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鄂伦春族和印第安人

鄂伦春族和印第安人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宗教信仰自然崇拜,鄂伦春族人认为包罗一切的宇宙,由“天神”主宰。太阳神、月亮神三、“别雅布堪”——月亮神在鄂伦春族人的心目中,月亮是位慈祥、善良的女神,鄂伦春族语称“别雅布堪”。同时,鄂伦春族人视月亮神为狩猎神。鄂伦春族人直到现在还保留有这种习俗。
宗教信仰_中国鄂伦春族

第一节 宗教信仰

自然崇拜,鄂伦春族人认为包罗一切的宇宙,由“天神”主宰。四季和昼夜的更替便是“天神”有意安排的结果;山有“山神”,栖息在高山峻岭、悬崖峭壁或山洞之中,主宰山中一切禽兽;火有“火神”,它既可以给人以光明和温暖,又可以使人间的一切化为灰烬;风有“风神”,世界上所有的风都是风神扇起;雨有“雨神”,它一旦发怒,就会降暴雨使世间雨水泛滥成灾,或是滴水不落而使万物枯萎;雷有“雷神”,打雷闪电是雷神敲击雷鼓的响动和闪光等。鄂伦春族古代自然崇拜意识表现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森林、树木、高山、岩石、河川、湖泊、彩虹、云等自然物及自然现象上。

图腾崇拜,是随着氏族制度的发展而形成的。那时人们不理解人类的起源,认为某种特定的动物与他们的氏族有着血缘联系,视作自己的“祖先”,或者认为某种动物曾营救或保护过自己的氏族,因而对它加以崇拜。

祖先崇拜,是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随着世袭观念的加强而形成的。由于灵魂观念的发展,逐渐形成对死者丧葬和周年祭等悼念活动,尤其氏族的首领及辈高长者死去时,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对于本氏族有过重大影响的人死去后,人们期望其“灵魂”保佑子孙后代,成为后人崇拜供祭的对象。某些因特殊原因死亡者,也往往被人们供祭而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因此,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祖先“神”。

一、“恩都力”——天神

鄂伦春族人崇拜天神“恩都力”。在鄂伦春族人的心中,恩都力既是一位备受崇敬的至高无上的天神,他远离人间,高居天上,创立宇宙,无形无状,无所不能,无所不求,同时它又是一个积极入世的神,是人类始祖的创造者,人类一切文明的创造者,人类一切能力的赐予者,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决定者,人类危难的解救者。在《天神造人》中说“鄂伦春族人是恩都力(天神)用鹰的骨头和肉创造的。本想造十个男人和十个女人。男人造完了开始造女人的时候,肉不够用,只好下半截用泥土填补。造成的人,没有衣裳穿,身上长毛了。男女开始生活,女人因为有半截是土做的,能力小。恩都力添上力量,从此女人的能力太大了,又减去一点,才和男人差不多。刺枪是恩都力给的,能刺死野兽,人就有吃的了”[1]。《青水莲与粥子扩》中说“在很古的时候,宇宙间分上、中、下三层”。这上、中、下三层分别有三个恩都力掌管。大恩都力坐在宝座上,掌管整个宇宙,天上、地下都归他管。二恩都力在空中,他掌管雷神、雨神、风神,同时,起上传下达的作用。三恩都力在最底层,察看地上的飞禽走兽、森林草木,与人类生活情况。天底下大地上原本没有高山、河流,太阳直射地面,地上的人与动物晒死、渴死不少,大恩都力派女儿们播撒了高山和河流,并派能人治理国家。[2]从神话故事中,如《男人和女人》《人为什么会死》《人身上为啥不长毛》中,得知是恩都力教会了鄂伦春族人制造弓箭,鄂伦春人不仅用它作为狩猎的生产工具,而且还作为战胜敌人魔鬼的武器。是恩都力使人脱下了一身兽毛,他创造了人类,使之男女有别,繁衍后代,他为人类规定了生和死,他使人类在外形上与野兽有别,他教会了人类分工和狩猎。因此说:鄂伦春族人崇拜恩都力,称他为“天神”。

二、“滴拉恰布堪”——太阳神

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族人认识到太阳给人光明和温暖,离开了太阳,动物、植物、人类等都无法生存。人们崇拜太阳,是因为太阳至圣和灵魂不灭连在一起的,永远照耀在子孙们的身上。鄂伦春族人称太阳为“滴拉恰”,称太阳神为“滴拉恰布堪”或“滴拉恰博如坎”[3]。古代鄂伦春族人有崇拜太阳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全体氏族成员要聚集在一起朝太阳跪拜叩头,并以祭肉食及酒等方式祈祷太阳神,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给他们幸福健康和更多的猎物。平日里,人们有什么困难和委屈,都可向太阳神述说,祈祷太阳神能为他们解除生活中的苦难或心中的痛苦,或者是祈祷太阳神为他申明正义主持公道。而猎人在狩猎中,如果迷了路,也要祭拜太阳神为他指明方位,走出困境。在众多神像神偶中,也有太阳神和月亮神的造型,是以木雕刻成的。太阳神的造型呈圆形,木雕为扁圆体,在它的一个边沿上凿刻成小孔,是用来穿皮条绳或是野兽筋线,可以系挂在祭祀场地神位上。

img131

太阳神、月亮神

三、“别雅布堪”——月亮神

在鄂伦春族人的心目中,月亮是位慈祥、善良的女神,鄂伦春族语称“别雅布堪”。因为月亮有周期性的盈亏圆缺,往往更能激发古代鄂伦春族人的种种幻想,也由于夜间或清晨是鄂伦春族猎人狩猎的最好时机,因此,鄂伦春族人认为“慈祥的妈妈”月亮神,会在夜间注视着各种野生动物及禽类的活动。月亮神还是夜间布施光明,给人指路的保护神,黑夜中的光明女神,保护人们在黑暗中行走安全,打猎方便。同时,鄂伦春族人视月亮神为狩猎神。每当月亮周围有一层光环,月光晦暗,就是向人们预示将有坏天气。为此,人们特别尊敬和爱戴月亮神。每当晴朗的夜晚,人们都去仰望那慈祥可爱的月亮神——黑夜的光明之神。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十六是拜月赏月的日子,人们有什么心愿和要求,就对月亮诉说。人们很崇拜月亮,在春、秋大祭祀中,在神图上画太阳的同时,也画月亮,在制作太阳神偶时,也制作弯弯的月亮神偶,挂放在“玛路”神位的柳木神架上的第一层,是供祭祀的重要神灵之一[4]

四、“古龙它布堪”——火神

火神祭在鄂伦春族人的宗教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自从“恩都力”教会鄂伦春族人怎样用火之后,是“古龙它布堪”或“托阿恩都力”——火神给人以生命的源泉和生活的勇气。常年不灭的火,延续着鄂伦春族人的崇火习俗,火不仅给他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减少冻死冻伤的人数,而且可以驱逐野兽,防止野兽的入侵,保护自身和后代的生命安全。在深山老林中游动狩猎,迷路是经常发生的,他们可以用火传递信息,联系伙伴,尤其是黑夜以火为标志寻求宿处。在篝火旁烧烤、歌舞、欢庆丰收胜利。火给人以光明、温暖,它能延续人的生命,改变人类的生活。因而每逢过年过节,晚辈们前来拜年时,首先要给“古龙它布堪”——火神磕头,祈求火神多多关照保佑,然后再给长辈们磕头拜年。举行婚礼时,也要先敬火神。平时生活当中,人们也随时敬奉火神,好酒好菜第一口,先要敬火神,感谢火神给予人们的恩赐。鄂伦春族人直到现在还保留有这种习俗。

img132

熊熊燃烧的篝火

五、“白那恰”——山神

鄂伦春族人对于山神“白那恰”非常崇拜,凡是高山峻岭、悬崖绝壁或是洞窟之类,都认为是山神所在的地方。每逢人们打猎途中经过山神之地时,都会顶礼膜拜,从不绕道而行,并不许吵嚷、喧哗,否则山神会不满,对狩猎不利。一般远出狩猎者先向山神供祭,人们认为,只要听山神的话,它才乐于保佑你,如果触犯了山神,它会使你一无所获。鄂伦春族人如果很久打不到猎物,便会求助于“白那恰”。

img133

山神“白那恰”

鄂伦春族人供奉的“白那恰”神像,一般是在狩猎过程中随时制作。猎人们来到较僻静处,一边轻声祈祷,一边用斧子轻轻地削去树皮,然后用黑炭画上眼睛、鼻子、嘴巴似人脸形象,站在“白那恰”的前面,再用点燃的“阿日叉”(即爬山松)熏一熏,然后磕头祷告,祈求“白那恰”多多保佑。

祭山神“白那恰”狩猎归来,猎人们一定要拿点兽肉供上,把兽血涂在神像的嘴部,以示感谢“白那恰”的赏赐。同时,猎人们还要把左右邻舍的亲友们都请来,共同分享“白那恰”赐予的猎物。

鄂伦春族人有敬奉山神“白那恰”的习俗。逢年过节举行家宴,长辈必用手指蘸酒,向上三弹,以示给“白那恰”敬酒,行罢此礼,自己方可饮第一口酒。

六、“昂弟博阿”——雷神

鄂伦春族人认为雷是很大的神,打不到猎物或人有病时都祈祷它。相传在远古以前,天很低很低,每当下雨打雷,都有人被雷击而死去。因此为了不被雷击,保护人类自己,人们便开始信奉雷神并上供、磕头,祈求雷神不再给他们带来灾难和不幸。鄂伦春族人信奉雷神,用薄木片刻个神偶,其形象是:满身刻有鱼鳞,尾部有圆柄,鱼鳞较密,头部刻画眼睛和锋利的牙齿,形状威武。在众多神偶中,与太阳、月亮等神偶放在一起来供奉[5]

七、“穆都”——龙神

龙神:鄂伦春语称“穆都”。传说龙是神奇的动物,身体庞大,很长,有鳞,有角,有爪,并且能走会飞,能游泳,鄂伦春族人视为风雨的象征,供奉为神。关于雨的神话:传说下雨是天上的“穆都里汗”在洒水,“穆都里汗”身上有无数鳞片,在每个鳞片上都装满了水。鄂伦春族人信奉龙神有两种不同形式的龙造型。一种是以木板雕刻而成的比较抽象的鱼形龙的神偶。在头部画有眼睛,上下嘴唇间有锋利的牙齿,周身画出细细的鱼鳞等。另一种龙造型与中华龙造型很接近,有龙头,头上有双角,四足,躯似蛇,上有鳞片饰。在萨满服饰上就有这种龙的造型。鄂伦春族人对龙特别虔诚,木刻的神偶与其他神偶一起放在“玛路”神位上。每当生活有逆境,打猎歉丰,或有自然灾害时,总要供奉龙神,向它祈祷以求保护。[6]

八、“得义布堪”——鹰神

鹰:鄂伦春语称“得义”。鄂伦春族人敬奉鹰神。据说鹰是保护神,鹰的双翅可以保护着主人,鹰的双眼能识破妖魔鬼怪,鹰的利爪能捉鬼神,祛灾驱魔。鹰是善良无私的人类守护神。人们用木块制作鹰神的形象,在神偶上画有美丽的似羽毛状的“花纹”,似张翅膀。鹰尾突出,似把握方向,腹部有利爪,为了便于悬挂,在背部钻个小孔。

九、“初哈布堪”——草神

“初哈”(楚卡)鄂伦春语意为草;“布堪”,意为神。鄂伦春族人饲养马匹后,“初哈”(楚卡),绿色草场、草原显得尤为重要。鄂伦春族人为使自己的畜群繁殖兴旺起来而供奉草神。丰富的草场为马群提供饲草,使马匹肥壮,而草神能保护马群不受恶狼的侵袭和伤害。“初哈布堪”在鄂伦春族人的心目中至高无上,像天神一样供奉,以保佑畜群繁殖兴旺,平平安安。人们在布或纸上描绘出“初哈布堪”的神像,供奉在“斜仁柱”的“玛路”神位上。

十、“阿尼冉布堪”[7]——生死相依之神

相传,在古老的鄂伦春族氏族部落中,有9个鄂伦春族人(5女4男)生活在一起,他们共同狩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彼此分享劳动的快乐。后来,他们离开了原来的氏族部落群体,在原始森林中仍然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几年以后,人们仍然能在森林中看到他们生活狩猎在一起,没有忧伤,没有痛苦,一直到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那种生死相依、团结合作、和谐友好、共担风险和困难的精神,立他们为神,称为“阿尼冉布堪”祖先神,教育后人要团结向上、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并用木片刻为“阿尼冉布堪”神偶。9个小人形连在一起,下有木底座,意为地;上面用薄木片揻成半圆形,意为天;“阿尼冉布堪”意味着与天地共存,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十一、“吉亚其博日坎”——财神

“吉亚其”鄂伦春语意为财神。神像是一块方布上贴着用金箔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和五六个手牵手的人形或是用兽皮和髦毛制成的老者形象。猎不到野兽时要给它上供,供品为狍子和“老考贴”。有人患病也以为是冲犯了“吉亚其”所致,故也向其祷告并敬献供品[8]

十二、“玛鲁博日坎”——家庭保护神

“玛鲁博日坎”,主司人畜平安,猎业丰收,也就是家庭保护神。祖像是用薄木刻出16个人形,缝在一块方布上,上边边缘缝两块皮毛,呈“八”字状;也有以4个木偶人为“玛鲁博日坎”。人、马生病或打不到猎物时,向其祷告并供以狍子、飞龙等[9]

过去,鄂伦春族人供奉的神灵很多,如“居拉西其”灶神;“卡威勒”鱼神;“埃尼博如坎”管天花病;“额尼音博如坎”管麻疹病;“翁库鲁博如坎”掌管各种疾病;“树拴克博如坎”掌管各种病灾等。总之,各种各样的神灵,鄂伦春族人到底供奉或信仰过多少神,现在已无从知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