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成都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时间:2024-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王凌锋肖寒摘要:基于对成都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的调查,本文进行了一定的数据分析,筛选出调查数据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管理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的建议及措施。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高校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

成都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诚信调查报告

王凌锋 肖 寒

摘 要:基于对成都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的调查,本文进行了一定的数据分析,筛选出调查数据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管理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 高职高专 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更是新时代文明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高校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校园、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为了解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课题组在2009年4~6月期间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2份,有效问卷达到了问卷总数的94.4%。调查面向的学校包括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以及对提高诚信的看法。问卷共设置52个问题,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472份问卷中,男生58.5%,女生41.5%;工科生47.2%,文科生35.6%,理科生15.9%,其他专业科类1.3%;来自城市的学生占23.3%,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6.7%。

二、大学生对于诚信的基本认识

82%的学生表示对诚信问题很重视,12.3%表示“一般关心”,5.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48.75%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凡事言必行,行必果”,18.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但自己要讲诚信”,31.8%的学生认为“允许在特殊情况下有失信行为”。

在回答“你认为目前大学生总体诚信情况如何?”的问题中,7%的学生认为“很好,不需要多担忧”,53%的学生认为“一般,失信只是个别行为”,36.7%的学生认为“较差,较多人缺乏诚信行为”,3.4%的学生认为“很差,值得担忧”。55.3%的学生认为现在社会上的总体诚信情况一般,32.4%的学生认为较差,5.1%的学生认为很差,认为说不清的占3.6%,认为很好的占3.6%;在回答“你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诚信对人的影响如何”的问题中,48.9%的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9.2%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11.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只有0.4%的学生认为没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总体状况

(一)关于学习中的诚信问题

在大学期间写论文,8.1%的学生回答“整个论文都自己写”,69.7%的学生回答“大部分自己写,引用摘抄少量资料中的语段”,19.1%的学生回答“大量引用摘抄资料中的语段”,3.2%的学生回答“拼凑现有论文”;对于作弊行为,31.1%的学生回答“深恶痛绝,自己也不会作弊”,38.6%的学生回答“不赞成,但也不会制止,是老师的事”,27.3%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反正现在的考试也没多大意义”;在问及“在你的学业生涯中,你是否有过作弊行为”时,4.9%的学生回答“经常作弊”,50.6%的学生回答“偶尔作弊”,34.7%的学生回答“心动但未行动”,还有9.7%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这么想过”。62.1%的学生回答“每次考试都有”,30.9%的学生回答“偶尔会有”,4.9%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

(二)对诚信教育的看法

有高达89.6%的学生认为当前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只有6.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在回答“你们学校有没有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时,有18.4%的学生认为“一直进行着,效果很好”,但68.6%的学生回答“就考试前宣传一下,效果不大”,更有9.1%的学生回答“从没有过”;只有7.4%的学生认为当前我们的诚信教育很有效,17.4%的学生认为比较有效,53.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6.9%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3.8%的学生认为效果不清楚;65.04%的学生认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加大宣传教育活动,65.68%的学生认为应该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50.21%的学生认为应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55.30%的学生认为要加强舆论监督

(三)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

如果在大学就读期间申请了助学贷款,有79.4%的学生回答会节约生活开支,按期还清贷款,8.9%的学生回答如果没有强制归还措施,能拖就拖,10%的学生回答会视经济收入状况而定,另有1.1%的学生回答不打算还;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特困生补助、减免学杂费时,大学生对家境情况有58.3%的学生回答如实填写,11.2%的学生回答会夸大经济困难的程度,不惜出具假的家庭证明,28.4%的学生回答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隐瞒;对于学生贷款不还问题,有14.6%的学生认为可以暂扣其毕业证书,直到其还贷,67.6%的学生认为可以联系其工作单位,以工资抵贷,有11.9%的学生认为应尽量减少甚至取消给学生贷款。

四、调查结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诚信的重视程度高

82%的学生表示对诚信问题很重视;48.9%的学生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诚信对人的影响非常大,39.2%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高达89.6%的学生认为当前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

(二)考试诚信问题突出

对于同班同学作弊的现象,62.1%的学生回答“每次考试都有”,30.9%的学生回答“偶尔会有”;有4.9%的学生回答自己“经常作弊”,而高达50.6%的学生回答自己“偶尔作弊”,这个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大学生考试诚信教育亟待加强。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只有18.4%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诚信教育“一直进行着,效果很好”,但68.6%的学生回答“就考试前宣传一下,效果不大”,更有9.1%的学生回答“从没有过”;只有7.4%的学生认为当前我们的诚信教育很有效,17.4%的学生认为比较有效,53.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6.9%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这些数据无不告诉高校的教育者,我们开展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同现在的诚信教育手段,教育效果较差。

五、建议与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诚信问题普遍比较重视,认识到诚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重大。但是在大学生对于考试的诚信问题中,高达62.1%的同学回答同班同学作弊的现象是每次考试都有,还有一半多的同学回答自己会偶尔作弊。这些调查结果让人不禁感叹现在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突出。让高校德育工作者汗颜的是,只有少数同学认为现在的诚信教育很有效,一半多同学认为效果一般,还有16.9%的同学认为没有效果。基于此,本文试图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改进高校的诚信教育有些许帮助。

(一)应当建立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

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有效途径。国内部分高校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对规范大学生诚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对此有所了解。其次,建立诚信档案要科学化、规范化。诚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生活学习、组织纪律等方面尽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如国家助学贷款、考试作业、勤工助学、学杂费交纳、集体活动出勤等。诚信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规范、细致、客观。档案建立后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要作为学生品行的有力证明交给用人单位。再次,诚信档案建立要形成体系。建立诚信档案不仅仅要在高校内通行有效,而且要与社会接轨。大学生诚信档案要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联系,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

(二)探索建立针对失信的相应对策

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具体情况而定”的状态;这就需要具体的措施来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针对大学生而言,高校应该以学生的诚信档案为基本依据,在学生每一学年或是对学生在校几年的各项奖励、惩罚等事项的评价中引入学生的诚信状况,使学生在校期间诚信方面的表现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一旦有失信将会对自己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

大学生突出的诚信问题,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反思现在的高校诚信教育。从教育方法、手段到效果都需要做出改变,以应对很多诚信缺失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高校的诚信教育。有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诚信教育队伍,形成更为有效的诚信教育方法、手段,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具有针对性、经常性和持续性的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渗透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渗透在学生管理中,渗透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备注:本文系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用大学生诚信档案推动高校诚信教育的研究”课题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