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看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

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看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

时间:2023-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看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周海滨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实事求是原则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看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

周海滨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言而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它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始,还指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精髓,(2)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如何发展、成熟及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分析这一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精髓,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中,对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前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而这些活的灵魂随整个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一起萌芽、形成、成熟于民主革命期间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所当然地指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4)和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精髓。(5)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6)毛泽东及党的其他领导人对中国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并深刻领会马列主义的精髓,把实事求是作为党开展革命工作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精髓,从而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

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

(1)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作出了新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7)

(2)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8)

2.实事求是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

面对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压迫,翻身解放,马克思著作中并未提及,列宁的十月革命也不能直接借鉴。对此,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不断探索,明确了实事求是的核心思想路线。

民主革命初期,毛泽东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进行社会调查。从1917年到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他分别在湖南、北京、江西等地,深入农村、厂矿,对广大工人、农民作调查,了解中国农民的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和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应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写出了分析报告。(10)由此得出结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与陈独秀必须依靠资产阶级的“二次革命”论与王明两步并一步的“一次革命”论形成鲜明对比,经历史检验,证明他的“两步走”才是唯一正确的。毛泽东不但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同时在理论上也作出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3.实事求是的重要价值和历史地位

实事求是思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检验,被证明是科学、伟大、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精髓,是党和国家今后进行革命和建设思想指引。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实事求是是唯物的、客观的、辩证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核心。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才会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独立自主。正是实事求是原则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本质特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前提和根本。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方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1)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12)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1)群众路线的科学涵义

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包含的内容和实施的步骤,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内容丰富且颇具特色,具体分为两个方面: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②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

2.群众路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具体体现

群众路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许多具体的体现,笔者以为,在此期间,群众路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体现得最为深刻:

(1)统一战线中对群众路线的阐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建立和发展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这就是群众路线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内容的体现。

(2)武装斗争中对群众路线的实践

党对于人民军队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除了“党指挥枪”之外的其他两个方面都涉及群众路线。首先,人民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3)这就是群众路线的体现。其次,在军队作风问题上,规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不拿群众一针线”、“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两大纪律是对群众路线直接的贯彻,而“八项注意”中则基本上每一项都在体现群众路线思想。

(3)党的建设中对群众路线的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所以党的建设搞不好,就不可能谈革命的胜利。其中,在党的作风建设上,群众路线思想体现得尤为深刻。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4)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及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

3.群众路线的重要价值和历史地位

群众路线是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形成了贯穿于一切工作的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主要部分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不断实践和思考形成的理论,而这过程中,可以说,毛泽东的很多理论成果来自于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中,来自于对群众路线的明确认识和不懈坚持。

(2)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敌我力量悬殊,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从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因没有重视群众的力量而以失败告终。所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

(3)群众路线是中国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15)

一方面,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发展总规律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就是人民群众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另一方面,群众路线还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规律社会发展史。(16)

(三)独立自主是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论。

由于中国的国情,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毛泽东一贯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自己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17)

1.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

(1)独立自主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是独立自主思想的最初的明确的表述,马列主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唯一的只能靠各国共产党人自己,在马列主义一般原则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掌握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路。(18)

(2)独立自主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所主张的独立自主,主要包括两层内容:其一是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不是盲目的自发行动,要取得胜利,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做指导,借鉴其他国家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努力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其二是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国际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其他国家无产阶级和进步力量的配合与支援,但推进这一事业,应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把一切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19)

2.独立自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

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队伍,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同各地的一大批善于从实践中学习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独立地探索一条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0)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伟大成功。(21)

在抗战时期,毛泽东把独立自主作为无产阶级在国内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的原则立场,教育无产阶级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主动权,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并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指导下,坚决抵制了“不准革命”的错误干涉,面对来自国际上的压力和美蒋玩弄的假和谈阴谋,提出了同美蒋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方针,我党我军依靠人民革命的力量,坚决用人民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22)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3.独立自主的重要价值和历史地位

独立自主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必然要得出的结论,是在革命中实现正确领导的中心环节。

由于独立自主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处理内外关系上作出了十分清晰和正确的判断,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这对于今后在国家建设中处理国际关系,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准,在国际环境变幻莫测的今天更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活的灵魂的思想原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实事求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逐步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从理论上、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艰巨任务,这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23)

从正面看,坚持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1953年中共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采取直接地大量地办集体农庄的办法,而是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从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逐步过渡的形式,使广大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24)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采取没收资本,把资本家统统赶跑的办法,而是采取赎买的政策,经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形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从反面看,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就会使革命和建设遭受损失。因为,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搞得不好,是会反复的。1958年“大跃进”的失误就表现了这种反复。它的思想上的根源,就是违背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违背了正确的思想路线。(25)结果导致农业合作化搞得过快、过急、过左,对整个农业打击很大。

(二)贯彻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成为国家的领导者的新情况、新要求,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毛泽东致力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同时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可以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只有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取得胜利和成功,相反就要遭受损失,甚至失败。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十分重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在继续深化。(26)毛泽东认为,党领导的广大群众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的积极性,领导机关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组织群众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群众路线,可能也会发生毛病,但毛病会比较少一些,错误比较容易纠正些。(27)

同实事求是一样,如果违背群众路线原则,革命事业将受到严重损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严重地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使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到了重大损失。在纠正当时“左”的倾向的过程中,毛泽东再次强调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28)

(三)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毛泽东为党制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只要我们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29)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明确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是由本国力量主导,顶住了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对我国实行各方面封锁的压力,又严正地拒绝了苏联企图侵犯我国主权,顶住了苏联撤走专家所带来的技术压力和巨大的经济压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新中国。(30)另一方面,独立自主不等于闭关锁国,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这进一步完善了独立自主思想,使我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此外,独立自主不仅是处理政党与政党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1956年11月1日,我国政府的声明明确指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面对国际事务中的种种压力,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了独立自主,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31)

当然,无论是不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还是错误认识独立自主原则,都将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损害。如果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曲解为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孤立奋斗,这样做,结果是自甘落后,必然落后于世界历史的潮流。如果是崇洋媚外,奴颜婢膝,一切随人俯仰,搞投降主义,这样做,结果只能是丧权辱国,丢失人民革命的成果。(32)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其伟大历史使命,成为其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过去我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有马克思主义信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说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33)

今天我们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不存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但当今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仍然不容我们放松警惕。马克思主义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旗帜和灵魂。但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不是适用于一切时期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和公式,如何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是我们始终要研究的问题,尤其是目前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例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方面的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使中国社会在短短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缺陷。在总体向好、大部分人充满信心的情况下,一部分人从一个极端,即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绝对无误和万古不变的真理,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全盘否定和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只要国家和社会在进步,姓“资”还是姓“社”都无所谓;对“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工人阶级也是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是国家的主人”产生了怀疑,片面地认为只有知识分子、管理阶层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34)同时,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成为典型的“教条型”、“经验型”领导,甚至经受不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因此,我们需要回顾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如何发展、成熟及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地位,认识这一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分析目前中国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党的工作重心中的作用,指引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注释】

(1)李宣海主编:《中共党史教育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刘德喜:《谈谈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第3期,第40页。

(3)洪啸涛:《试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理论建设》1981年第25期,第2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页。

(5)郭长春:《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37页。

(6)齐新潮:《略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第15页。

(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10)吴海燕:《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求实》1981年第7期,第45页。

(1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24页。

(12)熊吕茂:《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探略》,《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第2期,第9页。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15)但家荣:《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六盘水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第31页。

(16)郭长春:《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38页。

(1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1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9页。

(19)高文武:《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32页。

(2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9页。

(21)齐新潮:《略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第16页。

(22)罗玉达:《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探析》,《贵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第27页。

(23)吴海燕:《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求实》1981年第7期,第45页。

(24)哲学教研室:《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求实》1980年第3期,第19页。

(2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4页。

(2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7页。

(27)林俊德:《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中共福建省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第4页。

(2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7页。

(29)吴海燕:《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求实》1981年第7期,第47页。

(30)罗玉达:《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探析》,《贵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第27页。

(31)齐新潮:《略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第16页。

(3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2页。

(3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34)姜辉、于海青:《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