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性评价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赖 芳
摘 要:辅导员评价不仅是管理的手段,而且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途径与条件。本文通过对传统辅导员评价制度的反思,提出了以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为目的、以面向未来为着眼点的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分析了辅导员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高校辅导员 专业发展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十分注重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专职辅导员仍存在职业认同度低、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大、深陷日常事务工作及专业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使辅导员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有效解决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难题,就必须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专业化是辅导员区别于其他专业并使得辅导员可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中,辅导员评价又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辅导员评价不仅仅是管理的手段,而且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途径与条件。如何科学地评价辅导员,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课题。在实际工作中,传统奖惩性辅导员评价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奖惩性评价忽略了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辅导员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评价效果大打折扣,并不能完全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促进功能,无法满足辅导员的发展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基于此,本文作者认为辅导员评价应以激励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提出对高校辅导员实施发展性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倡导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升华,不仅具备辅导员工作的专门知识,更具备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情感人格,强调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就需要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由于近几年新配置的辅导员数量较大、流动性大,部分辅导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历,工作中更多是遵循自身的感觉和经验,理性和科学的开展工作不足,因此需要通过评价者的参与,对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知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案例处理的能力、职业忠诚度的认识和情感人格等专业化要求的各方面进行评价,掌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地促进辅导员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开展辅导员发展性评价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评价一般具有导向、诊断、激励、改进、选拔、管理等多种功能。传统的辅导员评价方式是一种奖惩性评价,注重奖惩及甄别功能的发挥,是面向辅导员过去、着眼于辅导员过去工作表现的评价制度。评价过分关注活动结果,以评价结果作为区分优劣的依据,忽视被评价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是一种忽略过程的静态评价方式。传统辅导员评价只注重量化指标的达到与否,忽略质性评价内容和方法,评价主体机械、单一,忽视个性的发展和差异性,又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评价,缺乏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忽视被评辅导员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评辅导员普遍担心评价结果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未来的前途。对评价持有怀疑、惧怕的心理,忙于达标甚至心生抵触,难以引发全体辅导员的广泛共鸣,因而被评辅导员对评价意义的感受性比较低,无法激发辅导员内在的发展动力,一定程度上导致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迟缓或落后。
二、辅导员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征
反观传统的辅导员评价制度,强调奖励、惩罚等评价手段,辅导员缺乏发展的自主意识,使辅导员评价的整体功能不能够充分实现,因此,应构建面向未来、注重发展的辅导员评价机制,真正与被评价者的自身发展紧密相关,使评价真正“深入人心”,刺激辅导员主动发展的内驱力,而这正是辅导员发展性评价的核心任务。辅导员发展性评价正是针对现行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来的,是对传统辅导员评价制度的扬弃。
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并非简单的单次或多次评价,而是以动态的方式和发展的视角对辅导员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以充分尊重辅导员的自我意见为媒介,以评价过程中辅导员的自我反思和改进为动力,以评价促发展,注重辅导员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评价目的的发展性,注重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充分调动和激发辅导员谋求专业化发展的潜能。
相较于传统辅导员评价制度,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以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为目的。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强调以辅导员为核心,以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不仅关注辅导员过去的工作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注重辅导员长期的、未来的发展。辅导员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通过实施评价,掌握辅导员目前工作状态与工作表现,促进辅导员不断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地进行学习并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定辅导员个人发展规划,帮助辅导员找出自身的不足,为辅导员提供改进的信息和建议,使辅导员拥有发展的空间,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
二是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注重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作为评价的参考。除过去的工作成绩以外,还全面关注高校辅导员在专业知识、组织管理、工作态度、执行能力及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注重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挖掘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三是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其评价标准既有量性的,也有质性的。而质性的标准则是动态的,即便是量性的标准也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对辅导员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辅导员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评价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整合相关资源,促进辅导员专业能力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辅导员发展性评价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评价主体。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者、学校领导小组等都是评价主体。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主体平等性。评价过程中关注辅导员的个体差异性,强调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的意义。重视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辅导员参与评价与自我评价的价值,强调评价中各种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评价主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三、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在辅导员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辅导员发展性评价,提供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使辅导员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统一。辅导员发展性评价,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辅导员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的有效融合,摒弃了奖惩性评价通过招聘、选拔、奖励、纪律处分、辞退等强制性手段将教师的个人需要纳入学校需要轨道的做法,主张通过协商等途径找到双方满意的、促进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辅导员自身的发展目标,通过辅导员与学校利益的融合,在缩小辅导员心态和学校氛围之间差距的过程中,促进了辅导员心态与学校氛围的相互适应,形成健康的学校氛围并逐步实现高度的融合。
通过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增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促进辅导员自我评价,引导辅导员不断完善。辅导发展性评价,不以工作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而以全面、科学、人性的综合评价为特点,帮助辅导员识别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激励辅导员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为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具有促进性、激励性的机制,使辅导员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
通过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增加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明确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方向。辅导发展性评价,能够通过评价者和辅导员一起对辅导员工作中主题班会、学生谈话、科研工作等方面的评价,使辅导员不断有机会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拓展个性,并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更加专业和科学的工作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辅导员的内在动力,提高工作质量,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结语
辅导员发展性评价不是一种简单的评价方法或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一种新型的评价理念。在辅导员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将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有机融合,发挥发展性评价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并在评价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才能使辅导员发展性评价不断丰富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