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行政发展概况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行政发展历程
从历史上看,广西沿海三市本为一体,古属象郡、合浦郡,后又有宁越郡、越州、安州、廉州、钦州等州、府建制。2000多年前的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100多年前的北海,是对外重要通商口岸;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该地区属广东省第八专区管辖,称钦廉专区。1952年由广东划归广西,1955年又由广西划回广东,1965年才又划归广西至今,初称钦州专区,后称钦州地区,该地区共辖六县一市(钦州、合浦、浦北、灵山、防城、上思六个县以及北海市)。该地区山水相连,语言相通,风俗习惯一致或相近,人文归属感极强,海外素有“钦廉四属”之说。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84年,中央批准广西北海市(含防城港区)为沿海开放城市。1987年,合浦县被划归至北海市。1993年,地级防城港市成立,防城县和上思县(龙门港镇仍属县级钦州市)被划归该市。1994年,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和县级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广西沿海地区成为“一分为三”格局,划分以后,北、钦、防三市经济发展很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迅速改善,临海工业在这个传统农业地区逐步发展壮大,港口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效应,为了消除“一分为三”行政分置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广西沿海地区及广西的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西区党委、政府就提出了建立南北钦防经济区的设想。90年代后期又分别给沿海三市以科学的定位。至“十五”期末,一种更新更大胆更科学的设想——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终于形成。2006年3月22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南宁成立,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正式启动,广西沿海开放开发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年7月召开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以及2007年7月召开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更是加快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行政发展的步伐。2008年2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其区域行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行政战略意义
1.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行政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从整个东亚来看,从北方的日本到南方的新加坡这一条大的经济带中,欠发展的部分就是北部湾这一块。如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一块发展起来了,对于整个东亚的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它将改变我国现有格局中间强两头弱的局面,这也关系到我国沿海进一步开放的格局。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与东盟海上和路上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结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从“两廊一圈”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了大部分的范围,其合作直接可以反映出“两廊一圈”的效果。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行政战略的实行将大大促进相关区域经济体的协调发展,无论是对于中国、对于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和稳定,都具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我国政治格局与民族地区的稳定
从我国政治格局发展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行政是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边疆稳定的需要,也是服务国家外交方略的需要。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合作,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北部湾的龙头效应,带动广西经济的全面腾飞,而且有助于带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开放,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另外,广西有8个县(市)与越南接壤,现有边境口岸12个,其中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等5个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另外还有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各边境口岸和边贸点都有公路相通。广西沿边的开放,为中国与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直接贸易,双边、多边或转口贸易,发展出口加工,提供了一块理想的黄金宝地,对于我国与泛北部湾东盟各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对于营造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有利于促进相关经济区域发展
从区域发展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成立对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具有很大的交融面,将两者结合起来将形成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和共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今后的发展趋势将形成向西和向南的双向对接的态势,融入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的合作。向西,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实现泛珠三角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的对接;向南,配合国家南下战略,对东盟国家开放,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对接。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推动力。从西部开发来看,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要。广西北部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的地区,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可以带动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发展。
4.有利于广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从广西自身发展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从“三位一体”到“四合一”是一次质的飞跃。有利于消除“一分为三”行政分置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沿海三市的经济规划、建设、管理等战略问题的协调一致。而且沿海三市有了南宁这个强大后盾和广阔的腹地,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和魅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步伐地不断加快、南北钦防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区东、西两侧的玉林市和崇左市也主动提出要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使经济区的优势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增强。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地区发展角度来看,经济区的成立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有利于整合、利用沿海三市的资源,做大、做强经济区,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所带来的挑战,抢抓机遇,促进经济区乃至广西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行政初显成效
1.进入新一轮以合作为主的发展阶段
2006年3月,广西成立了由自治区副主席任主任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7月又在南宁举办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消除障碍,构筑互利共赢的实质性合作,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跨入了统筹、合作发展的新阶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开始着力开展各项工作。2006年以来,重点开展了区域规划、城镇群规划、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等多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委托国家权威机构进行规划编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进行评审,确保了规划的高标准和高水平,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行政的发展走进了新的阶段。南宁市印发《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配合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工作的意见》加快进程,抢抓机遇。北海市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力争实现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崛起。扎实地开展以“城市建设和投资发展”为主题的“新北海行动”计划,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钦州市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战略和决策,不但组织好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认真学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还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整项工作顺利开展。防城港市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步伐,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了领导班子,并认真按照自治区北部湾办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规划建设、开发管理、宣传推介等系列工作。崇左市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上,以打造连接东盟面向世界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通道经济为先导,以高速公路沿线城市群为产业聚集和辐射的载体,主动对接东盟市场,积极融入建设之中。玉林市把交通、物流等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打造玉林交通“通江达海”的江海联运新格局。同时,充分利用好海峡农业合作试验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平台,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完善工业布局,积极迎接东部产业转移。
2.区域合作体制构建与管理创新步伐加快
广西还加快了北部湾经济区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步伐。首先,是制定政策。广西已制定《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作为加快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其次,进行资源整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港口、铁路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建设和管理,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三港共同发展。区域政府还大力推进泛北部湾合作平台和机制建设。自2006年举办第一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以来,区域政府正逐步建立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包括政府之间合作、重点领域合作、企业间合作等合作机制。区域政府还积极为经济区发展搭建金融平台。广西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国家开发银行将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给予1000亿元的贷款额度。此外还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智力支持。
3.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2006年,经济区4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2%,财政收入增速超过20%。其中防城港市、钦州市工业增速分别居全区第一、第二位,两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分别增长1.61倍和87倍。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 2219.7亿元,增长15.5%,比全区高2.7个百分点,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8%;财政收入272.38亿元,增长28.8%,比全区高9个百分点,对全区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7%。在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同时,区域内各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涌现,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各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启动了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钦州港工业区、防城港企沙工业区三个大型临海工业区的规划建设等工作。另一方面,经济区的优势产业也进一步得到发展。海洋渔业创汇能力越来越强,海水养殖业进军东南亚国家;亚热带水果、甘蔗、蔬菜等七大产品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农业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旅游业方面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南宁、北海是广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钦州、防城也快步加入了广西新兴旅游目的地的行列。此外,国内外一批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陆续进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千万吨炼油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钦州燃煤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上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广西税收增长新的助推器。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如表10-2所示。
表10-2 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资料来源:广西2006年国民经济公报
4.以港口为龙头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
自从2004年开始,广西政府就大力投资了100多亿元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广西还将投资2000多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围绕构建“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目标,广西加快建设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亿吨沿海组合大港,提升南宁航空港;打通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南宁—新加坡陆路通道、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通道;构建通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方向的辐射性通道。[5]目前,南宁通往中越边境友谊关的高速公路、南宁钦州—北海—广东湛江,南宁—玉林—广东罗定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南宁机场初步形成了联络全国各地的空中交通网络。广西与铁道部签署了铁路建设一揽子合作协议,投资1000多亿元改造南宁铁路枢纽和新建铁路,形成快速发达的铁路交通网络。广西还利用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机制,推进泛亚铁路东线支线凭祥—河内铁路改造,推进防城港—东兴—海防铁路建设。港口方面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广西沿海港口已经开工和将开工新建大型深水码头项目就有15个,泊位37个,新增吞吐能力将达到10700万吨。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初步形成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通达西南、中原各省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的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奠定了经济腾飞的基础。
5.招商引资成效初显,外来投资加速增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各级政府积极构建的优良环境引来了经济区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从2006年以来,经济区各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逐步走出持续多年的低谷,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外来投资快速增加。南宁市2007年一季度引进内、外资合同项目170个;合同引进资金77.9亿元,同比增长16.3%;2007年1~4月,钦州市实际引进到位国内资金18.51亿元,增长36.3%。新签合同外资增长134.87%。北海市新签项目42个,同比增长16.7%,新签项目合同金额43亿元。其中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江苏昆山出口加工区同西部地区发展最快的北海出口加工区正式签订共建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共同在北海打造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基地,为广西加工贸易发展搭建全新平台。防城港口岸外贸快速增长,进出口额已达12.43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42.78%。玉林、崇左等地的招商引资也呈现强劲势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