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公共危机决策特征
一般说来,公共危机决策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快速果断。公共危机的突发性、严重性和高时效性使决策者根本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决策,要求决策者在不损害决策的合理性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决策程序。决策者难以对公共危机发展状态进行精确估量,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和反应,应急决策的首要目标是控制事态的蔓延,把公共危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大可能地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决策者来说,必须具备快速判断、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快速行动及快速修正等决策能力,必须避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过度分析的倾向,迅速做出决策,及时控制和解决危机,否则就可能失去宝贵的解决危机的机会和造成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危机情境下,事态不确定、时间紧迫、信息有限、主体盲思、技术支持稀缺等因素制约了危机决策的决策过程及其效用的发挥。
二是决策环境条件的严酷性与决策的高风险性。公共危机决策的时间紧迫,反应时间有限,迫使决策者必须迅速决策。决策者应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恰当估计形势,快速应变,有效控制危机。信息有限主要是体现在信息不完全,并且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中;信息不及时,并且传递可能滞后;信息不准确,并且容易扭曲失真。资源紧缺表现在公共危机管理对各种各类资源需求在短期内迅速上升,而实际可用的各类资源则显得极为缺乏。决策者为控制危机必须快速运用大量的应急资源,这对公共危机决策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公共危机状态下的信息一般都是以模糊、散乱、混沌、“雾状”存在,所掌握的信息与真实的信息之间往往存在着质与量的严重“不对称”,决定了公共危机决策必然是一种高风险的组织行为。
三是决策程序的非常规性与效果的非预期性。由于公共危机状态的严重性亟须采取及时有效的具体措施进行控制,所以公共危机决策属于典型的非程序性决策,不可能按照常规性的程序进行,很多在平时必须遵守的“繁文缛节”都应该省略和尽可能简化。由于公共危机事态及其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加上决策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充分和准确的信息,所以,决策者只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和高强度的压力下迅速做出他们认为可行的决策方案。
四是决策者个人的人格化与创新性。公共危机状态的危害性,信息的不对称和决策的高风险性,使决策者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思熟虑的推断,决策的理性分析受到极大限制,这时候的理性是一种局部理性。“同常规决策相比,危机时的决策权一般由少数人掌握,因此,决策者个人因素对危机政策有相当大的影响。决策者个人因素是指参与政策的成员,特别是最高决策者的个人经历、学识、信仰、特点、风格、能力、习惯、家庭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所决定的决策者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10]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己的经验、洞察力和对现实态势的体察甚至直觉来决定,有时决策者的判断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整个决策过程易受决策者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也很难预料,这种情况下的决策是一种模糊决策和非预期决策,决策者需要一定的创新精神。“决策者在他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危机时刻和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个性因素表现得最为突出。个性包含各种成分:冒险倾向、对分歧的容忍性、智商、自尊、主导或让步意识、权力欲、成就欲、归属心理、自信、偏好、能力及创造性和主动性、挑剔性、信念、动力(动机)、领导能力、背景(社会、教育和经历背景)、感情等。”[11]同时,决策是人的思维与行为,危急情况下决策者的人格常常会通过组织与非组织渠道转化为组织人格,影响甚至决定着组织行为的特征与后果,提高决策者的人格素质是成功决策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