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与人们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公民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践行者。
首先,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性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我们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我们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其次,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比如,见到长辈、同事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增强公德意识,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总是要扮演不同角色。但不论扮演何种角色,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个人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矛盾现象:有的人一面抱怨环境卫生差,但自己却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一面感叹人情冷漠,但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自己却缺乏应有的热情;一面指责服务部门服务态度差,但他为别人服务时却态度粗暴。大量现象表明,我们社会中的不少人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只是由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脚踏实地地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见小善而不为”,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公德意识减弱,有形无形地污染和损害整个社会的风气。可见,践行社会公德,不仅对别人,更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约束。
思考题
1.社会公德包括哪些内容?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有悖社会公德的行为?
2.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