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发展的第五个基本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发展的第五个基本问题

时间:2023-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主张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为当代中国的第五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重点突破,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

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发展的第五个基本问题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The Fifth Basic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袁秉达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先后提出并相继回答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四大基本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成功的真正奥秘。进入21世纪,中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阶段改革的基本目标,在新一轮改革中更加关注每个人的自身发展、公平发展、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的必然抉择和归依。在“公平正义”的视阈内,“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不断消除不公平、非正义等消极社会现象,开辟人民幸福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和希望之路。当下,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把“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作为当代中国第五个基本问题提到显要地位,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回答。解决这一基本问题,有利于从根本上确保每个人在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的有效性、制度的优越性。

一、刻不容缓:当代中国第五个基本问题浮出水面

在新时期,从基本问题切入解决中国发展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成功经验。“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1)这四大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基本问题。从历史维度考察,如果我们没发现、不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就会走弯路、遭挫折;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地提出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所以我们才能走正道、创伟业。

存在决定意识,一代人解决一代人的问题。每一代人只能立足当下,解决当代人面临的基本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不同时代的所有基本问题。系统解决当代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要靠几代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地不断探索、创新和积累。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变革,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新的基本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初步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四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敢问:中国当下亟须解决的下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第五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这一基本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其实,党中央在10年前就已经及时发现和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重大命题,但是,学术界和领导层至今没有把它上升到当代中国“基本问题”的高度加以认同和研究。

我们主张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为当代中国的第五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重点突破,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

(一)“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基本问题的重要品格

所谓“基本问题”,是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着全过程的根本性质的问题。每一门科学、每一类实践,都有其固有的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基本问题。而“人的全面发展”是贯通一切事物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指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2)人作为价值存在,既可以体现为个人价值,又可以体现为集体价值,甚至可以体现为人类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如果从生产力的角度把人作为劳动者来考察,那么“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内涵,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如果站在创造历史主体的高度,把人作为价值存在来考察,那么“人的全面发展”理应凸显每个人与一切人的自身素质提高和自我价值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主要涉及:能力(包括体力、智力、劳动能力、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等);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等);需要(包括来自个人和社会的需求等);个性(包括个人的心理、感觉、精神、观念、思维等);品质(包括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理想人格等);关系(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的身与心的关系等)。(4)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覆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方面,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根本性问题,体现“牛鼻子”、“关节点”等鲜明特征,它君临一切,具有基本问题的品格。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和起点,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结果。马克思强调,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5)马克思主义,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其实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类解放的学说。(6)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开始论及“人的发展”、“人的本质”等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共产党宣言》的精华所在,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此后,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进一步论证“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人”等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

在科学社会主义视阈内,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8次提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复归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且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人的生存权基本解决之后,人的发展权被摆在了重要位置。江泽民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8)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9)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实质的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点破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精神实质,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的坚持和发扬”。(10)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能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差别。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虽然较以往社会有巨大进步,但它决不是作为一个社会目标来追求的,而只是生产发展的“副产品”,整个社会表现为极少数人的自由发展与大多数人的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并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本质上“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未来新社会的建设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其他方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1)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善于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社会。他们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现实,预见未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12)过去理论界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理想目标,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现在我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目标,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状况所做的生动描述,在社会主义社会它还不能完全变成现实,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就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且逐步达到自由的境界。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3)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时期改革开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高速发展的生产力不仅为政治文明、先进文化、社会和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发展教育事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为社会流动和人尽其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而使个人具有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人的文明进步、国民素质和能力提升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些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腐败风气蔓延,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驱使下,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普遍出现了种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冒伪劣、违法乱纪等现象。在“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股市”、“疯狂的楼市”的背后,人们不难发现石头等客体本身没有疯,而是利在疯、人在疯。物欲横流、世风日下,折射出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恰恰是人的自身发展出了问题。同时,在经济增长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危及人的生存环境的状况,甚至涉及人自身的尊严、健康,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不仅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实现,而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兑现。社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全民族文明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教育文化素质亟待提高。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紧迫任务和基本问题。

在现阶段,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重大问题:第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第二,谋发展、惠民生,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三,坚持公平正义,坚决消除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用人不公、发展机会不均等问题。第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第五,把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实施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作为超级人口大国,特别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作为计划生育主人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14)第六,在中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之际,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阶段改革的基本目标,在新一轮改革中更加关注每个人的自身发展、公平发展、全面发展。(15)第七,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中,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辩证统一。

二、人的发展:始终贯穿当代中国基本问题的主题和主线

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人民意愿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中国发展“关键在人”的战略思考,“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始终是贯通当代中国五大基本问题的鲜明主题和逻辑主线。

(一)当代中国基本问题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当代中国的每一个基本问题几乎都与“人”直接有关,中国基本问题的内核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举旗要有后来人、事业要有接班人、发展要靠生力军。“教育人、培育人、发展人”,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解决中国一切基本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依靠人民主体是解决中国基本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把“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基本问题提出和解决,有利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解决中国全部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中,体现人的发展与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同时,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

(二)依靠人民主体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解决中国基本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就是命题,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和提出中国的基本问题,是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切入点和起始点,是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着力点。从实际出发提出和解决中国基本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成功经验。

2﹒启迪人民解决中国基本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解决中国基本问题不仅靠勇气和智慧,而且要有路径和方法。一旦某个基本问题被提出以后,应回答“什么是”和“怎样做”两个层面的问题,坚持“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人民群众领悟科学方法以后,就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解决每个基本问题。

3﹒解决基本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双向转化凸显主体的“关键”作用

沟通理论与实践双向转化的重要“中介”,就是“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两个“关键”有机契合,形成合力。人民主体和党的主体通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够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基本问题。

(三)破解中国基本问题彰显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破解中国基本问题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传承。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中国基本问题,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蕴含着中国特色的“贵和”思想与人文精神,是贯通中国基本问题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新时期“贵和”思想以和为贵,主张“和而不同”,弘扬“和合”精神,推崇和平、和谐、和解、和睦、和融;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亚太与和谐世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新时期的“贵和”思想与人文精神,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和方面,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中。它承载着“和谐”的文化精粹和人文精神,渗透着尚“和”的政治智慧与文化魅力。“贵和”思想与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现实需求。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科学发展基本问题,始终贯通“贵和”思想与人文精神,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优势,而且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

三、交互辉映:解决中国基本问题体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虽然人们发现基本问题的顺序会有先有后,回答基本问题的认识有深有浅,但是基本问题是体现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整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一个个提出和回答基本问题,只是一次次深化对中国基本问题规律的认识。把“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第五个基本问题,可以使中国基本问题群在逻辑建构上得到周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一)举旗帜: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新时期开端,党中央和学术界首先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当时党中央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一连花费四年时间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恢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征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事关举旗帜、指方向、树形象的根本问题。正是在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逐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一切为了人,维护和捍卫人的基本权益,推崇革命的人道主义,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在新社会创造一切条件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忠实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尽最大可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第五个基本问题,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辟道路:引领人民走上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毛泽东“走自己道路”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1980年4月,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6)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7)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第五个基本问题,有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真正实现人民幸福和共同富裕。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人民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谋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目的是“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8)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三)抓关键: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的独特优势发挥好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世纪之交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处在低潮之际,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仅进一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且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出了新的贡献。提出和回答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的价值追求,规定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等一系列目标和任务。

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第五个基本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揭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崇高使命。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搞改革,使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在新世纪领导中国人民谋发展,正在使中国人民“强起来”。这三个“起来”的历史进程,实质上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奋斗目标的光辉历程。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努力把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发挥好。(19)

(四)讲科学: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20)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并且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创造性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和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过去,人们只把“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也来自人的自然性的内在需求。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第五个基本问题,有利于体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自身建设和全面发展高度统一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第五个基本问题,有利于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我们的发展归根到底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全人类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执政党建设等各方面的科学发展。

(五)重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和人民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可以深刻地揭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个人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又是社会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全人类始终追求和永无止境的奋斗目标。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每个人和全社会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勇前进,并且逐步接近这个奋斗目标。当然,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还要经过人自身这个主体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

从哲学理念和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由于制度、环境、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人在片面发展的状态下所能感受的是不自立、不自主、不自由的痛苦。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指人在自身发展上达到自立、自主、自由的境界和幸福感,体现了自我价值的确立和人的尊严的实现。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演进,人的全面发展也相应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

我们回答“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重点研究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价值目标、现实条件、突出问题、有效路径、体制制度、方式方法、发展特点与客观规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当前,在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时,特别应当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其二,从制度上、政策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体包括平等尊重公民权利、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帮助困难群众等;其三,把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2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铲除所有不公正、不平等,甚至非正义等消极社会现象;也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一下子实现每个人,乃至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内,“公平”与“不公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等重大矛盾和关系问题,肯定会出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况、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以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逐步走向公平正义的理想境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

【注释】

(1)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4)陈晓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综述》,《学术交流》2004年第11期。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页。

(6)孙正聿:《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学术月刊》2002年第1期。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页。

(9)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

(10)俞可平:《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5期。

(11)韦定广:《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文汇报》2001年10月12日。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1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发2000年8号文件。

(15)迟福林:《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与改革目标选择》,《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年第12期。

(1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1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1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把思想行动更好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人民日报》2012年7月25日。

(20)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7月24日。

(21)季明、李亚彪:《描绘大写的“人”字 书写发展的篇章——回眸新中国60年“人的全面发展”之路》,《解放军报》2009年8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