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

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

时间:2023-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吕云涛2007年7月16日到7月3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赴L镇新农村建设服务和调研队15人入住山东省L镇展开服务和调研,重点调查了该镇G村、C村、S村、M村、H村和D村等六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中,89%的村民对该镇的水利设施表示满意。

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

吕云涛

2007年7月16日到7月3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赴L镇新农村建设服务和调研队15人入住山东省L镇展开服务和调研,重点调查了该镇G村、C村、S村、M村、H村和D村等六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L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和成功经验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1.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植业方面,该镇实施桑蚕为主导产业的富民工程,利用10年的时间建成了东营市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全镇成龄桑园面积达到了12 000亩。2006年鲜茧总产量超过60万公斤,蚕农实现收入2 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此外还发展了5 000亩优质西瓜生产基地,走绿色生态农业的道路,“麻湾”西瓜曾被世界国际农产品博览会评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养殖业方面,该镇发展了肉鸡、肉鸭、生猪和奶牛等为主的畜牧业,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林业方面,速生杨树林基地雏形初现。M村速生杨2007年第一次间伐,效益可观,每亩地毛收入3 000元左右。此外,该镇还建有小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园基地。

2.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该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运营模式。植桑养蚕依托阳光丝业等龙头企业,由企业向农户提供蚕种和养殖技术,蚕茧由企业回收,农民成立桑蚕协会,共享技术与市场信息,已逐步形成了“龙头+协会+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肉鸡和肉鸭的养殖,由龙头企业华誉集团提供鸡鸭苗、饲料、病虫防疫和养殖技术,农户负责养殖,成品后销售给企业。种植果园的农户,与银座等大超市签订合同,销路得到保证。订单农业已成为该镇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L镇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问题。水利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该镇先后投资3 000多万元,对7.5万亩农田进行了高标准无缝隙开发。万米地上混凝土水渠正在建设中,水利设施更加完备。调查中,89%的村民对该镇的水利设施表示满意。

2.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以来,该镇共建成入村公路58公里,70%以上的村庄通上了公交车,85%的村完成了通水任务,全镇47个村用上有线电视。S村大街小巷都修上了柏油路,装有路灯,修建有下水道。村民普遍认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我们调研的6个村庄,都进行了村庄规划,其中有5个村脱离原有老村,建设起了一个崭新的村庄。该镇加大镇村环境整治力度,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新修的柏油路两旁种植了树木,积极进行村庄绿化,使整个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2007年起该镇落实中央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95%的村民感到该项政策较大地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调查中无人反映有乱收费现象的存在。该镇中小学校舍均为楼房,不存在危房,有比较先进的教学和实验设备,教职工工资发放及时。

2.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该镇努力改善群众医疗条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参合率达到98%。调查中,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可度达到了100%,98%的村民可以说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73%的村民知道报销比例和报销程序。镇卫生医院大厅公告栏张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材料》详细介绍了2007年各级政府给每个参保村民的补助标准、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和报销程序等事项。

3.繁荣农村科技文化事业

该镇为55个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并在每个村建成或正在建设文化大院、小康书屋和百姓科技信箱等设施。文化大院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内部建有基本的健身器材。在S村调研时,发现小康书屋有小规模的藏书,图书门类比较齐全,并为村民提供了读书的桌椅。

4.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在镇政府倡导下,80%的老年家庭签订了《农村家庭养老协议书》,协议书明确了子女应承担的赡养义务。该镇还健全和完善了“五保五救助”社会保障制度,每年向721户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多万元,对125名“五保”老人进行集中供养。敬老院内备有基本的生活和娱乐设施,老人们生活比较安逸。在敬老院调研时,所有的老人对在敬老院的生活表示非常满意。G村还为“五保”户和低保户建设了新住宅。

二、L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农民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1.民意未得到充分尊重

H村由于新渠走向不合理,并且在建设中堵塞了部分原有水渠,部分田地无法排涝。访谈中,G村村民明确表示迫切需要一条从村子到田地里的柏油路。他们认为这条路比建文化大院和村内道路的硬化更重要。调查时恰逢雨天,望着泥泞的道路,村民无奈地向我们倾诉。

2.村民主动性不高

调查中,73%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村民主要关心的是自己一年的收入情况,对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关注的比较少,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安排不清楚,参与谋划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不高。有的村民表示关心也没有用,认为自己说了不算。有的村民直接不接受访谈,表示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关心。

(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尚需加强

1.农村党员老龄化比较严重

调查中,村民普遍反映各村党员中中老年人比重大,青年农民党员发展比较缓慢。青年农民入党的途径多为参军在部队加入党组织。个别村党员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据D村村民反映,全村21名党员,40岁以下的0人,40~50岁的3人,50~69岁的7人,70岁以上的11人。

2.村民自治尚不完善

第一,村民自治意识不强。调查中,68%的村民不知道或说不清楚什么是村民自治,84%的村民认为村委会是镇政府的下属单位。83%的村民表示对村务公开不关心,很少去看或从来不去看公开栏。调查中发现,C村村务公开栏一片空白,G村村务公开栏设在村委会办公大院内。第二,群众代表的合法性存在问题。调查中,G村村民反映,群众代表由村委指定。村中极少开村民大会,一般由群众代表会议代替,群众代表却不能完全代表群众意见。第三,村委选举过程尚需改进。调查中,59%的村民表示对选举过程不满。G村和D村村民都反映选举时,由几个候选人拿票箱上门收选票,碍于情面,存在违心投票情况。

(三)新村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新村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浪费。在村庄规划中,大部分村庄是脱离老村建设新村。调研中发现,老村几乎变成了废墟,只有极少数老房子里住有老人和个别家庭条件困难的农户。大量老宅基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不仅如此,新村建设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规划新村时,为了整齐划一,有的村要求村民拿到宅基地批文后,一年内必须按统一规格建设起房屋。建设一个新农院大约需要8万~12万元,是一般农户5~8年的收入积累。调查中,G村村民反映超过1/3的家庭是举债建新房。

(四)其他主要问题

1.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如文化大院实际使用率非常低,村民对文化大院兴趣很小,93%的村民很少去或从来不去文化大院。G村和D村村民反映村内的文化大院平时大门紧闭,并不向村民开放,形同虚设。在访谈时,D村某村民用“瘫痪”形容本村文化大院的运营情况。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且质量难以保证

调查中,98%的村民表示这两年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抵消了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措施的部分效果。27%的村民反映近两年买到过假化肥、假农药或假种子,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不满。

3.部分村民对集体资产(金)去向存在疑义

该镇部分村子有部分耕地被油田占用,根据该镇现有文件,占用后,土地补偿费用归为村集体所有,当年的青苗赔偿费归农户所有,第二年重新分地。有的村子的桑园、果园和林地属于单独承包土地,并非每户村民都有,每亩土地承包费一年100元或200元。部分村民对集体资产(金)去向存在疑义。32%村民不相信财务公开的数据。

三、L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

充分尊重农民的话语权,努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能否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让农民从中切实得到实惠,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关键之一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否真正重视农民的话语权。基层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是一个组织规划和服务的角色,是一个民意的提炼者和升华者,而不应该是一个越俎代庖的拍板者和不顾民意的决策者。[7]此外,要明确广大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者、知情者、参与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要鼓励农民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通过辛勤劳动,把农村建设成为自己理想的家园。

(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基层的联系人和带路人。农村党员素质是否过硬,成为村两委工作成败的关键。要把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优秀青年农民纳入到党组织中来,确保广大农村党员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完善村民自治,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要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逐步增加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切实落实村委会组织法,尽快出台村民自治法,实现充分的村民自治。群众代表,由村民自己选出,保证群众代表的具有代表性。加大对村委选举的监督力度,保证程序和结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切实选出有能力且愿意为村民服务的村委班子。

(三)重点解决新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科学规划,节约使用土地。尚未进行新村建设的村子,要科学规划,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尽力避免占用耕地进行新村建设。已建成新村的,要合理利用老村宅基地,能恢复为耕地的尽力恢复。要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充分考虑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需要进行旧村改造的村子,要切实做好被拆迁农户的住房安置和补偿工作,依照《物权法》,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四)其他对策建议

1.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为了突出一时的个人政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而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真正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一心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选择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时,应充分注意其典型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庄作为试点,探索出不同的模式,打造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村,引导和带动其他村庄的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发挥示范村的示范效益,另一方面要解决落后村的现实困难。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多做一些“雪中送炭”之事,少一些“锦上添花”之举。

2.加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

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加大对哄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厂商的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惩处制造假化肥、假农药或假种子等假冒伪劣农业物资的企业和人员,为农民生产保驾护航。

3.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要积极推行农村财务管理预决算制度,由民主理财小组参与编制预算搞好财务收支的事前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定期向群众公布收支情况,增加资(产)金使用的透明度。在两公开时,一要加大宣传,二要注意公开的方式和地点等,并且增加回应性。同时,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规范和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保证农村集体资产(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扎实稳步推进。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