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担犯罪的法律后果
刑期是指法院判决宣告的剥夺自由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应予执行的期间。如判处某罪犯有期徒刑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这五年、一年就是刑期。刑期的长短,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确定。如何对待刑期是一名服刑人员能否走上健康改造之路,并早日回归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些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感到恐惧、迷惘、焦虑、烦躁不安、无所适从、失落甚至绝望,还有的自暴自弃,甚至会萌生铤而走险或自杀等想法,归根结底就在于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刑期。刑期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惩罚,服刑人员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改造,才能获得新生。
吴某文化水平比较低,多次被一位远房男性亲戚强奸、欺负,而家里父母年迈,她又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杀死了该名男子。2005年7月,吴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缓。吴某原本以为自己的生命已经没有了意义,然而在服刑期间,她通过学习法律,认罪服法,认真改造,凭着自己的突出表现,2007年12月被减为无期徒刑,这让她看到了希望。之后,她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又被减为有期徒刑19年6个月。
服刑改造给予服刑人员悔罪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而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认罪服法,积极劳动,努力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服刑人员应把刑期变学期,深刻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在服刑改造过程中围绕“认罪服法、改造自我、争取成为一个社会守法公民”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自觉改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从而推进改造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