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在普遍谈论美、苏划分势力范围构建两极格局秩序时,不少具有世界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就提出了多极化的新见解。
毛泽东于1946年开始论述处于两个阵营之间的中间地带。他说:“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8]后来根据情况的发展,1963年,毛泽东又将一个中间地带划分为两个中间地带,他说:“我看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在此基础上,1974年,毛泽东又明确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9]毛泽东在这些论述中虽没有使用“世界格局”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就是分析欧洲、日本和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变化、分化组合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阿登纳和戴高乐是欧盟一体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们主张和推动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初衷和目标之一,就是要在欧洲形成一支独立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世界第三种势力”。阿登纳说:“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两个强国那样强大……”[10]戴高乐认为,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世界第三种势力”。
在中国,有的学者提出,20世纪60年代“世界走向多极化就逐渐明显了”,美、苏这两种体制“真正稳固的时期至多不过15年左右,早在50年代后期,以苏美为首的两大阵营都出现了裂痕”[11]。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世界正在向多极化阶段过渡。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在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7月6日在堪萨斯城发表的世界存在五大中心力量的论点,使多极化的“看法变得更为可信了”。尼克松在讲话中,承认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降低,在今后5—15年间,将出现“五个强大的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这五股力量将决定本世纪最后三十年的世界前途”,美国应该“巧妙地利用各种相互斗争的力量,为美国的利益服务”。[12]
(二)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不同看法
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两极政治格局的终结。那么,此后的世界政治呈现出什么样的格局,各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单极说 该观点认为,两极政治格局终结后出现了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或称“单极阶段”[13],它既反映一种力量对比的现实,也代表美国的目标追求。例如在俄罗斯有人说:“冷战后,世界的格局实际是单极的,即美国独霸世界。美国和欧盟联手打击南联盟,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这是在向世界试探,看各国作出如何反应。”现在的问题是要形成一种力量,推动多极世界的形成。[14]菲德尔·卡斯特罗说:“现在我们处于美国专权的单极世界。”[15]1997年美国《时代》周刊刊文声称两极世界已发展成为单极世界。[16]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对记者说,在苏联解体后,出现了一个“单极世界”。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说得更绝对:“美国在全球的首要地位,就其范围和性质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17]
多极过渡说 该观点认为,两极格局终结,使原有的多极化趋势凸现出来,并日益明显,而且不可逆转。世界正处于制约单极和向多极化过渡时期,中、俄、法、第三世界许多国家都这样认为,而且积极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我们倾向这一观点,并且认为“一超多强”的多极政治格局正在形成。
单极与多极并存说 如亨廷顿提出,冷战后,世界进入单极与多极竞争的时期,美国的一极力量是任何其他力量不能比拟的,但是它不能主宰一切,而要受到多极化力量的牵制,现在实际上是单极与多极并存,即“单极+多极”。约瑟夫·奈认为,说现在多极已取代单极,或是单极世界都不贴切,“现今的力量分配正像一盘三维棋盘:在最高层,军事是单极的美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中间一层,经济是多极的,美国、欧洲、日本占了世界总产量的2/3。而最低的一层,代表了跨越世界的各国政府无法控制的跨国关系,其力量结构更为分散”。
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对客观现实进行了评估,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两极政治格局终结后的世界格局。
关于多极说,同样有以下几种观点:
五极说 五极是指美、欧、日、中、俄,其中对两个国家的评估差别最大,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俄罗斯。中国原先被认为是潜在的一极,甚至仅被看作是“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的国家”[18]。但近年来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而成为最被看重的一极。对俄罗斯,俄国著名历史学博士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在1998年撰文说:“俄在21世纪不会起任何作用。”他分析五极的经济实力,认为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美国占21%,欧盟占21%,日本占8%,中国占7%,俄罗斯只占1.7%。但多数学者认为,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仍不能忽视。目前对五极说认同者相对较多。
四极说四极说有两种提法:欧洲人把日本排除在“极”之外,认为只有美、欧、中、俄四极,而日本同伊斯兰世界一样,是一个假设的力量中心,是参与的竞争者。日本官方的四极说,是把欧洲排除在外的美、中、日、俄四极。日本1998年发表的年度外交蓝皮书就提“日本将积极参与建立四极框架”。
三极说 有人更重视从经济上来看待这一问题,提出世界目前和未来是三极,其中有美、欧、中三极说,美、欧、日三极说,美、欧、亚三极说,北美、扩大了的欧洲,以及日本为中心的亚洲集团三极说。
六极说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至少是六极。从大国力量来看,印度可能是继美、欧、日、中、俄之后的第六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