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间:2023-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该发生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而当时俄国的国情按照列宁的分析:“俄国是介于文明西欧和落后东方之间的国家。”“半文明国家”意味着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总体上看是一个中等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充分认识到了它的艰巨性。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如列宁所说的:“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8]历史这一超乎寻常的特殊跳跃,是由当时各种必然和偶然、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等诸多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下相互汇合、作用而成的。

正因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的是一种超前的跨越,因此,它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科学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有着太大的距离。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该发生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而当时俄国的国情按照列宁的分析:“俄国是介于文明西欧和落后东方之间的国家。”[9]这一形象的提法,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思路,从全球角度、以资本主义发达程度作为近代文明的主要尺度,把世界各国依据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分为三类。一头是发达的西欧,一头是落后的东方,夹在中间的中间类型是俄国。“半文明国家、半亚洲国家”这一提法,揭示了俄国特有的二重性。“半文明国家”意味着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总体上看是一个中等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前夕,在煤炭、五金、糖等行业中已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半亚洲国家”实质上是说俄国还是一个农业国,82%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是前资本主义的、宗法制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遗迹严重的农业,从土地占有制和经营方式上看,大部分还是农奴制的。根据这一两重性,列宁强调了俄国国情的两个基本特点:(1)俄国生产力在总体上相当落后,而发展又极不平衡,因而势必长期存在多层次阶梯式的经济结构;(2)无产阶级只占居民人口的极少数,农民占绝大多数,因而和西欧发达国家相比,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充分认识到了它的艰巨性。故他强调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而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月革命后的前七年,列宁就是在探索“如何在一个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历程中度过的。列宁凭借着自己的睿智、勇气和信心带领着俄国人民时而大踏步前进,时而迂回前进,甚至,有时不惜倒退。在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相伴随的曲折过程中,列宁的思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和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