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的调研报告江苏省农林厅2006年10月,江苏省农林厅专门组织有关人员赴苏中、苏北等地就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各地也积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

江苏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农林厅

2006年10月,江苏省农林厅专门组织有关人员赴苏中、苏北等地就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江苏省农村实用技术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以各级各类科技培训基地为载体,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努力提高农村各级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的科技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省累计建立各级星火科技培训基地242个,国家级星火学校42所,乡村级星火分校500多所,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4 227期,编制文字教材180多万份,声像教材4 000多套,培训人员240多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指导,纵深部署全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

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致富”这一主题,从宏观上加强了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精神,根据省政府《江苏省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作为新时期依靠科技致富农民的重要工作之一,明确了目标和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江苏省制定的《江苏省星火培训“十五”计划》,以培育农村科技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各地也积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如盐城东台市围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启动实施了“222人才培养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乡村优秀科技人才考核管理细则》等文件;兴化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兴化市百万农民科技教育工程工作要点》。

(二)贴近农民实际需求,大力开展各类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

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的需求主体。因此,我们在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紧紧贴近各地农民的实际需求,打破以往“你给我不要、我要你不给”的尴尬局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类短平快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

如丹阳市针对当地低山丘陵、传统农作物产量低的情况,大力开展草菇等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当地农民依靠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年食用菌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 000万平方米,年产量5万余吨,产值2.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5%。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达到3万多人,人均年增加纯收入2 500元。蒋墅镇鹤溪村农民黄伟南,原来一家4口靠承包3亩土地种粮为生,年收入不足3 000元,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他参加了星火学校组织的草菇生产技术培训班,并在星火学校的帮助下,建造了12间菇房种草菇,半年就净赚了3万元。新桥镇腰沟村村民范秀琴通过星火学校的草菇培训班培训后,联合5户村民投资兴办草菇种植场,建造菇房60间,半年时间种植草菇10茬,净赚18万元。

昆山、丰县等地针对当地传统果蔬产业效益逐年降低、果农增收难度增大的情况,专门赴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教单位邀请专家,到现场为果农开展名特优稀果品种植及贮藏保鲜技术培训。如昆山市针对近年逐渐形成种植小型礼品西瓜的特点,组织引进推广了“早春红玉、小兰、拿比特”等优良品种,由于培训及时,农民采用了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2006年西瓜亩均产量超过3 000公斤,比2005年增长10%,亩均纯收入达到5 500元。

宝应等地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企业带农户的形式,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如扬州宝泰米业有限公司依托县农干校在全县范围培训水稻主推品种——丰优香占的田间生产的技术要领,同时,公司对农户生产的丰优香占优质稻米,按粳稻价格进行收购,有力推进了宝应水稻产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如今的扬州宝泰米业公司已成为江苏最大的籼型稻米加工企业,拥有有机稻米品牌1个、绿色稻米品牌1个以及无公害稻米品牌4个。

建湖、如东等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技术培训中的作用,针对行业发展中的一些共性新技术,大力开展各种培训。如建湖县恒济镇水产协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共编印、发放《科技简报》2万份,组织专家举办25次会员实用技术、市场营销培训班,参训会员达1万余人次。专家授课后,协会还将授课内容刻录成光盘,在有线电视和各村党员活动室播放。现该镇已发展无公害养殖基地3.5万亩。鱼、虾、蟹、中华鲟、南美白对虾等10多个水产品,年产水产品1.8万吨,远销上海、北京等30多个大中城市。该镇芦舍村养殖户张德本有养殖水面1300亩,开始养蟹效益一直不高,经专家现场技术培训后,通过改变水质、推广蟹鱼混养、科学投放饵料,蟹亩产量由15公斤左右提高到50余公斤,蟹的只重也增加了50克左右。该镇今年上半年生产各类水产品500万吨,销售额达3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近2 000元。

(三)拓宽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培训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农民掌握知识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农民培训新需求,提高农民培训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我厅在组织各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过程中,积极创新各类培训方法,将培训农民的课堂搬到村镇,将科学技术送到农民家里,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苏北地区乡村较为偏远、技术基础差的情况,江苏省农科院牵头全省10多个县(市)联合实施了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星火远程科技培训工程”,将卫星通信与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相结合,建立宽频农村远程培训与信息服务平台,制作了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技能的多媒体培训课件,建立了一批远程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各类远程科技培训,目前,已累计通过网络开展各类远程技术培训800余期,培训农民20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时效性。其中,姜堰市运用远程教育培训设施,筛选出适合本地的实用栽培及养殖技术2 500条,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实时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全市13个村镇开办了130余场次的培训,直接和间接培训农民25 000余人次。

相城、吴江等地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开展“特种水产品订单+培训”形式的特种水产技术培训,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产品订单”与培训联动吸引养殖户参加培训,以产品检验合格与否判断学习效果,引导养殖户采用符合国际市场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规范的养殖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既增强了养殖户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又加快水产养殖科技成果向农户转化。

宝应县科技局、科协、农业局借鉴公安“110”的做法,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网络中心为牵头单位,县、乡农技服务站(所)为支撑,组建了一支由42位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组成的“农技110”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传授和现场服务活动,提高培训的力度、广度、实用性和及时性。

常熟、溧水等地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按照选聘一位(批)专家、依托一个实体、围绕一个产业、开发一个项目、具备一定硬件、建好一个培训场所的要求,依托专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技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和种养大户,建立了一批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通过“专家大院”,把新技术、新知识、新农艺、生产标准、市场信息等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企业和种养农户。

(三)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硬件环境

“十五”以来,围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开展,以各级科技培训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等科技中介和服务机构为载体,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涉农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6项,总投资2 880万元,其中省拨款580万元,重点支持了宝应、东海、东台等36个市县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改善了各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的硬件环境和设施,提高了它们开展科技培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累计建立国家星火学校42所,各级星火培训基地242个。

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部将江苏列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第二批试点区域为契机,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星火计划“江苏省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以江苏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为重点,联合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教单位,启动建设了分布式、虚拟集成的江苏省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主网站,同时,结合江苏省茧丝绸、硅、食品加工等地方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东台、东海、铜山等10个县的50个乡、100家农业企业和200家农户作为信息重要采集点,选择建设了连云港、徐州、盐城3个市级和东台、东海等10个县级示范子网。通过全省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效整合了全省农村信息服务网络资源,为全面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期对各地实施情况的检查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认识不够统一,工作进展不平衡。多数县(市)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并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思路,扎实推进。但依然存在部分县(市)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有关政策文件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工作进展存在不平衡现象。

2.典型经验和案例的总结宣传不够。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实施县(市)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良好,措施得力,成效也比较显著,但是缺乏对典型经验、典型案例的及时总结、宣传,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社会影响,不利于通过典型引路更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实用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有关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当地星火学校、成教学校以及农业推广学校、职业中学的骨干教师和相关部门科技人员纳入培训基地师资,整合优化师资力量,使培训基地软硬件均上一个台阶。

2.要推进农民技术职称评定。要按照“训用结合、训证结合”的原则,以农业生产实绩,解决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民评定技术职称,逐步形成现代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信息库。进一步完善县、乡镇两级农村人才服务机构,建立人才服务站。对从事农业科技产品的开发经营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的大户以及带动周围群众脱贫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信息库。

4.加强多部门的合作。要将省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宣传部的“科技三下乡”、科技系统的星火培训、农林系统的绿色证书培训、团委的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培养、妇联“双学双比”、科协的科普等活动与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人员优势、组织优势、政策优势,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全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