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时间:2023-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树立科学的人本观、实事求是观、改革开放观、经济建设观和社会主义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而我国社会的性质决定它只能通过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

五、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全体人民和社会方方面面都了解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才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我们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结合实际,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学习领会和科学对待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树立科学的人本观、实事求是观、改革开放观、经济建设观和社会主义观。

以人为本,树立人民群众主体观。在发展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和我们都讲以人为本,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资”为本,即以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为本。我们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以物为本。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我们反对把人抽象化,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及其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人民群众的主体观。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该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以人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干群关系上,努力破除“官本位”即以官为本的旧观念,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切言论行动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衡量标准。二是在利益关系上,要求个人和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绝不能用极少数人的利益去损害和取代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三是必须看到,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与人民为敌的敌对分子。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既破除以物为本的旧观念,又防止把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歪曲成抽象的人道主义,从而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观念。

求真务实,树立真正的实事求是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告诉我们,抓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只有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去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才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实事求是问题上,一些走调变味的现象值得注意。因此,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样才有利于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全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有利于把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结合在一起,防止用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歪曲实事求是原则;才有利于把实践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结合在一起,真正明辨是非,认识规律。

深化改革,树立科学的改革开放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总是有人把它解释成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有鉴于此,必须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而我国社会的性质决定它只能通过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第二,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最根本的,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的根本利益的追求。因此,只有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改革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第三,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第四,为了真正了解实情民意,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并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疏通和扩大最高领导层和最基层群众的沟通渠道,坚决防止信息不畅现象的出现。第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管理国家的权利。第六,市场经济发展中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这就需要“三个文明”一齐抓,不断推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统筹发展,树立科学的经济建设观。一些同志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旧发展观的影响,把经济建设仅仅看成经济指标的增长,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危害:其一,盲目地、无限地夸大市场调节的作用,竭力贬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导致一些地方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经济秩序混乱等。其二,利用国企改革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之机,大肆宣扬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相容,结果使一批搞得很好的国有企业也盲目地从竞争领域退出,并低价卖出甚至白送,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三,把发展是硬道理曲解成把经济指标的增长当作硬道理,结果使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来支撑,有些甚至以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其四,一些地方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以至黄、赌、毒泛滥,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其五,地区、城乡、行业之间贫富的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

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这些问题。第一,在育人和用人上都要真正把“德”放在第一位,使各级领导权掌握在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手里。能不能抓好这一点,确实关系我们事业的发展前途,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第二,必须重视农民利益,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第三,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在干部考核上必须纠正经济指标“一俊遮百丑”的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干部。第四,切实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好收入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利益主体、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第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片面、孤立地强调经济指标的增长,这样便容易导致把产值看成社会发展的唯一尺度,容易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产生思想混乱。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因而,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具有全面性的。衡量社会主义有没有发展,决不能单纯地看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绝不能否定;风气如果坏下去,就会变成贪污、盗窃和贿赂横行的世界;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就发展不起来。这五条,实质上是我们搞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这五条标准和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检验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实践标准。用这样的标准来检验我们的事业是否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只有坚持这个标准,才能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才能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