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政效率的类型划分及具体内容介绍

行政效率的类型划分及具体内容介绍

时间:2024-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定静态效率也就是测定特定时点上投入产出之间的比率。组织效率所涵盖的内容比个人效率要广泛得多,既包括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又包括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行政效率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依据衡量的行政管理活动类型可以将行政效率分为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

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对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自身事务的管理。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而言,行政机关是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之一在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弥补市场缺陷,按照不同社会公众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衡量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效率的主要指标就是配置效率。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实际上主要就是针对配置效率而言,市场或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生产效率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内部的生产或管理活动而言,是指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投入产出之比。衡量行政机关行政效率的高低,除了关注行政机关的投入产出之比外,还要考虑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即使行政机关的生产效率比较高,如果其生产或提供的产品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的话,那么也不能就此认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是有效率的。依据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区分两者之间的四种组合情况:

img11

(二)行政效率依据其测定涉及的时间段可以分为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

静态效率关注的是在特定时点上能否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测定静态效率也就是测定特定时点上投入产出之间的比率。动态效率指的是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提高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即投入产出比率在一定时期的变动率。

(三)行政效率依据其所涉及的对象可以分为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

组织效率是指特定行政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时效、办事速度、投入产出比率等。组织效率所涵盖的内容比个人效率要广泛得多,既包括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又包括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决定组织效率高低的不仅仅是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办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而且还包括组织之间的职能划分、组织内部的责任分工、组织结构、领导水平、工作程序等因素。个人效率指的是特定行政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体现的时效、办事速度等。个人效率的决定因素包括个人素质、人际关系状况、工作态度等因素。

(四)行政效率依据其实现程度可以分为计划效率和实际效率

计划效率是指行政活动开展之前预先估计或规定的行政效率。实际效率指的是行政活动结束以后实际产生的行政效率。将行政效率划分为计划效率和实际效率的意义在于:在测定行政效率时,将实际效率同计划效率进行对比,从而准确地掌握计划效率的实现情况,科学公正地考察行政组织的行政管理水平。

(五)依据行政管理环节,行政效率可以分为决策效率、管理效率和执行效率

决策效率是指决策层通过计划、决策、组织、协调等全局性工作所追求的系统效率。管理效率指的是职能管理层依据上级决策任务,通过分工合作、监督检查、指导等活动,确保行政管理目标全面实现所表现出来的效率。执行效率是操作执行层全面执行上层决策,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所达到的个人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