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节庆习俗
在羌族地区由于长期同汉、藏等民族杂居,风俗习惯也受到汉、藏等民族的影响,同样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除此之外,羌民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一、羌族的主要节日
(一)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羌族地区春节也很隆重。春节前腊月二十三,就要敬神、打扫房屋、赶制衣服、定日子杀猪宰羊等。远在外地的人们届时也要准备返回与家人团聚。农历腊月三十晚上烧猪头敬家神、献祖、装饰房屋、吃团年饭。除夕晚上喝咂酒、跳锅庄欢庆守岁。正月初一不动刀,不背水,不放牧,不去走串亲朋。从初二开始,出门拜年,请亲友来家吃酒,将猪肚、猪肝等内脏分送各亲友,晚上把猪肠挂在三角架上敬神灵、祖先。初三先扫墓祭祖,出门拜年则先拜老人次拜亲邻等。初五、初八众家聚会,喝咂酒、唱年歌、跳锅庄。
(二)元宵节
羌族人正月十五闹元宵,称为送年,也非常隆重热闹。家家户户挂彩灯,放鞭炮,吃汤圆。还要举行挂马灯、龙灯、牛灯,采莲船,舞狮子等活动。
(三)清明节
清明节各户带香蜡、纸钱、祭品、鞭炮、杨柳枝等到坟前祭祖垒坟。先祭祖先火坟,后继前辈人的土坟。房族一般要集体祭祀。祭祀完毕后,大家要围坐在一起共吃祭品。如果是祭新亡人,要在清明节前一天进行。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天,羌族人每户门前都要挂艾草,包粽子,人们要在身上擦雄黄酒,并把雄黄酒洒到院落及圈厕周围,以防蛇虫。孩子们还相约到野外扯百草、“游百病”,晚上熬草药洗浴。据说这样可以带走疾病,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五)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即“鬼节”,是羌族人祭奠祖先的日子。届时村寨的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屋,做好准备工作。节日当天,上午在门前点香并焚烧纸钱,迎接祖先亡灵回家,中午要做丰盛的午饭,祭奠祖先后,全家人一起食用。下午或傍晚烧纸钱将祖先亡灵送出家门。
(六)腊月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羌族人祭神日。节日当天,羌族人每家每户都要煮腊八饭。贵州的羌族腊八节尤为隆重。在腊八将近时,寨内的寨主就要召集寨里人一起商议祭祀的事项,开始安排众人购买祭品等。节日当天,寨内家家户户都要用由苦竹枝条做成的扫把来清扫房屋,扫下的灰尘不能倒掉,要连同三炷香和一些纸钱送到路口或僻静的地方才行。到了晚上,全寨人要一起聚餐,席间由寨主或年长的人重申寨内的规矩等,并对寨内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指出违规行为,并要求改正,达到警示的作用。
(七)羌历年
羌历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是羌族岁时民俗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以前也叫牛王会,后改为羌历年。羌族人称之为过小年,以区别于汉族的春节。按照羌历,古羌人将一年分为十个月,万物起一,辞旧迎新,有着深刻的寓意。
二、羌族的典型节庆
(一)瓦尔俄足节
“瓦尔俄足”节又称“俄日俄足”,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它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茂县北部的曲谷乡河西村西湖寨举行。“瓦尔俄足”是羌语译音即阴历五月初五之意,恰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因该习俗活动是以羌族女性为主要角色,所以在当地又称被为“妇女节”。2006年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羌族“瓦尔俄足”节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瓦尔俄足”是羌民族古老的传统节庆活动。相传歌舞女神萨朗姐农历五月初五将下凡到人间传授歌舞,故而西湖寨的羌族女性都会聚集在一起,迎接女神的到来。她们要学习萨朗女神教给的新歌舞,并有责任传授给其他村寨。节日中,凡本寨妇女,不分老幼,皆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佩银饰前往参加,气氛异常热烈。
“瓦尔俄足”参加者
“瓦尔俄足”一般要举行三天,前两天即初三、初四为准备阶段,初五是节日的最高潮。农历五月初三,每家每户都要拿着太阳馍馍、月亮馍馍、山形馍馍、刀头、香、柏香、蜡、咂酒和白酒等供品,结队前往女神梁子的石塔前,敬祀歌舞女神萨朗姐,请女神赐以歌舞,谓之“引歌”。没有去的寨民要准备醪糟、酒等迎接祭神之人归来,谓之“接歌”。晚上,会首要准备大坛咂酒,全村人到会首家喝咂酒,跳锅庄。初四这天,在外工作的河西村西湖寨的女性和一些家属都会回到寨中,因而这天多是各家各户接待客人,或是女性亲戚串门。“瓦尔俄足”当天,由舅舅带领前往女神梁子祭拜,举行敬献萨朗女神、祭杀山羊仪式。按照一定的程序请神并祈求诸神灵保佑,举行唱经、酬神、祈神、唱歌引舞等活动。随后,女性们结队下山。因传说中这一天中百草均能入药,所以她们的手中会有随意采来的花草。在回村的路上,男性们早已平整好了一块平地,女性们会在这里由老年妇女领唱、领跳,载歌载舞。下午回到村里,在家中,女性们继续跳舞唱歌,由其他寨赶来的女性也加入进来。整个活动会持续到初六的早上。在此期间,几乎所有的家务农活都由男性来承担。
“瓦尔俄足”领唱领舞者
“瓦尔俄足”杀羊
依照传统,若本寨当年有13~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办“瓦尔俄足”。
(二)祭山会
祭山会又称祭天会、塔子会、转山会等,是祈祷丰年或还愿的节日活动。因地区不同,各寨祭山会日期、方式不同,但大都安排在农历的二月至六月举行。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在附近林地或石塔前举行。每个寨子一年举行一次,有的寨子每年举行二三次。祭山会前要选会首,每年由寨中各户羌民轮流担任。会首要准备牛、羊、咂酒等祭品。
祭山仪式一般由释比主持,如果没有释比就由年长者或会首主持。祭山会上释比要敲羊皮鼓唱史诗、做法事。石塔边举行仪式时,妇女不能靠近。祭山会这天人们都穿着盛装,带上印有图案的三叉形馍馍、咂酒等去塔子前赴会。家里有第一次带男孩参加的,需要带“刀头”、咂酒、馍馍送给参加祭山会的人们,供大家分享,以得到全寨人对孩子的认同。祭山会上要宰牛羊祭山神。祭奠完毕后,大家分享祭品。届时,全寨人都吹起羌笛、跳起萨朗,互相款待酒肉,馈送馍馍,欢歌笑语,直至祭山会结束。
岩屋寨塔子(茂县松坪沟)
(三)羌历年
关于羌历年的来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天神的女儿木姐珠看上了羌族小伙子斗安珠,并执意要下凡和他结婚。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后,天神终于答应这门婚事。临行前,天神陪嫁了树种、粮食、牲畜等嫁妆。木姐珠来到人间后繁衍了人类,所带的树种长成了森林,粮种也给人间带来了五谷丰登。木姐珠非常怀念父母的恩情,把丰收的硕果、粮食、牲畜供奉给天神,并向天祈福。而这一天,正好是羌历年十月初一。以后,羌族人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西湖寨塔子(茂县曲谷乡)
祭山会场景
羌历年正值秋收完毕,因此期间的宴会又称作“收成酒”。过年期间,灯火通明,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不下地劳动,不上山砍柴,禁止打猎。十月初一这天,全寨人都穿着新装,团聚家中,不出远门。在释比的带领下,全寨人要在神树林里杀牛羊祭天,将其头供奉在塔子之上。人们用荞面做成半月形大蒸饺,用面粉做成牛、羊、鸡、马等形状的馍馍,作为祭品祭祀祖先与天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祭祀完毕后,人们在山上喝咂酒、吃猪膘、跳萨朗,相互馈赠分享食物。羌历年一般持续3~5天,较春节更为隆重。
三、其他节庆活动
(一)娘娘会
娘娘会流行于理县、汶川一带,一般是农历三月在娘娘庙前举行,祈求娘娘菩萨保佑村寨里的妇女儿童平安健康。在这一天,已婚妇女们都要到娘娘庙去拜送子娘娘,没有儿女的妇女祈求得子,有儿女的希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一般寡妇不能参加娘娘会。
(二)喇嘛会
喇嘛会是北川羌族地区祭祀的节日。一般是农历四月初八在北川的喇嘛寺举行。节日当天,北川地区的羌族人会一起聚集在喇嘛寺,祈求菩萨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般在祭祀时要带一只白色的羊,祭祀完毕后,将羊宰杀,煮熟后众人分食。
(三)川主会
川主会是羌族人的传统祭祀节日,流行于理县、北川等地,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川主会祭祀在川王庙举行,祭祀的主神是川王神李冰父子。节日前,寨内每家每户要出相应的财物,作为会期的开支。川主会的会首由寨内各家轮流承担,会首主要负责筹备和安排祭祀等事宜。在节日当天,要请释比来主持仪式,全寨人都盛装出席,并杀猪宰羊办宴席。全天篝火不断,热闹非凡。晚上议话,全寨人一起讨论乡规民约,之后喝酒、跳舞到深夜。
(四)禹王庙会
每年农历六月六,是禹王庙会期。羌族人认为大禹是自己的祖先,他能够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所以尽管禹王庙在北川县禹里,在庙会当天,外县的人也都会赶来这里参加庙会,如果遇上水灾或干旱,庙会的祭祀活动就更加隆重。
总而言之,羌族节日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羌族的节日中往往掺杂许多的宗教仪式。他们相信万物有神,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祭祀各种神灵。这并不是单纯的个人感情的流露,而是一种集体意识。他们认为节日中通过祭祀与诸神交流,能够凭借神灵的力量保佑自己平安的生活。此外,羌族由于居住环境的封闭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较少。因此,在隆重的节日中,羌族人都会参加。这些节日有助于他们沟通交流,维系感情。总之,无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还是人与人和谐的需要都是原始社会或农业社会中羌族人民对生存的一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通过他们的节日习俗得到了部分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