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必须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科学发展

发展必须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科学发展

时间:2023-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应具有合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社会建构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客观条件,符合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本内涵,但不是所有的内涵。发展应具有合目的性,符合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利于不断增益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环境与生态利益。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手段,而人的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发展必须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科学发展

发展应当是而且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所谓科学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使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

发展应具有合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社会建构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客观条件,符合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并进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的整体运行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是人类社会建构与发展的最深刻的基础与动力。如果没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其他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手段,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愿望就会落空,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因失去物质基础而失稳甚至陷入无序状态。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本内涵,但不是所有的内涵。经济发展是以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为条件的,如果没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发展,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制度保障、精神动力和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关系的变革,不能自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人们在致力于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适时改革经济制度,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为经济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并提高社会的公平程度;必须改革、完善社会的政治制度,努力创造稳定有序、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为人民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创造条件;必须变革思想关系,更新思想观念,确立与社会发展走向相一致的思想文化体系,努力提高文明程度。发展亦是社会与自然和谐协调的持续演进过程。入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它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并且和自然环境一起发展起来。人们能够认识规律,改造自然环境,参与自然过程,使自然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然而,在过去的年代里,人类在取得改造自然的巨大成果、从自然界中攫取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为了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就必须全面认识自然规律系统,既要关注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的现实效用,又要科学预测人的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长远影响,从而合理支配这种行为的影响;要避免科学技术的急功近利的应用,反对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影响的短期行为。在当今的世界与时代,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已日益超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高消耗低效益的片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而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而片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也遇到了公平缺失、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瓶颈等因素的强力制约。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发展奠基于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之上。总起来说,发展是总体性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整体性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应具有合目的性,符合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利于不断增益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环境与生态利益。当代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发展客体论转向发展主体论,即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价值,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已失去了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唯一能动的因素,若没有人的参与,社会的物质生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不可能发动和进行。人本身的天赋、创造性和主体能力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财富中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创造性成果。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智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人力资源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的素质、人格、品质也是社会制度体制改革创新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人又是发展的本质和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手段,而人的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一句话,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所应追求的最高价值。作为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人是具有多重属性、从事多种活动的总体性的存在物。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或将其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或将其分为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或将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满足人的多层次的需要,就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就要改革、调整、完善、优化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创造公正、平等、民主、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增强其尊严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并为人的自我实现即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在致力于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适时改革经济制度,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为经济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并提高社会的公平程度;必须改革、完善社会的政治制度,努力创造稳定有序、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为人民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创造条件;必须变革思想关系,更新思想观念,确立与发展走向相一致的思想文化体系,努力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必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制,关注弱势群体,从制度上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与环境、资源、生态的可承受能力相适应,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以人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尺度,不仅是指社会个体的多方面需要的满足和多层级价值的实现,而且是指多极主体需要的满足和价值的实现。发展的主体是多极的,多极主体之间有共同的需要和普遍的利益,也有不同的需要和具体的利益。为此,就要在发展机会和权利问题上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正确处理个体、群体以及人类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并要切实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如何寻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成为中国世代人民的探索。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一般存在两种模式:一是东亚模式,这是一种资源集约型模式,东亚国家一般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所以适合集约型模式;二是欧美模式,这是一种资源消耗型模式,欧美国家一般人口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丰富,资源消耗型模式可以尽快实现现代化的历程,进入发达国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呢?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传统发展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持人类中心主义观点。这是植根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基本价值观念。它意味着人类可以随意支配主宰自然,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对自然的征服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不合理利用,都导致自然界的报复性反应。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同时,人类在自然界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当今人类的唯一选择。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从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视角理解人类生存。科学发展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和谐共处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利用和被利用、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共存。它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生态自然对人类存在的价值,将生态自然系统纳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利的同时,要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以求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系统之间和谐共存、协调发展,从而建立起包括自然界在内的新的伦理道德秩序。

科学发展观还把在生产方式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消费方式上把实施绿色消费视为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获取美好生活的基本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从根本上消解传统工业化的那种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为代价的弊端,既可扬我国人口资源丰富的国情之长,又可避免自然资源短缺、生态问题严重、就业压力大的国情之短。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它要求人们以与自然协调的方式,追求健康文明、富有真实成果的生活,改变对过度的物质消费的盲从;绿色消费所蕴涵的适度、节约、公平、全面等原则有助于消解发展实践中出现的生产与消费、需要与供给、物质与精神、利己与利他的紧张关系,也有助于提高人的品位。

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现代化建设既要考虑眼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发展的基础,又要考虑发展的后劲;既要为当代人造福,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强化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意识;强化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资源就是资本,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意识,从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确立既考虑眼前又考虑长远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广袤的国土,也有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人口众多,底子薄,人均资源贫乏,所以比较适合东亚模式,即资源集约型的现代化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