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实施的原则和关系
张晓维
摘 要:高职高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教育管理学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培养、选拔、教育方法体系。在实际评价中,还要注意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有效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原则 关系
高职高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教育管理学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培养、选拔、教育的方法体系。在学生管理中,通过收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其做出综合评定及判断考核,以激励全体学生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为今后的求职和工作做好积极的准备。我们通过在我校工商管理系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的试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大学三年的成长中适时调节个人的成长计划,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个人价值目标追求以及人生职业规划等方面做出正确选择。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构建和实施评价中,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原则,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这些原则和关系做出分别讨论。
一、构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成才需求为出发点,社会需要的是一种有着良好素质和有工作潜能的人才,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有一种价值人的理论。所谓价值人是指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能与组织、与社会、乃至与自然界利益有效融通、整合,能全面发展的人。其主体构架包含了以下五个核心要素,即以需为上、以人为本、以知为首、以能为主和以文为魂。人的全面发展在于其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体性民主原则
大学生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效地进行的关键。因此,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信息的获取、评价结果的认定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在评价自己、评定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培养目标的理解,逐步将外在的评价目标内化,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发展性评价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尊重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的具体体现。我们把学生素质结构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义务层次和追求层次。义务层次是对大学生理论学习、文化修养、科学素养、心理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具有强制性。追求层次是指引导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较高的素质修养、做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通过运用发展层次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尽可能帮助学生自己进行“角色”定位,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不断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和努力。
(四)动态性原则
构建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方面要适时反映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保持一定的动态性,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做出及时调整,真正体现学校的教育意图,机动灵活地反映大学生的全面情况。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大学生全面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智力结构和心理健康状况都将受社会环境、教育内容的影响,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知识学习与行为表现,不仅要做学生某一阶段的相对稳定的横向比较,进行结果评价,还必须做纵向发展的过程评价,要从学生成长的全局出发,对学生各阶段的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动态分析。
二、构建和实施评价体系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是道德的、智力的、劳动的、审美的、身体的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他认为“最主要的是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所谓个性发展,对大学生来说就是在学习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发展方向做出科学地判断、准确地选择,从而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张扬,使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的过程。个性发展的方向概括起来就是“合格 十 特长”。合格指的是符合大学毕业生的标准。如政治立场坚定,成绩合格,具有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等。特长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有特别擅长的技能,如具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文字表达能力、绘画技能、表演技能、沟通技能等:二是指特有的长处,它既包括某方面的素质特别出类拔萃,又指以某方面素质为代表相关方面素质都较优秀。具有特长的毕业生就业时具有这方面的竞争优势,易受用人单位欢迎,事业也较易获得成功。基于上述的理解,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除了要考虑全面发展的基本评价要素外,还要同时设立若干奖励分栏目,用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把握好评价结论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关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哪些学生是最优秀的,而是为了激励全体学生依据科学的测评标准改进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今后的求职和工作做好积极的准备,从而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举例来说,用人单位喜欢通过毕业生的鉴定评语来选人用人,就是因为鉴定评语包含着反映大学生真实情况的绝对性内容。但是,作为教育者来说应当明确评价结论既具有绝对性、确定性、真实可靠性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相对性、非确定性、非真实可靠性的另一面,它是随着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比如对大学生的积极评价在公开后能收到较好效果,不仅能进一步勉励客体积极上进,而且还能给其他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而对大学生的消极评价,特别是道德品质方面的消极评价,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则会使评价客体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丧失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把握好评价结论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关系,科学地评价大学生会有力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极有可能成为扼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利刃。
(三)解决好发展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
科学素质是指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获取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它们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本领;人文素质则是指大学生专业素质之外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爱人类的态度和精神。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如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的功利性的“职业至上论”。这种观点使人们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兴趣,以至于不少大学生缺乏批判性的思考与整体观,人文精神低落,价值体系混乱。因此,在构建和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我们要坚持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使青年学生不仅具有科学的思想,创新的精神,而且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和承载者。
构建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和自身发展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处理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几个原则和关系,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能,使学生不仅正确继承知识,还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还要把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