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体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体

时间:2024-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也有着密切的发展关系。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积极推动与泛珠三角联合组织高层次的经贸活动,联手共闯东南亚市场和提升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体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英文名称为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ASEAN。1967年8月7日~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无论是提出的时机还是实现的可能都离不开中国-东盟合作这一大环境。自1991年7月,东盟首次邀请中国外长出席其外长会议,中国正式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步步提升,结出了累累硕果。据海关统计,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递增,东盟成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6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895.3亿美元,增长19.4%;对东盟出口713.1亿美元,增长28.8%。截至2006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累计达419亿美元。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而广西方面,东盟也连续1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广西外资第二大来源地。2006年广西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达7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经广西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来往于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东盟的贸易额增长54.6%,占广西口岸进出口总值的1/3。到2007年7月份广西与泛北部湾6国进出口总值达18.2亿美元,超过2006全年的总值,比2006年同期增长48%,是全国同期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国家进出口总值增速的1.9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模式)和中国、日本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3模式)的运行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推向了前沿堡垒,为实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准备了充足的条件。2002~2006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如图10-2所示。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两廊一圈”

中越两国于2004年5月达成一致决定建设“两廊一圈”。其中“两廊”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一圈”是指环北部湾经济圈。涉及中国广西、广东、云南、海南、香港和澳门及越南的10个沿海地带。两条走廊共跨度14万平方公里。建设“两廊一圈”涉及中越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投资、技术合作、旅游、跨国界经济交换,土地、铁路以及水运方面的问题,不仅可以满足两国间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服务于中国和东盟成员国运输需要,也能促进各国的省内交换。“两廊一圈”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两廊一圈”的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国内段,就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一部分,南宁和崇左市就是这一廊的国内段。而其中“一圈”范围,就是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圈。南北钦防加玉林正是“一圈”包括的范围。因此,“两廊一圈”的合作包括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部范围。实际上,“两廊一圈”的另外“一廊”(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同样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关键作用。因此,在开展“两廊一圈”的合作中,不能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分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两廊一圈”不仅使广西与越南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让中国与东盟也多了一条沟通渠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两廊一圈”的中心,东西连着滇粤、南接越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不仅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提高“两廊一圈”的整体竞争力,而且可以将各方的竞争转为一种积极的合作型竞争,进而达到共赢。中国与越南2002~2006年贸易额统计如图10-3所示。

img9

图10-2 2002~2006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

img10

图10-3 中国与越南2002~2006年贸易额统计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包括大珠江三角洲及其辐射和相互辐射的地区在内的广阔经济地带。由于经济辐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也应是一个没有明显固定边界的经济区。根据我国现行各地区区划,并从人缘、地缘关系来看,它可能涉及9+2或10+2(即粤、桂、闽、赣、湘、滇、贵、川、琼、鄂、香港、澳门)的一部分或全部或更广泛的地区。但一般来说,其基本内涵应是指大珠江三角洲及其辐射较强并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的经济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也有着密切的发展关系。一方面广东等地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地价、工资等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为降低成本,寻求利润最大化,一些海外及港澳资本和一些较成熟的产业将向周边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东南亚的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了以国民经济工业化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经济起飞阶段,现在正向以城市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全面现代化建设迈进,必然要对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因此,从客观上促进了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与生产向周围地区外溢,广西作为珠江经济发展带的承东启西区域,具有成为这些资本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海南经过10多年来的冶金房产电力建设等不甚成功的实践,现在又转向了生态建省。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原本希望投向海南的非生态项目的东盟及港澳资本就要选择到其他地区进行投资。这些都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带来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海南邻近,又是环北部湾的中心,因而,将这些资本吸引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很大的可能性。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积极推动与泛珠三角联合组织高层次的经贸活动,联手共闯东南亚市场和提升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近年来,已有不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到东南亚设厂。同时,泛珠三角战略的实施也将为更多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走向世界市场带来机遇。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大西南经济圈

大西南系指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重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大西南联动开发,实际上是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动——“山”与“海”的联姻,是地缘上两个相连的经济区域在同开放格局下的优势互补、劣势互消,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非同小可的一个大板块[4]。首先,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建设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大西南出海通道联着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广东西部等地区,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科学院等部门考察表明在反映自然资源丰富度的44项指标中,我国西南地区有17项居全国第一,11项居全国第二。大西南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却苦于出海通道受阻。西南一条较近的出海通道黎塘至湛江铁路运输早已经超饱和运转。仍然难以满足相关各省区运输要求。由于西南出海通道的瓶颈作用,大西南相当一部分物资不得不绕道连云港天津、上海,运距和费用增加一倍以上。而西南出海大通道主要由两条铁路构成:一条是南昆铁路,另一条是黎湛铁路复线。通过南昆和黎湛两条铁路,把大西南和出海港口湛江、防城、北海和钦州连接起来。广西钦州港出海通道的建成,将使大西南物流比传统出海通道缩短运距380~600公里。对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紧邻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东南亚和东亚地区,有开展经济技术交流的有利条件,对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我国西南广大地区对外交流的通道和窗口,并带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为我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不平衡,加快开发大西南丰富的自然资源作出重大贡献。因此更快、更好地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该区与西南腹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大西南可以从北部湾沿岸诸港经海路同我国沿海各省、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相沟通,对资源丰富的大西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