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它是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工党)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名称。
民主社会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后才有了广泛影响,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当时,在西方工人运动中进行活动和发挥影响的,不仅有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还有其他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社会民主派、社会民主主义者等。社会民主派最初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它们主张以民主主义的方法来改造社会。由于他们根本不把全部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的口号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一直不把自己称作社会民主主义者,而称作共产主义者。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出现的特殊形势要求工人政党在革命尚未提上日程的时候,在日常斗争中善于妥协,既不回避选举,也不放弃议会斗争。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特殊形势使得社会民主主义这个概念在国际工人运动中迅速流行起来。但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广泛传播,又使得这些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人也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这种情况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容忍了“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个概念。188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在一篇题为《论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对国会的政治立场》的演说中,使用了“民主社会主义”一词。他说:社会民主主义“力求为社会争取一个民主的国家,以便在社会主义的原则上组织社会”。他认为,“未来将属于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1889年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创建了第二国际,其所属的各国社会民主党,都在党纲党章中阐明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把通过阶级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显而易见,从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来看,最早的社会民主党所信奉的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几乎是同一概念。
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1896年7-8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虽然重申了“把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生产方式转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生产方式”的目标,但却把为夺取政权所应采取的措施归结为一系列有关普选权的要求。而随着伯恩施坦主义的出现,第二国际的右派和中派更把社会民主主义解释成一种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和平与合法的议会道路来使资本主义进化为社会主义的东西,把社会民主党变成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搞社会改良的党。1899年,伯恩斯坦出版了把其修正主义观点全面系统化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反对根据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来论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可以防止甚至根本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不是趋于尖锐而是趋于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崩溃是不可能的;政治自由、民主、普选制已经使阶级斗争的基础日趋消灭;普选权可以成为使人民代表从人民的主人转变为人民的真正仆人的工具;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学说已经过时;社会民主党的全部实践活动应当归结为通过改良使资本主义和平转变为社会主义。伯恩施坦的这些主张虽遭到过党内的强烈批评和抵制,但也在党内外和国际工运中引起相当广泛的共鸣,法、德、英、意、比各国党内的不少领袖和工会领导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改良主义倾向。1910年前后,伯恩施坦主义更成为第二国际所属多数社会民主党的主导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社会民主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的时期。一方面,各社会民主党从组织上进一步联合起来,恢复了第二国际,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在学说上的差异便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德、奥、瑞典、英等国的社会民主党、工党相继上台执政或参政,使以往的社会改良原则,从理论纲领变成了现实的社会实践。应该说,各社会民主党在执政或参政时期,在改善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面对帝国主义战争留下的经济困境和各种社会问题,德国社会民主党束手无策,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结果在民主的程序下,希特勒合法地在德国上台,给全世界人民,也包括德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英国工党也由于面对国内问题无能为力而很快下台。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没有给西欧的社会民主党的第一次执政带来成功的喜悦,只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51年,社会民主党因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提出旨在复兴国家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福利的社会改革方案,博得了大量选民的拥护,大多数党上台执政,社会民主主义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在新的形势下要求有所发展。在很多国家的社会党的要求下,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并召开了社会党国际的法兰克福成立大会。共有34个社会党的106名代表团参加了大会。大会宣告社会党国际正式成立,并发表了成立宣言。宣言声明,社会党国际的理论基础是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党国际的建立标志着以西欧为主要活动区域的社会民主党力量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与发展,也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扩大。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改变为“民主社会主义”。1959年,社会民主党的重要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了进一步扭转该党无所作为的局面,在波恩附近的哥德斯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新的党纲,史称《哥德斯堡纲领》。这次大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于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来讲,它重新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来讲,它的纲领重新规范并明确了其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使其作为一种理论更具成熟性。《哥德斯堡纲领》不仅使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69年取得了大选的胜利,并对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社会民主党的政策基础和民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得到了新的概括。即便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再次改变成“社会民主主义”,把社会民主主义演变成“第三条道路”,但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本质没有变。“第三条道路”不过是现时代的时髦包装而已。
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主张包括:
第一,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
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而是一种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旨在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和人之间的超阶级团结。
第二,以自由、公正、相助为基本价值,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内。
社会民主党人一直把自由、公正、相助奉为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把民主社会主义说成是争取自由、社会公正和团结的国际运动。社会民主党人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制才能实现和完成,是以实行民主化为手段争取人类解放的运动。这是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完全局限和融解在资产阶级民主之中。
第三,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
二战以后,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项争取和捍卫自由和公正,又在自由和公正中接受检验的持久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实现,并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民主社会主义强调不应把各种不同形式的公有制本身看成是目的,公有制本身并不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特效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党国际的代表大会宣言中,所有制问题已不再提及。
第四,用共同参与的经济民主来补充议会民主。
社会民主党认为,与财产享有资格纯属形式上的改变(如废除私有制)相比较,经济中的决策权真正民主化才是真正重要的,因为这种经济民主,关系到民主不只是作为一种国家政体,而且也作为包括职业生活在内的社会各领域的生活形式来加以贯彻实现的问题,关系到对议会民主作必要补充的问题。在民主社会主义看来,只有与共同参与制相结合的议会民主,才是解决民主机制发挥作用问题的最佳办法,因而经济民主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雇员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和基层管理的举措,对于改善工人的处境、维护工人的眼前利益,对于改善劳资关系、缓和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都有一定的意义。
第五,普遍主张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
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把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认为应把它看作是确保全体公民积极参加为社会服务的项目的必要基础,是争取自决和自我实现的一个基本先决条件,表示决心消除贫困,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保障人人都有权得到像样的收入。
第六,主张走第三条道路。
为了表明自己的新左派身份和创新思路,使自己与老左翼和右翼明确地区别开来,重构左派政党的选民基础,实现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寻找解决国内社会经济诸问题的全面方案,欧洲各社会民主党都成了“第三条道路”的支持者和热心鼓吹者。[5]主张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确立能够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新政治中心;由政府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改革福利制度,重新定位国家。
民主社会主义已成为一种具有很大影响的社会思潮。一方面,接受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在其执政或参与执政的过程中也曾取得一些政绩。不仅体现于在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执政实践中,确实为改善资本主义国家中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做出了相当成绩,而且体现于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实践还推进了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生活的进一步民主化。另一方面,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明显扩大。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时,参加的党只有34个,有978万党员。1989年社会党国际召开八大时,成员党已增到88个,党员约2000万人。1992年社会党召开十九大时,成员党已发展到111个,党员2500万。1996年社会党国际召开二十大时,成员党增加到140个,党员3000万人。2003年社会党国际召开二十二大时,成员党又增加至169个,党员达4000多万人。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改良。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由于民主社会主义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定工人阶级领导,主张资本主义多党制,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不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绝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