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平台——国家信息化战略
国家信息化,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不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其实质是利用现代社会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智能程度的过程。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社会事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而言,电子政务具有尤其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政府在推动国家信息化中的主导地位和特殊角色,以及政府管理信息的广泛性所决定的。换言之,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国家信息化这一战略平台。当前,我国国家信息化战略必须抓住重点,支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1.加快信息化立法进程
重点制定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实施措施。完善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电子签名、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相关法律和相应程序法,预防和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积极参加国际信息化组织,参与、促成信息化发展国际公约的谈判与制定。
2.深化制度改革
我国应顺应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不断深化电信、广电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新的资费监管体制,建立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改革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垄断,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性市场经济架构。
3.扩大对外开放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建厂经营,鼓励企业进入国际信息通信服务市场。加强同世界著名信息技术企业的战略合作,提高对关键性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消化与吸收能力,带动国内信息产业的成长。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加快调整现有的贸易政策,完善进出口环节管理。
4.加强人才培养
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在职教师、各类在职人员、政府公务员等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吸引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国内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5.加快标准制定
制定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完善电信技术体制和广播电视体制,加强条码和代码等信息标准化基础工作。积极促进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行部门、系统集成商、电子产品制造商在标准方面的协作与联合。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系统,增加国家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章小结
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对于处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时期的我国而言,电子政务的建设带有明显的后进式发展特征,即我国的电子政务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就我国目前国情而言,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转型明显,已经具备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条件。在经济社会领域,市场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资源配置手段,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使得我国国民经济充满活力,为电子政务提供了良好的财力保证;在政府职能方面,随着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政府职能已经改变了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特征,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实施的载体;在现代化建设领域,我国在人民生活条件、对外开放、通信产业以及科技发展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经历了初始、发展和全面建设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电子政务产生的社会效应逐渐凸显,对行政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当然,现有的电子政务成果还不足以显现全部正面效应,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出良好的发展战略,指导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必须和其他信息化建设组成一起,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关键术语
发展阶段建设成就发展战略战略目标
练习与思考题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
3.我国电子政务对行政改革产生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4.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略是怎样的?
6.建设电子政务,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基本条件?
案例
计世资讯2007年中国政府公众网站评估研究报告主要结论[3]
2002年,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在我国首家推出了政府网站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政府网站进行了综合评估,这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每年都对全国政府网站进行评估,目前已连续进行六年。
2007年9~11月,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第六次全国政府网站评估采用先进的PIT-EEE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和32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的政府网站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发布了《2007年中国政府公众网站评估研究报告》。
《2007年中国政府公众网站评估研究报告》主要观点与结论如下:
(1)我国省级和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正处于从交互期向处理事务期过渡阶段。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向处理事务期过渡,即如何实现完全的在线事务处理;二是扩展信息服务平台,即提高移动接入渠道,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移动电脑等移动设备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提高政府网站使用的方便性和扩大覆盖面。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低水平趋同的“拥塞”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2007年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分进步较快,出现了众多优秀网站,在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中尤为明显。并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低水平趋同的“拥塞”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3)在三大功能定位中,我国省级和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做得比较优秀,基本满足了公众需求,而交流互动和在线办理实现程度不足,今后我国政府网站的建设重点将是交流互动和在线办理。
(4)我国政府网站的服务深度不足。在三级指标中,初级指标、中级指标、高级指标得分依次递减,并且差距很大,反映了我国政府网站的服务深度不足。
(5)政府网站建设呈现很强的区域差异。总体来说,在我国七大区域中,华东地区的政府网站的建设质量最高,华南、华中次之,之后是华北、东北,而西南、西北地区较为落后。
(6)我国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用现状调查表明,在我国访问过政府网站的公众还不足一半,仅有42.5%,其中38.5%的只是偶尔访问,经常访问的仅有4.0%。没访问过政府网站的公众中有29.0%的表示从没听说过政府网站。我国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请思考:
1.结合案例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处于哪个阶段,还面临何种困境?
2.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实现电子政务向电子公务的转型?
【注释】
[1]《电子政务蓝皮书:我国各级政府网站均拥有率85.6%》,http://www.gov.cn/jrzg/2007-05/15/content_615546.htm,2007-05-15。
[2]《我国政府网站逐步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http://www.gov.cn/ztzl/yzn/content_480128.htm,2006-12-26。
[3]计世资讯:《2007年中国政府公众网站评估研究报告主要结论》,http:// www.fj.gov.cn/zwgk/ztzl/zfwzjsygl/ckzl/200804/t20080415_65292.htm。2008-01-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