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奥匈联合国之建设
〔1848年革命运动之结果〕1848年2月法兰西革命之影响及于奥大利,一时似此混合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帝国,将有瓦解之虞。然而革命运动之胜利未能持久,斯拉夫人匈牙利人之叛乱相继打平。在1851年,奥大利帝国政府回复原来的权势,实行专制反动政策。1849年赋与之宪法取消;奥大利已不复有立宪政府;此时奥大利之为君主独裁政治。正如俄国然。
〔战败的影响〕如果奥大利能继续在对外关系上获得胜利,它或将始终维持其专制政治而谋同化其压制之异民族;然而不久即睹一个悲惨的时代开始,间接影响到内政上。意大利要求民族的独立,于1859年,得法国之援助战败奥大利,而迫其退出伦巴多。奥大利受此大挫,觉有对于人民让步之必要,反动政治即于次年告终,而宪政运动复活。
〔中央集权与民族自治〕当时奥大利之自由党,对于政府有势力,希望保存单一的国家,主张设立一国会,代表全帝国内各民族。但民族分立之倾向已极强,不容易实行中央集权的计划;匈牙利人与斯拉夫人均不愿并入一个自由主义的德意志化的帝国之内。尤其匈牙利,为谋分离运动之最有力者,现复返于1848年革命以前之原状,仍不满足,而要求恢复在革命时期取得的自治特权。匈牙利之首为狄克(Francis Déak)与安得塞(Andrassy),不是单纯的革命运动家,而且具有建设的本领。狄克极力谋依宪法的方法,达他的目的,宣言他并不愿将匈牙利与奥大利分离以致破坏帝国。
〔奥匈联合国成立〕1866年奥大利在普奥战争中一败涂地,匈牙利人独立之机会到来。当普军战败奥国之时,匈牙利人坐观成败,一时似有完全脱离奥国而独立之虞。其结果则奥皇不得不如狄克所愿,在宪法上实行让步。普奥战后,奥皇锐意从事于帝国之改组。依奥国政治家毕斯特(Beust)与匈牙利首领狄克之协力,1867年有一协定成立,是即所谓Ausgleich(妥协)者;依此协定,奥大利与匈牙利之关系根本的解决,而建成为联合国。
〔联合国之组织〕依1867年之协定,奥大利帝国改组为奥匈联合君主国(Osterreichisch Ungarische-Monarchie;Dual Monarchy of Austria-Hungary),拥戴一个共通的君主,而冠以不同的名号。(奥大利皇帝同时为匈牙利王。)联合国之组织,为所谓“政合国”(real union)之制度。两国关于本国内政,完全独立;各国有各国的政府,议会,官吏,及特殊的法制,但关于共通关系的事务,如外交,军事,财政,则有共同的国务员主持之;而对于此等共同行政机关,则设有两个议会委员会以监督之。奥大利议会与匈牙利议会各选出一委员会(人数各60),逐年轮流在奥都维也纳与匈都蒲达丕斯特开会。两个委员会各自分别集会;遇有意见不一致时,始开联合会表决。此等委员会无立法权,亦无课税权,但监督财政及共同国务员之行动。
〔新组织之效用〕奥匈联合君主国之组织,在政治上为一新奇的制度,然在半世纪之间究能圆满运用。匈牙利从此得与奥大利立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奥匈关系之困难问题解决,而可以各趋于平和发达之途径。然此组织之缺点,则在于三种民族组成之帝国内,施行两族联合统治制度。德意志人种与匈牙利人种,固然满足,而斯拉夫人则继续抱不平之感。奥匈帝国基础之不稳固,政治之不能充分发挥民主进步的精神,民族问题之未能根本解决,实为其大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