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高校班辅助理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班辅助理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高校班辅助理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祝芹源摘要: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在高校推行学生班辅助理制度,对加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意义。这些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单纯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的工作模式与之不再适应。首先,班辅助理对所负职责模糊,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指引。一方面,在班辅助理的人选上容易产生问题。

对高校班辅助理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祝芹源

摘 要: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单纯依靠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其要求。因此,在高校推行学生班辅助理制度,对加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校 班辅助理 思考

一、高校学生班辅助理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高教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发生深刻变化:学生数量激增,兴趣需求多元,层次素质不一。这些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单纯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的工作模式与之不再适应。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是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行学生班辅助理制度,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辅导员的负担,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二、在高校推行学生班辅助理的现实意义

第一,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从熟悉的中学校园迈进大学门槛,有的远离父母亲朋,有的是从农村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学习方法、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常处于迷茫困惑之中,容易在生活上、心理上产生一些问题。他们渴望友善的指点和热心的帮助。如果只是通过入学初期的新生入学教育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有限的心理辅导并不能完全使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而学生班辅助理的出现便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法。他们作为新生的朋辈、兄长、伙伴,是新生天然的、最可信赖的人群,他们可以直接为新生提供大量的、直接的、各方面的帮助。优秀的班辅助理对新生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班辅助理与新生频繁而近距离地接触,可以使广大新生从最贴近、最真实的例子中寻找个人成长的目标和模型,避免走弯路,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实践证明,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班辅助理在新生班级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

第二,学习问题始终是大学生的首要问题,低年级学生在学习领域有着更多的疑惑,如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迥异,应该怎么样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等等。这时若经验丰富的高年级班辅助理给予及时的指点,新生们当然受益匪浅,学长们的优良学风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新生群体。另外,大学里学生社团林立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加人际交往、开发自身潜能,全面塑造自我。高年级的班辅助理往往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他们的言传身教,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传承校园文化。

第三,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基层,直接面对着广大青年学生,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事务烦琐难免会出现工作繁忙时顾及不到班级的情况。由于班辅助理本身也是学生,住在学生宿舍,与同学们接触机会比较多,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向老师提供比较准确的材料,便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能协助班主任和辅导员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可以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当中。

第四,班辅助理制度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班辅助理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者,他们的言行在低年级同学中能起无形的示范作用。实行学生班辅助理制度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大部分班辅助理本身就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他们能在学生中进行正面引导,发展并鼓励各方面都表现良好的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第五,班辅助理的设置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担任班辅助理对于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将会是一个全方位的锻炼。班辅助理的工作经历将会成为其求职路上一个重要的砝码。现在的用人单位在面试过程中对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经历的关注与日俱增。班辅助理的经历使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往往比其他同学更胜一筹,在面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具体实施学生班辅助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系从2006年起,开始推行学生班辅助理这一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检验,这项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认真探索和考虑。

首先,班辅助理对所负职责模糊,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指引。根据同学们反映,班辅助理在处理班集体事务时,大多数是根据其个人主观愿望以及经验进行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连班辅助理本人也感到模棱两可。正因为缺乏规范指引,所以班辅助理对怎样组织活动,如何处理问题的方法亦因人而异,导致班上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不利于整个年级的共同进步。班辅助理的工作往往是前紧后松,新生刚入学时要处理很多事务,但到了新的班委成立以后,班辅助理与同学们的联系就少了很多。这种缺乏连续性和长远工作目标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其次,由于是学生兼任,而学生限于其本身的素质能力以及工作经验,未必能将班辅助理的职责做到实处,甚至还会对整个学生工作的效率产生影响。一方面,在班辅助理的人选上容易产生问题。班辅助理一是挑选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但他们往往对学生工作比较缺乏经验;一是在院系学生会、团总支挑选学生骨干担任,但由于他们所需要负责的日常事务太多,有可能导致学习下降,产生两头难兼顾的现象。

再次,班主任助理所起到的沟通桥梁作用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既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同时也可能会有消极的影响。最突出的便是有时班辅助理几乎完全取代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角色。由于新校区一般都建在城外,而大部分教师都在城中安家,一些兼职班主任不坐班,也没有固定办公室,他们只在上课的时候出现,平时的日常事务都交给班辅助理处理,学生们习惯一有事首先找班辅助理,再由他们联系其老师。这样便容易使有些班主任、辅导员产生对班辅助理的依赖性,不利于同学们与老师的沟通与配合。

四、学生班辅助理管理制度的完善

学生班辅助理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生,又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助手。这不仅要求他们工作要尽心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要要求他们注重自身的修养。学生班辅助理虽然是学生中的优秀者,但是毕竟处理事情还不成熟,工作上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第一,要不断完善班辅助理的各项制度。

学生班辅助理是我系近几年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如班辅助理的挑选、培养与教育制度,职责要求,上岗培训制度及就业推荐工作等制度。没有挑选培养好班辅助理,就起不到榜样作用;职责要求不明确,班辅助理工作就放不开手脚,甚至有些班主任、辅导员因此而产生对班辅助理的依赖性。制度不完善,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应本着教育引导、严格选配、定期培养和考核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成立监督管理机构,随时对班辅助理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大力宣传工作突出的班辅助理,经考察对不胜任的人选及时调整,力求使班辅助理制度日趋完善,逐步走向规范化。

第二,要选配高素质的班辅助理。

高校学生班辅助理一般都必须由在校的学生党员干部兼任,他们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纪律观念,扎实的群众基础,作风正派,责任感强,热心学生管理工作,有吃苦耐劳精神,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善于与同学沟通的能力。

第三,对班辅助理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在班辅助理上岗前要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以适应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同时要结合教育形势,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提高班辅助理的工作能力,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班辅助理在接受定期培训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利用一切机会,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班辅助理要坚决“下岗”,绝不能“带病工作”。

第四,强调班主任和辅导员主导性。

学生班辅助理的设置减轻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但班主任和辅导员必须在重大问题上诸如评优、助困、荐优入党等宏观把握,不能过分依赖班辅助理。在工作中班主任和辅导员需要密切联系学生,抓大放小,使班辅助理明确自身的职能和定位。另外,系级学生主管领导还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制,对班辅助理的工作量化考核,主要针对其工作过程和工作业绩两方面制定评估体系,从而更好地激发班辅助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表现积极、成绩显著者予以奖励,对屡出问题者实行淘汰制,以此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近几年在高校推行学生班辅助理管理制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一项比较成熟的制度,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