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3-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陈兰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本文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应用要求入手,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的体验式教学途径等内容进行探讨,力求实现课程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陈 兰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本文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应用要求入手,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的体验式教学途径等内容进行探讨,力求实现课程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应用

自2006年起,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新生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在体系和内容上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实践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与艺术性,任课教师一直致力于教学各环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探索。为将课堂回归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突破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引入和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对引导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躬身实践,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心灵品质,落实在行动之中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双向互动交流、对话不足

长期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用较为普遍。这种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灌输轻启发,将外部灌输作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唯一途径,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现成的理论成果。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参与程度低,师生之间很少发生真正的精神交流,难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不少学生缺少学习兴趣,课程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二)实践教学活动被忽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生动的实践性。但在教学中,常存在过分强调理论和书本现象,几乎没有涉及实践应用环节。学生对课程的体会和感受大多停留在书本,很难从实践中学习体会理论知识的精髓所在,无法实现课堂内外的相互促进,延伸拓展。课程的生命力和说服力欠缺,学生的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性弱化。

二、体验式教学内涵及在课程中的应用要求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它关注教学的过程及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而不是教师的灌输来获得知识、锻炼心智、丰富情感。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要求

1.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要求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更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以体验式教学为切入点,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完善提高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其在课程学习中与教师一道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对话、互动、合作的能动教学要求

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不是简单的知识告诉,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和建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接受知识。

三、实现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一)多维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情境设置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营造情境,充分调动思维,共同参与情境的创设。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借助案例设置、课堂讨论、布置课外阅读作业等方法,找准大学生当前重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课程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章节,可设置感恩体验内容,鼓励学生通过给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感谢父母、亲友对自己的无私关爱。在《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章节,与学生进行测试互动,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今天的人生位置,思考过去的我与未来的我,列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件事和最难忘的三件事以及最想实现的三个目标并进行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等课程辅助材料的选取要做到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题材要富有时代感和典型性。其中,发生在当代大学生身边的案例为最优选择。此外,还可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报告交流、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活动。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关注者、建议者角色。基于本门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思路。同时遵循疏导原则,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例如,在《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章中,教学穿插音乐和朗诵环节,通过课堂或课间播放闻一多先生作词的《七子之歌》,组织学生朗诵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尊严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同时,围绕课程内容提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及传统文化”、“经济全球化与爱国”等论题,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提高课堂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升华内化知识体系,做好总结及实践运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从课程定位上来看,是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而开设的,比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更强调大学生的自觉修养形成,可见它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结合课程内容直击生活现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争论,注重引导学生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一章中,可安排一场爱岗敬业辩论活动。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围绕“干一行,爱一行”和“爱一行,干一行”的论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和总结,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理想职业、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章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分组进行大学生校园行为调查,学生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走访、统计分析等手段,提炼总结出“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通过对产生原因和形成特点的分析讨论,学生们既锻炼了自身能力,也了解到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改正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能。

四、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突出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可积极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与反思结合的方式获取知识。教学中重点围绕体验式学习的亲历和反思两个核心环节,将理论内容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其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以情动人,启迪心灵,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跳出空洞说教的束缚,成为滋养学生的“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