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理论应遵循的制度和方法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理论应遵循的制度和方法

时间:2024-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涉及社会保障机构有关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调配、运营、保值增值、发放、有形资产的购置、使用、转让以及管理费用的核算,结算等,同时还包括这些管理活动应该遵守的制度、方法。社会保障基金及其有形资产运营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机构受托并依法管理基金,最大化运营的收益,确保托管的各项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一、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理论

财务管理活动是以现金流为对象的。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涉及社会保障机构有关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调配、运营、保值增值、发放、有形资产的购置、使用、转让以及管理费用的核算,结算等,同时还包括这些管理活动应该遵守的制度、方法。

(一)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的目标

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基金现金流的管理,维持基金的偿付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目标:征收目标、运营目标、发放目标、保值增值收益分配目标。

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目标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机构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可能全部筹集到应该筹集到的社会保障基金,以使基金在后期有足够的资金运作,并能保证正常的社会保障待遇发放,具体来说就是明确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范围,使基金的存量最大化,征收行为规范化。

社会保障基金及其有形资产运营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机构受托并依法管理基金,最大化运营的收益,确保托管的各项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一方面,根据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财务目标,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投资比率,使基金的存量保持在最优的数量。这一系列指标当中就包括银行存款在基金所持有的存款中的比率,金融资产中,股票债券的投资比率,投资在实物资产的基金是否合适;另一方面,有形资产的运营目标,包括社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机构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材料的使用情况,要高效地使用现有的有形资产,挖掘现有有形资产的潜力。

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目标是指社会保障经营机构在社会保障待遇发放过程中应该实现的目标,即确保社会保障待遇准确及时发放,保证发放的待遇不会因为物价上涨的原因而贬值,发放的渠道畅通,参保人在领取待遇时的程序合理。

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分配目标,就是要保持基金在一段时期内的运营收益在扣除成本后维持存量最大,各个子基金保值增值分配比率合理,保值增值金额实发数额与应发金额一致。

(二)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特点是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经营机构的有形资产的管理效率最大化,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最大化,运营收入最大化,保值增值金额最大化,社会保障待遇发放合理化,管理费用最小化,等等。

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最大化是基金运营和发放最大化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应该扩大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范围,包括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个体劳动者,争取做到全民覆盖。覆盖面越大,基金的总量就越多,可以有效减轻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和发放的压力;然后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工作纳入正轨,明确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各方的权责,开征社会保障税,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管工作。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最大化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运作财务目标的关键,也是社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机构进行基金运作的最终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营收益是基金保值增值的惟一渠道,也是经营机构提高有形资产使用效率、维持经营机构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更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参保人切身利益不遭受损失的根本保障。银行的存款利息投资收益、有形资产的运营收益都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为保证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收益最大化,必须对运营方式、运营风险、投资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做到以最小的运营风险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财务管理目标。

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是确保参保人权益的前提条件,也是基金运营的出发点,评价社会保障经营管理机构经营业绩的主要财务指标。社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机构日常的管理活动始终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决策,控制投资风险,确保基金的安全,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支出。

社会保障待遇发放的合理化是社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是这些经营机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职能。社会保障经营管理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是一种受托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参保人保留基金的索取权。

管理费用最小化是社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机构日常管理活动的财务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合理计提管理费用,控制各项支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