地的优质马铃薯产业,并提高其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努力推进泾源、固原市原州区等地草畜产业,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南部山区进一步扩大优质小杂粮和油料的种植面积,并积极开拓区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和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发展农业产品深加工企业,主要发展粮食、牛羊肉制品、葡萄酿酒、马铃薯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储藏保鲜业和运销业。三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以节本增收、提高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先进技术。要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青储氨化、配冷、防疫等适用技术,促进先进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切实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四是继续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区内各地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歧视性政策,消除城乡壁垒,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农民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五是继续巩固减轻农民负担取得的成果。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免农业税、种粮直补和农村教育“两免一补”等各项政策;尽快建设和完善农民负担监测网点制度、农民权益义务监督卡管理制度等,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规范分配行为,把农民负担纳入法制化轨道,防治农民负担反弹。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目的

宁夏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实施“五改”工程,即实施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房工程。继续加快农村沼气、太阳能等小能源工程建设步伐,力争用五年时间让70%的农户用上沼气,有效缓解农村燃料、绿化、环境卫生等问题。扩大农村清洁能源使用范围,改善农民使用清洁能源的条件。高度重视南部山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的解决,通过引黄供水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干旱带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争取在5年内解决全区100万人的饮水安全,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72%以上。进一步提高川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下大力气对村庄院落进行整治,全面开展农村卫生运动。强力优化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以群众生活安心、放心、舒心为目标,促进农民群众生活方式得到有效转变。由政府牵头组织和出资,协调相关部门,捆绑各路资金,架设山区有线电视主干线,开通每一个行政村有线电视,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快速启动实施“行政村宽带通”工程,力争到2010年延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行政村通宽带,沿线村庄50%以上的农户装上宽带,加速内外信息对流,缩短与外界的“距离”。加强农村中小学调点布局和危房改造。要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建设,建立中小学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完善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完善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力争100%的农村学生全部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投入,完善农村中心卫生室的软硬件建设,力争在5年内,100%的村中心卫生室软硬件达标。2010年98%以上的农村人口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大力普及农村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健全农村社保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大力宣传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政策,扩大保险覆盖率,提高保险入户率,落实国家对农村城镇的各项保险措施,逐步建立起与外界统一的农村福利保障制度体系,直至与城镇福利制度体系接轨,实现养老、医疗、读书、劳动就业等内容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倡导先进文化,彰显农村新气象。利用国家投入,加强文化站建设,各村均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体育活动室,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依靠各种群众团体组织,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组、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组织是“保障”

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要着力建好两支队伍:一是建好一支具有号召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基层党支部队伍,发挥基层党员作用,争做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二是建好一支善于宣传、善解难题、善于帮助群众的村民委员会队伍。鉴于宁夏农村广大农村干部整体综合素质较低、文化科技知识贫乏的现状,政府应采取青年志愿者形式,选派有志于农村工作的青年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和农业科技推广员,提高农村最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农村文化科技普及和发展。积极引导共青团、妇联的群众团体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带动民间各类社团组织发展,逐步建立起农村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调动农村一切积极力量建设新农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直接参与村级民主管理,坚持重大事项交由村民代表或是群众大会决定,充分体现村民意愿。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投入是后盾

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国家要将新农村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通过法律得以保证。尤其是要争取国家对包括宁夏在内的西部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对于缩小西部地区与全国差距,改善西部地区农民生活条件,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地方政府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切实改变农业农村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加快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形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就宁夏而言,自治区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南部山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地方财政预算应有适度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支出,并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建立投资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必要资金的来源。三是发挥贫困地区金融系统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农村尤其是宁夏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乡村没有集体经济积累,自我发展能力非常弱,投融资渠道又很狭窄,仅靠当地商业银行。而近年来,由于贫困地区存款余额减少,使商业银行自身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只好将贫困地区营业机构相继撤销。因此,政府要积极同各商业银行协调,尽量保留贫困地区金融机构,为当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四是利用市场杠杆调节机制,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激活农村金融活力。农村金融机制不活,发展滞后,农民和涉农企业贷款得不到有效满足,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要借农村信用社改革之机,降低农民贷款门槛,大胆探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探索发放大额贷款的有效方式,提高贷款对农户的覆盖面,解决农村金融机制不活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