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羌族历史大事记

羌族历史大事记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 羌族历史大事记前12~前11世纪商王朝不断进行掳掠羌人的战争。蜀郡徼外羌龙桥等1.7万余口归属。111年汉阳杜琦为代表的汉族人民参与羌族人起义斗争。139年甘、青地区羌族人民第二次大起义。184年北地先零羌族、汉中羌族等响应黄巾大起义。247年陇西、金城、西平羌族人与蜀姜维联合攻魏,青海湖附近部分羌族人迁今四川新繁。泾州羌族人暴动。是年,置北川县,属汶州北部郡管辖。585年党项羌族酋拓拔宁丛率部内迁旭州,封为大将军。
羌族历史大事记_中国羌族

一 羌族历史大事记

前12~前11世纪(商王武丁以后)

商王朝不断进行掳掠羌人的战争。

前11世纪末(周武王时期)

羌人参与推翻商王朝的战争。

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

羌氏之戎在千亩打败王师。

前770年(周平王元年)

申侯联合缯及犬戎杀幽王于骊山。

前688年(秦武公十年)

秦伐邽、冀之戎。

前640年(晋惠公十一年)

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前559年(晋悼公十四年)

姜氏之戎参与中原诸国会盟。

前525年(晋昭公七年)

晋灭陆浑之戎。

前445年(秦厉公三十二年)

秦伐义渠,虏其王。

前331年(秦惠文王七年)

义渠内乱,秦派庶长操出征。

前316年(秦惠文王后元九年)

秦派司马错伐蜀。

前310年(秦武王元年)

秦伐义渠、丹、犁。在岷江上游今松潘、茂汶及绵阳地区设湔氐道。

前272年(秦昭王三十年)

秦灭义渠国。

前201年(汉高帝六年)

设刚氐道,治今平武县城,今北川县关外大部分地区属刚氐道管辖。

前122年(汉元狩元年)

大将军霍去病出兵反击匈奴,开河西四郡,隔绝匈奴与羌族的联系。

前112年(元鼎五年)

先零、封养、牢姐等羌部攻令居,围抱罕。

前111年(元鼎六年)

汉武帝遣李息率军镇压先零等羌,始置“护羌校尉”,汉族人民移居湟中一带。设置汶山郡、武都郡、沈黎郡。

前97年(天汉四年)

罢沈黎郡,并入蜀郡,设两都尉,一居牦牛主徼外羌,一居青衣主汉人。

前67年(地节三年)

因立郡赋重,罢汶山郡。

前61年(神爵元年)

赵充国出兵河湟地区,开始大规模屯田。

前42年(永光二年)

右将军冯奉世出兵西羌。

5年(元始五年)

王莽诱骗卑禾迁居,置西海郡。

6年(居摄元年)

羌族人庞恬、傅幡起兵反抗西海郡的设置。

35年(建武十一年)

先零羌族部分内迁天水、陇西、扶风3郡。

37年(建武十三年)

广汉寨外白马羌豪楼登率5000余户归属。

94年(永元六年)

大牂种羌豪造头等率50余万口归属。

100年(永元十二年)

牦牛徼外白狼等率种人17万口归属。

102年(永元十四年)

曹凤任金城西部都尉,在龙耆屯田。

107年(永初元年)

甘青地区羌族人民第一次大起义。蜀郡徼外羌龙桥等1.7万余口归属。108年(永初二年)

阴平、武都羌族人暴动。蜀郡徼外羌薄申3万余口内附。

111年(永初五年)

汉阳杜琦为代表的汉族人民参与羌族人起义斗争。

114年(元初元年)

羌族人第一次起义失败。

139年(永和四年)

甘、青地区羌族人民第二次大起义。

141年(永和六年)

征西将军马贤败死,起义斗争发展。

145年(永熹元年)

羌民第二次起义失败。

148年(建和二年)

白马羌族暴动,益州刺史率板楯蛮镇压。

159年(延熹二年)

羌族人民第三次起义。

161年(延熹四年)

护羌校尉段颎去职,皇甫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力主安抚。

168年(建宁元年)

羌族人民第三次起义失败。

184年(中平元年)

北地先零羌族、汉中羌族等响应黄巾大起义。

223年(蜀建兴元年)

诸葛亮迁南中青羌于蜀。

231年(建兴九年)

汶山羌族暴动,姜维领兵镇压,建筑城堡。

240年(魏正始元年)

陇西羌族人3000徙关中。

247年(正始八年)

陇西、金城、西平羌族人与蜀姜维联合攻魏,青海湖附近部分羌族人迁今四川新繁。

297年(晋元康七年)

冯翊、北地马兰羌族、卢水胡等起义。

301年(永宁元年)

李特领导氐飞羌族流民起义。“成汉”政权产生。

352年(永和八年)

姚戈仲死,晋封其子姚襄为平北将军、并州刺史,襄率部奔晋。

384年(太元九年)

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

386年(太元十一年)

后秦政权正式建立。

399年(后秦弘始元年)

姚兴下令郡国百姓“因荒自卖为奴婢者,悉免为良人”。

404年(弘始六年)

西域名僧鸠摩罗什至长安译经。

416年(永和元年)

姚泓即位,内乱不止,南阳公姚愔、太原公姚懿、齐公恢相继起兵争夺帝位。

417年(永和二年)

刘裕攻陷潼关,继下长安,后秦灭亡。

445年(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盖吴领导杏城卢水胡、李闰堡羌族人民起义。

448年(太平真君九年)

宕昌羌族前来朝见。

485年(太和九年)

宕昌王梁弥博为吐谷浑所逼,奔仇池,镇将穆亮率兵救助。

493年(太和十七年)

赏宕昌王锦缯一千,邓至王三百。泾州羌族人暴动。

524年(正光五年)

莫折太提、莫折念生父子领导羌、汉等族人民起义。

527年(孝昌三年)

莫折念生为杜桀所害,起义受挫;万俟丑奴继续领导斗争。

530年(永安三年)

万俟丑奴起义失败。

538年(西魏大统四年)

封宕昌王仚定为南洮州刺史,后改洮州为岷州,仍以仚定为刺史。

541年(大统七年)

仚定为族人所杀,弟弥定为宕昌王。

550年(大统十六年)

宕昌王弥定因内乱出奔,西魏命大将军宇文贵出讨,弥定还位。

554年(恭帝元年)

邓至王檐桁失国来奔,西魏派兵护送返回。

561年(北周保定元年)

白兰羌族向北周武帝贡献犀甲、铁铠。

564年(保定四年)

周武帝派大将军田弘灭宕昌羌族,改其地为宕州。是年,置北川县,属汶州北部郡管辖。

585年(隋开皇五年)

党项羌族酋拓拔宁丛率部内迁旭州,封为大将军。

596年(开皇十六年)

党项羌族侵扰会州,隋王朝发陇西兵大破之。

620年(唐武德三年)

吐蕃征服苏毗。

623年(武德六年)

白兰羌族朝唐王朝。

624年(武德七年)

白狗羌族邓贤内附,置维州。

628年(贞观二年)

羌族酋细封步剌率部落内附,以其地设轨州,任步剌为剌史。

631年(贞观五年)

在党项羌族河曲地列16州。岷江上游置向州等。羊同来朝。

633年(贞观七年)

吐蕃征服羊同。

634年(贞观八年)

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治地在今北川县禹里乡,属茂州管辖。

635年(贞观九年)

党项拓拔赤辞降,以其地置懿、嵯、鳞等32州。

651年(永徽二年)

特浪、辟惠等羌内附,置蓬、鲁等州。

692年(如意元年)

吐蕃大首领曷苏率贵川部与党项种30万降唐;咎插率羌等族8000降,置叶州,以咎插为刺史。

755年(天宝十四年)

苏毗王子悉诺逻降唐,赐姓李,名忠信,封怀义王,右骁骑卫员外大将军。

793年(贞元九年)

汤立悉率“西山八国”降唐。

806年(元和元年)

此前居庆、夏州羌人因反对唐蕃镇的掠夺而多次暴动。

831年(大和五年)

吐蕃悉坦谋以维州降,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接纳,宰相牛僧孺勒令送还。吐蕃杀悉坦谋,仍据维州。

926~933年(后唐明宗)

西北党项羌族大姓不时朝见;开设“马市”;明宗派康福等征党项羌族。

985年(宋雍熙二年)

李继迁起夏州,袭据银州。

986年(雍熙三年)

辽国以义成公主嫁继迁,册封为夏国王。

996年(至道二年)

宋太宗征李继迁失利。

998年(咸平元年)

宋真宗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

1002年(咸平五年)

李继迁攻陷灵州,以为西平府。

1006年(景德三年)

宋真宗封李德明西平王。

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

辽国册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

1028年(天圣六年)

李德明遣子元昊攻占甘州。

1031年(天圣九年)

李元昊继王位。

1038年(宝元元年)

李元昊即皇帝位,西夏王朝正式建立。

1075年(熙宁八年)

茂州所属石泉县改隶于绵州,并封堵茂州至石泉之间的通道,防止番人经石泉南下。

1117年(政和七年)

北宋因看重石泉乃番人南下必经之地,故置石泉军对此地加以控制。随后在石泉至安县沿途设9堡,加强其统治。

1271~1368年(元)

设松潘宕叠威茂等处军民安抚使司以及静州、岳希蓬军民千户所。

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

石泉地方官按当地打狗埋石的习俗在小坝与羌藏民族盟誓,以达招抚安定地方的目的。这一史实记录在北川县的小坝乡元代摩崖石刻之上,传之后世。

1371年(明洪武四年)

北川地属龙州土司管辖。

1379年(洪武十二年)

平羌将军、御史大夫丁玉进军松潘,并潘州于松州,置松州卫指挥使司。并设长宁安抚及岳希、静州、陇木长官司,俱隶茂州。郁郎长官司则隶叠溪千户所。

1441年(正统六年)

乌思藏之雍中罗洛思镇压威茂羌族人暴动有功,命驻汶川,即瓦寺土司。

1443年(宣德九年)

龙州土司参加征伐松潘有功,升龙州为宣抚司。

1460年(天顺四年)

番羌攻劫石泉县治,出设烂柴湾、鱼滩子等处,烽火及于安(县)、绵(阳)。官府派兵分驻各关保守御,石泉境内自此开始设置“屯戍之兵”。

1461年(天顺五年)

番羌族截断粮道,进入龙州及石泉县境,松潘总兵领兵平之。

1478年(成化十四年)

四川巡抚张瓒“并理边务”,发兵对石泉、茂州的番羌族进行大规模征讨。事毕,沿青片河设城堡驻防。

1513年(正德八年)

静州土司节贵父子与岳希蓬土司坤卜父子勾结,围茂州,被兵备副使吴希由擒杀,以节贵弟车匀充静州长官司,坤元充岳希蓬长官司。

正德至嘉靖年间。石泉羌番活动异常频繁,引起明王朝的重视,乃增拨重兵加强防御,嘉靖初年在石泉县境常驻官军达2000余人,关堡林立,与茂州、龙州、安县、绵竹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

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

石泉白草番酋僭称皇帝,自封将军、官职,四处滋事,史称“白草番乱”。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

官军击败白草番兵,番酋被杀,石泉县境基本被官军所控制。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此使羌藏“生番”渐成“熟番”。

1565年(嘉靖四十五年)

明王朝平息龙州土司内乱,改安抚司为龙安府,设流官治理,割保守之江油和成都之石泉二县隶之。

1644年(崇祯十七年)

张献忠起义军攻克成都,向松、茂发展,攻澈底关,瓦寺土司曲沃据守,起义军间道绕出关后,曲沃退守本寨。羌族人民积极响应起义,与灌县起义军联合,力量日趋壮大。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

威州龙蒲等寨暴动,总督李国英等分6路围剿。

1657年(顺治十四年)

杂谷土司桑吉朋,阿日土官巴必太,合兵千余,攻围瓦寺未逞,遂入内地掳掠。

1663年(康熙二年)

平青片上下五族羌寨,分属茂州陇木土司及石泉唐、李两司管辖,并新增设抚夷官员1人。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

石泉土司唐德峻因所属羌民控告被废,此后石泉有抚夷而无土官,羌民狱讼归县办理。

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

瓦寺土司派兵600随清军平定准噶尔部在西藏的叛乱。

1752年(乾隆十七年)

杂谷土司苍旺谋乱,策楞、岳钟琪进剿,杀苍旺,改土归流,废杂谷土司,分其地为杂谷等屯,归理番厅管辖。

1765年(乾隆三十年)

是年前后,石泉知县姜炳璋入白草、青片番寨考察。番民习俗与汉民迥异,给姜氏留下深刻印象,番寨学习汉文化之风也得到姜氏赞赏。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石泉知县姜炳璋修撰的《石泉县志》刻印成书,是书为北川现有最早的一部县志,是研究北川历史、民族、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瓦寺土司随清军远征廓尔喀。

1826年(道光六年)

大姓寨、小姓寨、大黑水寨、小黑水寨、松坪寨等土百户要求改土归流,从之。属其领地的石泉青片部分地区改由茂州陇木土司管理。

1832年(道光十二年)

是年成书的《石泉县志》载:全县共有番民3595户,男妇19512丁口。

1840年(道光二十年)

6月,英国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12月至1841年3月,四川各族士兵4000余人,驰赴广东前线抗战;1841年10月,英国攻陷厦门,占领定海、镇海、宁波3城,又有一批四川战士及羌、藏、彝、各族屯士兵2000名,开赴江苏、浙江前线抗英。他们英勇战斗,给骄横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屡建战功。

1858年(咸丰八年)

英、法、俄、美侵略者逼迫清王朝分别与之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清王朝对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大开绿灯,从此,披着传教士外衣的侵略者以“条约”为护身符,闯入我国境内。

1867年(同治六年)

法国传教士在片口建天主教堂,部分番民开始信奉天主教,成为北川最早的天主教徒。

1878年(光绪四年)

英国上尉及尔与军人麦士尼,由成都窜入茂州窥探,越过甘孜藏区经缅甸返英。

1888年(光绪十四年)

英国基督教“圣公会”传教士进入四川西北部藏、羌族地区活动。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法国传教士进入茂州城,并设立天主教堂,四处活动。

1898~1901年(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

茂州黑虎地区蔼紫关、鹰嘴河台、耕读百吉等地群众,不堪岳西土司的残酷统治,联名向四川省官府告发土司罪行,坚持斗争4年,摆脱了土司的统治。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清朝茂州地方政府对食盐进行垄断,设立官盐店,实行“计口授盐”,勒索人民,茂州西北两路1000余羌、藏人民入城抗议示威,官盐店关闭。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英国人费格生入茂州、汶川窥探,并作地形测量。

1909年(宣统元年)

英国传教士在茂州、汶川、理县等地建天主教堂和福音堂。

1911年(宣统三年)

清朝地方政府在茂州设立官膏店,对鸦片购销进行垄断,引起各族人民反抗。年初,茂州西路及黑水的羌族、藏族人民数百人入城打毁官膏店。8月,石泉县西乡邢珍禄受保路同光会影响,在坝底马槽、白什等地密聚数百人反清,欲攻占石泉。受石泉知县派兵阻击,遂转茂州,不幸在土地岭遭茂州守备李骥率部伏击,邢珍禄被俘就义。秋,辛亥革命爆发,茂州、汶川一带各族人民响应同盟会号召,纷纷起义,阻击了由松潘前往成都增援的清军,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汶川瓦寺土司与五屯守备所属的300余藏、羌族屯兵也参加了起义,并转战于川西各县,给清军以重创。

1914年(辛亥革命时)

岳西坤土司、瓦寺索土司等响应反清。中华民国成立后,在索土司的支持下,坤土司又恢复了对黑虎三寨的统治。羌民复起反抗,于1914年再次到成都告状,终于摆脱其统治。是年,四川省石泉县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陕西石泉设置在前,四川石泉奉令复名北川。

1916年

茂县知县借铲烟为名,前往赤不苏地区搜刮民财,遭到羌族人民的反抗,知县被吊打,军队被缴械。

1917年

四川地方军阀的势力进入羌族地区,军阀统治的瞬息更替,派粮、派捐给人民带来了更深重的痛苦。是年,英国籍基督教传教士郝牧师在治城福音堂创办福音小学,男女生兼收,有学生20余人。

1918年

6月,茂县知事公署再次以铲烟为名,洗劫小北、沙坝等地,遭到千余群众的武装反抗。英国“美道会”传教士在威州,杂谷脑开设教区,后改为“华人自养布道会”,又在理番建教堂,进行活动。

1919年

四川军阀实行“防区制”,北川县属川军五师防区,县知事由防区师长委任。

1920年

茂县松坪沟群众为反抗知县勾结土豪借铲烟为名,强征“鸦片厘金”,在羌族首领龙五十一率领下,坚持斗争达两年之久。

1921年

4~8月,北川县地震10余次;淫雨为灾,秋粮无收。是年,北川县改为川军第三师邓锡侯部防区。

1922年

北川县改属川军十师防区。

1924年

理番藏族、羌族人民,为反抗封建军阀的苛捐杂税压迫,2000余人攻陷县政府,并攻至威州、茂县、松潘等地,斗争达3年之久。

1925年

2月,四川军务善后督理杨森派兵赶走十师,将北川归入杨森部防区。国民党地方军阀二十八军一部进入茂县等地,从此,松、理、懋、茂、汶一带成为该军的防区,直到1935年红军长征解放这里。

1927年

是年春,北川县知事杨钧衡主持编纂《北川县志》,1932年纂成并印制成书。四川省府和地方军阀在茂县设立“四川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将松、理、懋、茂、汶5县和抚边、绥靖、崇化3屯划为二十八军的屯殖区域,由“屯殖督办署”统管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财政,加强其统治。是年秋,中国国民党北川县党部筹备处成立。

1928年

茂县出现官僚资本开办的“民生工厂”,到1932年已有工人300余人,其中技工80余人,设有织毛、毡绒、编织等科。是年秋,中国国民党北川县党部筹备处更名为党务指导委员会。

1929年

二十八军胁迫茂县,赤不苏,沙坝一带的羌民去黑水挖金矿,挑起与黑水藏、羌民之建的械斗,自此以后械斗达二十余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停止,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地方军阀政府在茂县设立4个烟膏店,垄断鸦片销售。北路较场一带羌民约千人入城打毁烟膏店,迫使反动政府取消了榨取民财的“鸦片厘金”。

1930年

1月,北川县知事公署改名为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撤销西川道,北川县属四川省。

1931年

英美等国学者陆续深入四川民族地区,在成都成立了“华西边疆研究学会”,用英文出版杂志,其中发表了从羌族地区搜集到的资料。

1932年

新成书的《北川县志》载:全县人口共46100人。因“清末番民同化,户口迁徙不常”,故未统计羌、藏等民族人口。

1933年

茂县叠溪大地震,震级7.5级,造成叠溪城及周围14个集镇、村寨全部覆灭,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1935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北上抗日途中,由川陕根据地出发,路过羌族地区。4月,红军四方面军先后分5路从江油县和平武县进入北川。4月22日,红军在治城建立了中共北川县委员会。5月1日,在北川县龙凤场建立平南县苏维埃(后迁平武县李家坝)。同日,松潘县羌族土司安登榜在北川县墩上参加红军。5月10日,红四方面军发动佛山战争,实施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5月12日,红军在治城建立了北川县苏维埃政府。

5月18日,红军在千佛山一线击败川军一、二、六路军38个团的进攻。同月,北川县苏维埃组织了200余人的架桥队,随红军至茂县修复镇西桥,保证红军顺利西进。7月14日,红军陆续撤出千佛山一线阵地,进入茂县土门、甘沟。7月19日,最后一批红军撤离北川县城。7月23日,红军最后撤离北川县青片羌、藏民族聚居地,向西挺进。5~7月,北川县先后参加红军和随军运粮者共3千余人。5月红军突破土门防线进入茂县,并相继解放理番、汶川,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领导群众进行土地革命。9月,红军离开羌族地区继续长征,红军先后在羌族地区停留了近5个月的时间,许多青年光荣的参加了红军队伍。

1936年

国民党的势力直接控制了羌族地区,这一带被划为四川省第十六专区。国民党政府第一次“县政改革”在羌族地区推行,强化、严密了县级地方军政机构,实行保甲制度,建立白色恐怖统治。茂县维城乡四瓦、中和等寨羌族人民,反抗一恶霸地主的残酷压榨,群起而杀之,并分了他的财产。

1939年

“中国农民银行”“四川省银行”等官僚金融机构势力伸入羌族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滥发纸币,囤积居奇,榨取民脂民膏。

1940年

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第二次“县政改革”,即推行所谓“新县制”;由县长集权,充实了乡(镇)保等反动机构;设立欺骗羌族人民的“民意机构”。国民党、三青团以及中统、军统等反动组织,在羌族地区加紧法西斯独裁统治,镇压羌、藏、回、汉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1941年

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摆脱其财政崩溃、粮食奇缺的绝境,实行田赋征实和“借征”,给羌、汉各族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

1942年

“中华基督教会”设立的“边疆服务部”进入四川羌、藏地区,相继在威州、薛城、杂谷脑、通化等地设教堂,办学校,建医院,大肆活动。6月,十六区专署派保安队以铲烟为名洗劫茂县渭门一带,激起群众武装反抗。起义群众在沟口消灭了保安1个中队后,又聚集起千余人顺岷江南下,围攻茂县县城,是为“茂北事变”。

1947年

1月茂县龙坪、三齐等乡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一举击溃了前去“剿办”的专员亲率的反动军队,是为“龙坪事件”。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诞生。11月,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南进军,先后解放重庆、成都等地。

1950年

人民解放军进军羌族地区,羌族人民协助解放军消灭逃窜此地的胡宗南残部,羌族地区获得解放。1月,北川人民政府成立。2月,茂县、汶川、理县分别召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相继成立人民政府。同月,在茂县凤仪镇设立茂县专署。

1951年

北川县最偏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青片乡办起第一所小学,少数民族免费就读,享受助学金。1951~1957年,北川先后派羌、回等少数民族代表赴成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年底,白马乡划归北川县管辖。在茂县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在赤不苏、水沟子、沙坝3个区建立羌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理县人民政府由薛城迁至杂谷脑。

1952年

北川县治由治城迁至曲山镇。5月,川西行署访问团深入茂县羌寨慰问并了解民情。6月,中央民族卫生工作队到茂县专区开展性病防治。年底,以白马乡为基础建立麻窝自治区,成为当时北川县第一个乡级民族自治地方。

1953年

1月1日,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在茂县凤仪镇召开。同日《岷江日报》在茂县创刊。

1956年

将羌族分布的平武县甘溪、都坝划归北川县管辖。4月,茂县、黑水等民主改革工作团在赤不苏区召开民族团结大会。5月,中央慰问团到汶川、茂县传达中央对各族人民的关怀。

1958年

在“公社化”影响下,羌族乡均改为人民公社。4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茂县、汶川县,合并建立茂汶羌族自治县。

1963年

2月23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汶川、理县原建制,茂汶羌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驻地从威州镇迁至凤仪镇。

1981年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北川县建设公社改为羌族藏族公社。

1982年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大学的民族学、历史学专家对北川县羌、藏民族历史进行考察,认为北川羌、藏民族人口发展状况符合历史事实。

1983年

北川县白升、马槽、墩上3乡开展民族成分普查登记。《茂汶羌族自治县志概况》正式出版。

1984年

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北川县建立青片、白升、马槽、墩上3个民族乡;汶川县建立龙溪、克枯、雁门、威州、玉龙、绵篪6个民族乡。

1985年

北川县坝底、外白、开坪、小坝、片口桃龙、小园、禹里等乡改为民族乡。茂汶羌族博物馆兴建,次年竣工。

1986年

北川县治城、漩坪、青石、白泥、金凤、南华等地成立民族乡。

1987年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北川县按少数民族县对待,享受一系列特殊政策待遇。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更名为茂县。

1991年

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茂县点将台摩崖造像,北川县永平堡古城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7月,茂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持续高温无雨38天,农作物枯萎,粮食减产,经济损失严重。

1992年

7月26日~28日,汶川、北川暴雨成灾。冲毁汶川大小电站8座,交通通讯线路被毁严重,企业被淹。1300亩农田被淹受损。北川湔江水位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位,龙王滩大桥被洪水冲断,苦竹坝电站工地被淹,近3000间民房受损,10万余亩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1995年

8月,由羌、藏、彝、回等民族妇女组成的四川省少数民族妇女参观团赴北京参观学习。

1999年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平武县按少数民族县对待,享受一系列特殊政策。9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视察,其间视察了茂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地,深入羌寨对羌族群众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态。

2000年

11月9日,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考察,提出通过5~10年的努力,把阿坝州建成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民族团结好、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质量高的模范自治州。12月22日,四川省启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决定10之内投入30亿元人民币,用于民族地区教育,其中包括四川羌族地区。

2001年

北川县1981~2001年先后建立了15个民族乡,其中9个是单独以羌族建立的民族乡,6个是羌族藏族联合建立的民族乡。这时民族乡已占北川县总面积的82%,民族乡少数民族已占全县总人口的68.3%。

2003年

7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4年

北川县人民政府完成《北川自治县自治条例》,努力开展争取艰苦地区工作津贴、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资金、民族地区发展资金等工作。

2005年

11月2日北川县举行羌历新年暨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2周年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