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宿迁市妇联
宿迁市是农业大市,全市526万人口中有380万农村人口,210万农村劳动力。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到2005年末,全市在外务工农村劳动力达97万人,每年外出务工收入达70多亿元。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如何抓好这一特殊儿童群体的管理,保证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宿迁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新问题和新任务。
一、基本状况和问题
1.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目前,全市农村初中、小学共有学生68万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占30%,达20万人,其中上小学的12.2万人,上初中的7.8万人。全市有32所学校留守学生占本校学生数的50%以上,部分乡镇小学和初中留守生甚至超过了70%。这些留守儿童中,父亲单独外出的占62%,母亲单独外出的占13%,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占20%。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其中以单亲监护为主,占所有监护人的79.2%;其次是隔代监护,占16.9%。还有少量孩子单独生活,只有极少数外出务工的父母将子女带在身边就读。
2.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严格的督促指导,造成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二是缺乏父母的亲情交流,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和障碍。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强烈渴望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三是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造成是非观念淡薄,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约束管教,对很多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出现行为偏差和道德滑坡,纪律散漫,是非不分。四是缺乏家庭的安全监管,造成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3.社会文化环境对留守儿童存在负面的影响。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各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投入使用,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但由于缺乏监管力度,加之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较弱,无法抵挡外界的诱惑,使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受到侵扰。例如: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违反国家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还未能得到有效制止。有的网吧业主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通宵经营,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光顾此类场所,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4.地方财力紧张,工作经费不足,给留守儿童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宿迁市是劳务输出地,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宿迁市要解决80%留守儿童寄宿的话,还需要新建、改建寄宿制学生宿舍10万平方米,还需招聘一批生活老师,负责寄宿学生的安全、教育、生活等。目前,就宿迁市财力现状,是无力达到的。再如,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地方匹配部分,没有全部落实到位,而且各地分配不平衡;农村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严重匮乏,走出校门,他们无处可去,免不了受到不良文化的引诱和侵袭;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外地,经济贫乏、没有固定的通讯工具等原因使得与孩子无法保持正常的亲情沟通;农村家长学校远程教学设备也极度缺乏,代管监护人因多种原因也无法充分履行职责,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断层空白状态。
5.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宿迁市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有关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社会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责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社会大众群体关注留守儿童意识不足,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二、几点建议及对策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更是全面推进宿迁市经济社会实现更大突破,早日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政府应通过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流入城市的务工人员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给予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以切实的市民待遇,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同时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农村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在家乡依然有钱可赚。这些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增加财政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发展贫困地区儿童事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把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加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改善的投入,要在服务福利项目进行投入,如:医疗保健、基本医疗保障、生活保障、农村青少年校外活动设施建设等。同时要加快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步伐,对家庭贫困的寄宿留守儿童提供充分的生活费补助,两免一补政策要充分落实到位,让留守儿童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3.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大力开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四项配套”工程和“六有工程”,要充分满足留守儿童寄宿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和安全工作,在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上也要积极创新,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例如,要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及时进行疏导,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寄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减少对留守儿童管理的断层与真空。
4.大力发展农村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是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规范对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第二监护人培训、打工父母学校等特色家长学校以及咨询站、服务热线等多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要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通过家长学校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时,要把家庭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正确引导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指导父母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5.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由于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需要全社会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依法履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把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关注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职责;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着重对有问题苗头的留守儿童进行对口帮助;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予以亲人般的关怀;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坚决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利益的犯罪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