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具体表现

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具体表现

时间:2024-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其回归社会后适应能力的强弱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治、安定有序。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现实生活中难免要遇到许多困难。

四、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具体表现

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以后,随着身份和环境的变化,其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人际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明显区别于一般公民。而其回归社会后适应能力的强弱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服刑人员是否做好回归社会的准备,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具有遵纪守法和悔过自新的意识。带有惩罚性质的监禁场所固然有利于改造服刑人员的恶习,但是如果服刑人员不能积极地认罪悔罪,真正地改过自新,即使走出监狱,仍有可能重操违法犯罪之旧业,甚而走上报复社会之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完成这个任务,要靠每个公民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整个社会有章可循,稳定有序。服刑人员要学法懂法,提高法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守规矩,合法度,回归社会后要遵纪守法,违反道德纪律的事坚决不做,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是否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服刑人员回归前,特别是在出监教育时,要充分了解当前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储备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通过技术培训,掌握一种或几种必要的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提高就业竞争的能力,使自己出狱后能尽快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如果有正当的谋生渠道,一般都不会重新犯罪。

是否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现实生活中难免要遇到许多困难。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婚姻家庭的变故、生活就业的重压、生存物资的贫乏,如果没有足够的克服困难的信心,就会变得茫然、焦虑。如果再加之以社会的冷遇和歧视,就极有可能促使一个信念不坚定的服刑回归人员精神崩溃,丧失前进的信心。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自己放弃了,那么谁都无法相助。知名教授王立群在赠给河南省第一监狱培才学校服刑人员图书的扉页上写道:“跌倒了不可怕,站起来就有高度。”的确,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打击,都不要悲观失望。生命的美好就在于我们拥有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告别过去,当重新呼吸自由空气的那一刻,就是人生全新的开始。希望的种子一旦萌芽,终有一天会开出美好的生命之花!

思考题

1.道德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什么重要作用?

2.公民守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基本道德条件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